口在第2個字的詩句
口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榼口流隘石。 -- 出自南北·鮑照·過銅山掘黃精詩
- 黃口羽濕不會飛,啾啾草底啼渴饑。 -- 出自元·王冕·樊籠雀
- 京口瓜洲記夢間。 -- 出自宋·賀鑄·思越人/朝天子
- 十口無厭太倉粟,四鄰分采故山薇。 -- 出自宋·賀鑄·臨汴亭送客還馬上作
- 俗口喧喧利與名,到君風品即難憑。 -- 出自宋·林逋·留題李休山居
- 放口從衷出,復說道義方。 -- 出自魏晉·阮籍·詠懷
- 夏口樓臺供夕望,晴川風物待春游。 -- 出自宋·曾鞏·送雙漸之漢陽
- 峽口春雷怒,潭心曉鑒平。 -- 出自宋·司馬光·泉水詩送吳都官分司歸知州
- 鳳口除書下九閽,簪紳拭目仰殊恩。 -- 出自宋·司馬光·奉和始平公喜聞昌言修注
- 京口終朝兩信潮。 -- 出自宋·張先·南鄉子·何處可魂消
- 有口視三緘,無心嗔八座。 -- 出自明·湯顯祖·京察后小述
- 風口環佩曉珊珊,畫堂羯鼓催開宴。 -- 出自元·元好問·踏莎行·月掛瓊鉤
- 開口笑,扶頭醉。 -- 出自元·元好問·千秋歲·玳筵晨啟
- 繞口墨糊涂。 -- 出自元·元好問·眼兒媚·阿儀丑筆學雷家
- 峽口大漠南,橫絕界中國。 -- 出自唐·陳子昂·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
- 防口猶寬政。 -- 出自南北·謝朓·始出尚書省詩
- 黃口得相窺。 -- 出自南北·謝朓·詠竹詩
- 百口似萍依廣岸,一身如燕戀高檐。 -- 出自唐·韋莊·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十韻
- 百口寄安滄海上,一身逃難綠林中。 -- 出自唐·韋莊·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 黃口近前休賣眼,船頭已入語兒鄉。 -- 出自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之七十六
- 錮口莫湯藥,靜對山水語。 -- 出自宋·白玉蟾·病起
- 洞口鳥呼鳥,山頭花戴花。 -- 出自宋·白玉蟾·春日道中
- 峽口青門束碧流,天生雙劍割清秋。 -- 出自宋·白玉蟾·初至肇慶府硯巖
- 谷口人尋虎跡來,林間菴正猿啼處。 -- 出自宋·白玉蟾·題潛菴
- 嶺口云拖白,江頭葉借緋。 -- 出自宋·白玉蟾·晚眺
- 洞口礙橫松。 -- 出自南北·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
- 谷口看秋獲。 -- 出自南北·庾信·和張侍中述懷詩
- 一口當萬喙,唇縮舌亦瘏。 -- 出自明·劉基·感時述事(十首)
- 溪口水石淺,泠泠明藥叢。 -- 出自唐·常建·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
- 京口附商客,海門正狂風。 -- 出自唐·戴叔倫·撫州對事后送外生宋垓歸饒州覲侍呈上姊夫
- 崖口眾山斷,嶔崟聳天壁。 -- 出自唐·宋之問·初至崖口
- 開口有所忌,此心無以為。 -- 出自唐·杜荀鶴·出常山界使回有寄
- 洞口人無跡,花陰鹿自眠。 -- 出自唐·杜荀鶴·懷紫閣隱者
- 百口度荒均食易,數年經亂保家難。 -- 出自唐·杜荀鶴·入關因別舍弟
- 洞口禮星披鶴氅,溪頭吟月上漁船。 -- 出自唐·杜荀鶴·贈溧水(一作漣水)崔少府
- 可口是妖訛,恣情專賞罰。 -- 出自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
- 渡口和帆落,城邊帶角收。 -- 出自唐·陸龜蒙·夕陽
- 朱口發艷歌,玉指弄嬌弦。 -- 出自唐·陸龜蒙·相和歌辭·子夜警歌二首
-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 出自唐·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
- 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沈。 -- 出自唐·錢起·題玉山村叟屋壁
- 谷口逃名客,歸來遂野心。 -- 出自唐·錢起·歲暇題茅茨
- 湖口分江水,東流獨有情。 -- 出自唐·錢起·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 出自唐·司空曙·峽口送友人
- 峽口巴江外,無風浪亦翻。 -- 出自唐·司空曙·送史申之峽州
- 壺口云深隔路岐。 -- 出自唐·司空曙·酬崔峒見寄(一作江湖秋思)
- 夏口帆初落,涔陽雁正疏。 -- 出自唐·李端·江上逢司空曙(一作岳陽逢司空文明,得關中
- 灌口二郎為首,趙皇上、下腳流傳。 -- 出自宋·無名氏·滿庭芳·若論風流
- 沒口婆婆,偏能言語,沒腳童兒,擅蹴戲*。 -- 出自宋·無名氏·沁園春·切勸學人
- 薦口瀾翻,宸恩鼎至,此去須還衣錦歸。 -- 出自宋·無名氏·沁園春·長至陽生
- 身口意。 -- 出自宋·無名氏·漁家傲·至道不遙只在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