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原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但息兒啼寬上意,小稽霆擊取中原。 -- 出自宋·陳造·京口呈張合學
- 文經武緯君王圣,汗簡須公紀治原。 -- 出自宋·陳造·次韻犒士
- 蹀血龍荒平昔志,即今搔首望中原。 -- 出自宋·陳造·游山陽十首
- 鑒觀萬古知成法,條析群疑見大原。 -- 出自宋·吳泳·壬辰恭和御制聞喜宴詩
- 君臣難遇真千載,岸谷誰知舊九原。 -- 出自宋·李廌·商高宗陵廟詩
- 當時同列繼登用,獨先朝露歸九原。 -- 出自宋·鄒浩·磅大受赴選天官
- 岷峨之西江發源,勢如建瓴注平原。 -- 出自宋·馮時行·峽州楚塞樓
- 銜君至恩深到骨,手書盛德表九原。 -- 出自宋·李流謙·挽李子和知縣
- 經綸未究身先死,痛惜誰能作九原。 -- 出自宋·樓鑰·何內翰挽詞
- 從來唐治數開元,百辟誰知產亂原。 -- 出自宋·廖行之·送湖南張倉解官還建昌九首
- 立身正要先忠孝,力學尤須造本原。 -- 出自宋·廖行之·秋夜讀書示謙
- 眾耳尚聞垂絕語,爾曹無負起家原。 -- 出自宋·廖行之·秋夜讀書示謙
- 汩汩溪流新過雨,芃芃禾稼已平原。 -- 出自宋·廖行之·宿白湖即事
- 平生忠義不忘君,末路升沈付九原。 -- 出自宋·楊冠卿·讀杜工部集
- 崧庵視我亦諸孫,已矣無從作九原。 -- 出自宋·趙蕃·次韻李袁州絕句七首
- 浙河以東盡淮壖,哀哉震澤幾為原。 -- 出自宋·葉適·禱雨題張王廟
- 文如賀白尤寒素,政似龔典更本原。 -- 出自宋·曹彥約·送趙侍朗被召
- 好人廟堂裨圣備,指麾諸將定中原。 -- 出自宋·程珌·建康春教致語
- 一抹東風樹色新,牛羊莽莽散平原。 -- 出自宋·林表民·題方叔所藏馬中遠春牧晚歸圖
- 韻書既作人趨便,未能書法窮根原。 -- 出自宋·魏了翁·撫州崇仁縣玉清觀道士黃石老工古篆以他公父
- 一代風流蓋棺了,空余翁仲慘青原。 -- 出自宋·魏了翁·韓主簿挽詩
- 東流不休發呂氏,潺湲遠望悲屈原。 -- 出自宋·魏了翁·張永平鎋作亭于渠河之右予請名以觀而通守江
- 極目翦來齊翠嶂,關心看不斷青原。 -- 出自宋·魏了翁·曾少卿約飲即席賦
- 晴窗諦玩意無斁,搜索物理究所原。 -- 出自宋·劉學箕·康侄招飲出示古洲所寄盆梅囑坐客賦詩分韻得
- 虐焰熏天,而公以勺水欲救其燎原。 -- 出自宋·岳珂·何恭敏料理帖贊
- 堂堂相國緇衣彥,明哲自將亦通原。 -- 出自宋·岳珂·曾丞相臨平帖贊
- 一幅繒綃包宇宙,連城珪璧委郊原。 -- 出自宋·吳潛·和史司直韻五首
- 一任鵑鳴芳自若,坐間嘉客意同原。 -- 出自宋·趙汝騰·和高計使郊行
- 嗟吁平生粗知讀周易,只向本本原原認太極。 -- 出自宋·家鉉翁·歲暮傳易終成長吟書送景山茂實
- 玉帳籌邊機會好,把規模、趕出中原去。 -- 出自宋·姚勉·賀新郎·冷眼三邊處
- 細吟窗下廬山句,亦欲鄉人訪道原。 -- 出自宋·姚勉·和豐城鄒端簡韻就送其歸
- 獨倚東風揮客淚,大堪回首望中原。 -- 出自宋·陳允平·鄂王墓
- 此本自云花自委,叢生樹子墮秋原。 -- 出自宋·董嗣杲·桐花
- 一旦風波誰左袒,八陵荊棘自中原。 -- 出自宋·董嗣杲·岳鄂王墓
- 乾坤只限衣帶水,何繇萬里窺中原。 -- 出自宋·熊禾·觀洛行
- 圣賢往跡正在此,譬若木水有本原。 -- 出自宋·熊禾·觀洛行
- 日影元中合自然,奔雷走電入中原。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二生在昔聞孤竹,一死于今愧屈原。 -- 出自宋·華岳·謝二劉
- 晉室既無明圣主,果為胡虜亂中原。 -- 出自唐·周曇·晉門郭欽
- 頃襄還信子蘭語,忍使江魚葬屈原。 -- 出自唐·周曇·春秋戰國門頃襄王
- 戎羯誰令識善言,刑將不舍遽能原。 -- 出自唐·周曇·六朝門前趙劉聰
- 相如題柱,終軍棄繻.孫晨槁席,原憲桑樞。 -- 出自唐·李瀚·蒙求
- 黍苗一頃垂秋日,茅棟三間映古原。 -- 出自唐·尚顏·贈村公
-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出自唐·周樸·春日秦國懷古
- 信有讒人如巷伯,豈無佳士報平原。 -- 出自元·陸仁·漫興一首奉呈玉山
- 北宋田為不伐曾作黑漆弩,可能原為民間詞,流傳至元,音律有變。 -- 出自元·白賁·鸚鵡曲 陽春白雪后集卷一案鸚鵡曲原名?
- 揚子江聲日夜喧,歷陽樹色暗郊原。 -- 出自近代·陳三立·浦口別印昆入都
- 兩戒山川分百粵,八州珠玉過中原。 -- 出自明·張以寧·題關上
- 百貨均輸成劇邑,五方風氣異中原。 -- 出自清·黃遵憲·羊城感賦六首
- 牛羊滿地干戈里,獨立營門望五原。 -- 出自明·徐禎卿·塞上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