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原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 出自唐·文秀·端午
- 契闊不成騑服馬,急難空念脊令原。 -- 出自宋·宋祁·寄公序兄資政給事
- 紫苞如紐綴榆繁,春意愔愔遍近原。 -- 出自宋·宋祁·早春近野
- 九州英雄爭著鞭,黃星午夜照中原。 -- 出自宋·張耒·梁父吟
- 有時擲筆事弋獵,邀輕截駿馳平原。 -- 出自宋·張耒·耒病臂比已平獨挽弓無力客言君為史官何事挽
- 卻到葛陂心未已,更將甘雨灑川原。 -- 出自宋·張耒·西窗雜詠三首
- 年年西風白露天,爛醉村釀秋池原。 -- 出自宋·張耒·年年歌
- 人家斷處無雞犬,遲日東風似古原。 -- 出自宋·張耒·春日懷淮陽六首
- 常慕藜羹最清好,故應不糝愧吾原。 -- 出自宋·張耒·食薺糝
- 諒非人情不如鳥,使之至此必有原。 -- 出自宋·張耒·和應之檐雀
- 朝行九衢不得意,下鞭走馬城西原。 -- 出自唐·李益·輕薄篇
- 行子喜聞無戰伐,閑看游騎獵秋原。 -- 出自唐·雍陶·晴詩
- 多睡正隨蝴蝶夢,相憐空愧鹡鴒原。 -- 出自宋·毛滂·充叟九兄以書問鄱陽官況因亦問訊
- 聲名不用卿王衍,文字真能仆屈原。 -- 出自宋·韓元吉·過龐佑甫
- 衣缽登庸復舊氈,文王尚父趙平原。 -- 出自宋·劉過·代壽韓平原
- 西湖真水真山好,吾君亦豈忘中原。 -- 出自宋·劉過·望幸金陵
- 一柱高標險塞垣,南蠻不敢犯中原。 -- 出自唐·胡曾·詠史詩·銅柱
- 半世青燈眼欲昏,誰知曾亦望中原。 -- 出自宋·方岳·次韻汪宰見寄
- 積德仁風師孔孟,僻潛高潔效顏原。 -- 出自元·譚處端·瑞鷓鴣 贈郭公
- 尚憶辛未南巡吳郡縣,婦女裝飾原似尋常之所見。 -- 出自清·乾隆·時世裝,儆戎也
- 君不見和尚原頭走禿胡,天為中原留逆雛。 -- 出自明·李東陽·兀術走
- 景云峰起龍城裹,猶為遺黎憶太原。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慕容恪
- 惟是日新常不息,取之左右自逢原。 -- 出自宋·陳普·孟子·仁熟
- 二兒并轡入公門,博局紛紛啟禍原。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伏生
- 但憐三代遺孩稚,流血成河暗本原。 -- 出自宋·陳普·范睢蔡澤
- 蒼梧螻蟻慕虞舜,彭蠡膻鯨切屈原。 -- 出自宋·曾豐·沿衡陽而下觸矚目撫懷
- 久分彼天難叩問,未甘此道謾追原。 -- 出自宋·晁說之·次韻和中遠以予真州江上遭巨寇脫身感事作
- 帝學緝熙方顯行,圣心左右已逢原。 -- 出自宋·徐元杰·瓊林宴恭和御制
- 圣朝天子薦臨軒,嘉與愚臣究本原。 -- 出自宋·徐元杰·及第謝恩
- 薤歌不盡云亡恨,直待碑成慰九原。 -- 出自宋·劉克莊·挽吳君謀少卿二首
- 晚生多說參諸老,它日誰堪見九原。 -- 出自宋·劉克莊·題弋陽方友民所藏紫巖西山二帖
- 山房惜未從公擇,書局聞曾擬道原。 -- 出自宋·劉克莊·挽李秀巖二首
- 命服六珈宜大國,送車千乘忽寒原。 -- 出自宋·劉克莊·聶令人挽詩
- 人物豪華真樂國,江山清絕勝中原。 -- 出自宋·曾幾·送李似舉尚書帥桂州二首
- 招得片魂騎匹馬,西風斜日入秋原。 -- 出自唐·趙嘏·別牛郎中門館
- 應笑臨邛病痟客,最先參見在江原。 -- 出自宋·文同·寄成都趙資政
- 川陸浩渺同一源,泛濫直欲浮高原。 -- 出自宋·文同·季百般已亥大雨
- 為問隆樓并杰閣,何如易野及平原。 -- 出自宋·周必大·次韻楊廷秀待制二首
- 堪恨無情清渭水,渺茫依舊繞秦原。 -- 出自唐·韓偓·亂后卻至近甸有感(乙卯年作)
- 禪子初心易凄斷,秋風莫上少陵原。 -- 出自唐·皎然·送僧之京師
- 閑尋鄠杜看修竹,獨上風涼望古原。 -- 出自唐·皎然·送如獻上人游長安
- 謾役生民防極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 出自唐·羅鄴·長城
- 春風走馬綠楊道,落日臂鷹秋草原。 -- 出自明·林鴻·寄陳八參軍
- 祠官香火三間屋,大將星辰五丈原。 -- 出自清·舒位·臥龍岡作
- 不獨凄涼眼前事,咸陽一火便成原。 -- 出自唐·吳融·廢宅
- 龍旆叢叢下劍門,還將瑞氣入中原。 -- 出自唐·吳融·文德初聞車駕東游
- 三百年間卻堪笑,絕無人可定中原 -- 出自宋·石延年·南朝
- 蘇郎六印蠶作繭,劇飲濁醪適吾原。 -- 出自宋·吳則禮·次天啟贈凈利名吳道人韻
- 莫道南州居井底,請來此處望川原。 -- 出自宋·劉望之·句
- 花影滟紅山影碧,客行疑到武陵原。 -- 出自宋·陳造·同沈守勸農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