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9個(gè)字的詩句
十在第九個(gè)字的詩句
- 僵株擢新稊,倏忽成十圍。 -- 出自宋·高斯得·送除景說歸三衢
- 醉來睡足茅檐雨,三十六灘春水生。 -- 出自宋·葛紹體·五部嶺
- 胚渾鑿開元精結(jié),三十六峰排截嶭。 -- 出自宋·勾臺(tái)符·句
- 三十六溪清淺水,二十四重高下山。 -- 出自宋·顧士龍·西峰山
- 毫厘失千里,萍梗空十年。 -- 出自宋·郭印·贈(zèng)明師
- 壯歲拾科目,回翔四十秋。 -- 出自宋·郭印·史德修挽詞
- 眼界無多地,縱橫亙十方。 -- 出自宋·郭印·眾香橋
- 攝職臨茲邑,于今五十年。 -- 出自宋·郭印·過銅梁縣有感為住半日
- 而況佛之覺,靈明亙十方。 -- 出自宋·郭印·類試院考校九月十日塔之八級(jí)中現(xiàn)寶光楊齊伯
- 雁水分?jǐn)y后,懸懸二十秋。 -- 出自宋·郭印·詩別杜安行赴合州守
- 此馬初入天廄時(shí),一十二閑無敢嘶。 -- 出自宋·何麟瑞·天馬歌
- 旁人莫訝登科久,二十年前此論文。 -- 出自宋·何若谷·頂山寺
- 自從南岳來雪寶,二十馀年不下山。 -- 出自宋·和庵主·題壁三首
- 三百六旬周復(fù)始,二十四岸高且寒。 -- 出自宋·黃春伯·泊舟浮石寺前有善士百余輩拜迎因聯(lián)句于水濱
- 有紙與無紙,百步五十步。 -- 出自宋·黃大受·春日田家三首
- 西江耿耿沙籀清,三十六灣斜照明。 -- 出自宋·黃大受·江行萬里圖
- 一千晨外家何在,三十年前事已非。 -- 出自宋·黃庚·書懷
- 我生不出長安城,四十二年塵涴耳。 -- 出自宋·晃沖之·謝沈次律水枕
- 百千萬世留今日,三十六峰橫暮煙。 -- 出自宋·焦本心·游黃山留題
- 一朝困憸言,補(bǔ)外垂十朞。 -- 出自宋·金君卿·文相生日
- 佳境城南勝,浮屠占十分。 -- 出自宋·金履祥·題城南塔院
- 一條丁水銅魚塞,三十年來舊相識(shí)。 -- 出自宋·賴仙翁·句
- 一叢闊婁處,森森數(shù)十莖。 -- 出自宋·樂史·慈竹
- 陽華近七里,不到余十年。 -- 出自宋·李長庚·長庚紹興十九年七月十九日嘗游陽華后十有二
- 坐我瑯玕林,清風(fēng)長十倍。 -- 出自宋·李處權(quán)·送嘉仲兄赴永康宰
- 悟了更須坐,壁下三十年。 -- 出自宋·李處權(quán)·戲贈(zèng)巽老
- 淮海秦夫子,相逢又十年。 -- 出自宋·李處權(quán)·戲簡秦處度
- 菊已開三逕,松應(yīng)長十圍。 -- 出自宋·李燾·客懷
- 秦鼓一擊趙括死,四十萬人坑黃沙。 -- 出自宋·李復(fù)·過高平縣
- 松房自出成何事,二十余年東復(fù)西。 -- 出自宋·李復(fù)·過香積寺
- 澶州兩城戰(zhàn)格盡,七十余年廢不修。 -- 出自宋·李復(fù)·過澶州感事
- 坐想復(fù)行吟,商頌得十二。 -- 出自宋·李庚·題尤使君郡圃十二詩·凝思齋
- 寡時(shí)十八九,嫁時(shí)六十余。 -- 出自宋·李覯·哀老婦
- 莫向漳江更南望,四十八驛是藤州。 -- 出自宋·李孟博·藤州道上
- 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 -- 出自宋·李若水·捕盜偶成
- 淳化五年秋八月二十四日,鉅鹿魏野江東僧,用晦趙郡李識(shí)登解城,瑯琊王衢命聯(lián)句詩,一章凡六十四句,請(qǐng)題於是:詩見本書魏野一○ -- 出自宋·李識(shí)·淳化五年秋八月二十四日鉅鹿魏野江東僧用晦
- 憩鶴臺(tái)邊,景龍門外,十年游戲。 -- 出自宋·李庭·水龍吟 蕭公弼生朝
- 三千儀禮非綿蕝,五十行春尚采衣。 -- 出自宋·林光朝·送別奉常林使君黃中易守延平
- 我未識(shí)退齋,虛生七十載。 -- 出自宋·林若存·送退齋先生歸武夷
- 食麥斷鹽味,悲哉四十年。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趙琰
- 一自王之國,于今二十年。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楚孝王
- 憶父去旱語,爾來七十秋。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華寶
- 雨涼陟駝巘,轉(zhuǎn)歷九十折。 -- 出自宋·盧方春·陟駝巘
- 年光催客過郵亭,八十馀翁尚典刑。 -- 出自宋·陸文圭·強(qiáng)南坡自作墓銘生求挽詩
- 客間年幾何,舊歲七十九。 -- 出自宋·陸文圭·至元重光單閼之歲春正月隴西郡太夫人介壽八
- 三千丈發(fā)從渠脫,九十日春須我游。 -- 出自宋·陸文圭·送李義夫游二首
- 大車道上檻檻聲,三十馀里天未明。 -- 出自宋·陸文圭·臘月二十九日作
- 歸夢(mèng)三千里,羈愁二十年。 -- 出自宋·呂信臣·漳州寫懷
- 憶別老君洞,今逾二十年。 -- 出自宋·呂源·靈巖
- 垂世三千卷,歸田二十年。 -- 出自宋·牟巘五·挽王厚齋尚書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shì)
- 勢(shì)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shí)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shí)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shí)
- 旹
- 是
- 昰
- 時(shí)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shí)
- 識(shí)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鰤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