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3個字的詩句
十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這百十錢,一個潑性命,不分付、待分付與誰。 -- 出自宋·石孝友·亭前柳·有件俥遮
- 蘇堤十里柳絲垂。 -- 出自宋·汪元量·鷓鴣天·瀲滟湖光綠正肥
- 美人十二船中坐,猶把金猊炷好香。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 咸淳十載聰明帝。 -- 出自宋·汪元量·玉樓春
- 五里十里亭長短,千帆萬帆船去來。 -- 出自宋·汪元量·送琴師毛敏仲北行
- 淹留十九年,風霜毒顏色。 -- 出自宋·汪元量·居延
- 年當十五余,顏色如花紅。 -- 出自宋·汪元量·妾薄命呈文山道人
- 美人十指纖如玉,為我行觴歌一曲。 -- 出自宋·汪元量·夷山醉歌
- 蕭娘十八青絲發,手把金鍾歌皓齒。 -- 出自宋·汪元量·錦城秋暮海棠
- 北行十三載,癡懶身羈孤。 -- 出自宋·汪元量·南歸對客
- 斷魂十里。 -- 出自宋·王沂孫·花犯 苔梅
- 這前十頃碧琉璃,過雨荷花凈如浴。 -- 出自宋·王之道·慶資深康樂園四詠
- 好將十詠圖歸去,穩步花磚繼李程。 -- 出自宋·王之道·和許端夫兄弟二首時端夫出守當涂
- 湖光十頃碧上下,身世怳在玻瓈宮。 -- 出自宋·王之道·華亭風月堂避暑
- 分攜十四載,復此見顏色。 -- 出自宋·王之道·書懷示周少隱右司
- 別來十二秋,東游遍溫鄞。 -- 出自宋·王之道·贈浮屠勤上人
- 長堤十里荷花雨,隱約塵頭南去路。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袁望回見贈兼簡楊德潤
- 闔門十日雨,不得歷虎丘。 -- 出自宋·王之道·和韋蘇州游靈巖山寺韻呈言上人
- 清風十里送籃輿,行不盡、山無數。 -- 出自宋·王之道·玉連環/解連環
- 西興十里秋潮晚,坐數扁舟帶月還。 -- 出自宋·王之道·和蕭山臨川亭壁間留題韻
- 天涯十載無窮恨,老淚燈前語罷垂。 -- 出自宋·嚴羽·臨川逢鄭遐之之云夢
- 歸去十分準擬,今宵夢里陽臺。 -- 出自宋·袁去華·清平樂·春衫袖窄
- 平地十州三島,蟠桃已試春紅。 -- 出自宋·曾覿·朝中措·畫堂簾卷獸香濃
- 移下十洲三島、在人間。 -- 出自宋·曾覿·南柯子/南歌子
- 玉樓十二,寒怯銖衣掛。 -- 出自宋·曾覿·驀山溪·催花小雨
- 不惜十分傾玉斝,惜凋零。 -- 出自宋·曾覿·春光好·胭脂膩
- 珠簾十里,聽笙簫聲香。 -- 出自宋·曾覿·傳言玉女·鳳闕龍樓
- 回首十年秋思、吹臺東。 -- 出自宋·張元干·虞美人·菊坡九日登高路
- 天氣十分涼,斷送一年殘暑。 -- 出自宋·張元干·如夢令·潮退江南晚渡
- 何事十年,風灑露沐,不厭江山好。 -- 出自宋·張元干·永遇樂·飛觀橫空
- 回思十載折沖地,還鎮八州安靜時。 -- 出自宋·張元干·福帥生朝二首
- 坐嘯十郡歷九卿,視公進退為重輕。 -- 出自宋·張元干·葉少蘊生朝
- 兩山十里,錦繡照金羈。 -- 出自宋·趙彥端·滿庭芳·云暖萍漪
- 相與十年親且舊。 -- 出自宋·趙彥端·惜分飛·相與十年親且舊
- 閑省十年吳下路,船幾度、系江楓。 -- 出自宋·周密·南樓令/唐多令
- 吟韉十里新堤,怪四山青老。 -- 出自宋·周密·六么令·回風帶雨
- 舊家十二峰前住,偶為襄王下楚臺。 -- 出自宋·周紫芝·鷓鴣天·裊裊云梳曉髻堆
- 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 -- 出自宋·周紫芝·江城子·夕陽低盡柳如煙
- 紫詔十行寬大,白麻三代溫淳。 -- 出自金·蔡松年·朝中措 癸丑歲,無兢生朝
- 俯仰十年事,華屋幾山邱。 -- 出自金·蔡松年·水調歌頭 丙辰九日,從獵涿水道中
- 無奈十年黃卷,向枯腸搜徹。 -- 出自金·蔡松年·好事近 附見中州樂府元德明詞內
- 覺四十九年非。 -- 出自金·段成己·望月婆羅門引
- 人意十分如月滿,月明一夕向人圓。 -- 出自金·段克己·浣溪沙 壽衛生行之
- 軍聲十萬振屋瓦,拔劍當人面如赭。 -- 出自元·楊維楨·鴻門會
- 周家十圓鼓,散落陳倉野。 -- 出自元·楊維楨·夏駕石鼓辭
- 相傳十日出,大浸稽天流。 -- 出自元·楊維楨·堯市山
- 小娃十歲唱桑中,盡道吳風似鄭風。 -- 出自元·楊維楨·吳下竹枝歌七首
- 高橋十字港,新剎四邊田。 -- 出自元·楊維楨·舟過黃店
- 腰纏十萬欲何往,直上北臺觀虎龍。 -- 出自元·楊維楨·趙公子舞劍歌
- 三月十日春蒙蒙,滿江花雨濕東風。 -- 出自元·楊維楨·花游曲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識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鰣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