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在第7個字的詩句
北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征車何軋軋,南北極天涯。 -- 出自唐·許渾·旅懷
- 兄弟江南身塞北,雁飛猶自半年余。 -- 出自唐·張喬·游邊感懷二首
- 遠山誰辨江南北,長路空隨樹淺深。 -- 出自唐·皇甫冉·臨平道贈同舟人
- 一自犬戎生薊北,便從征戰老汾陽。 -- 出自唐·薛逢·開元后樂
- 山南柳半密,谷北草全稀。 -- 出自唐·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
- 荊南久為別,薊北遠來過。 -- 出自唐·張說·幽州別陰長河行先
- 愁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 -- 出自唐·張說·欽州守歲
- 十年漂泊迷南北,千里憂思厭夢魂。 -- 出自宋·王令·奉寄伯兄泰伯
- 煌煌二寶照南北,客攝萬鬼專其雄。 -- 出自宋·陳與義·陳叔易賦王秀才所藏梁織佛圖詩邀同賦因次其
- 未暇藏身北山北,且須覓地西枝西。 -- 出自宋·陳與義·述懷呈十七家叔
- 卻看來呼處,南北兩巖花。 -- 出自宋·陳與義·出山宿向翁家
- 東西是長江,南北是官道。 -- 出自唐·曹鄴·其一情
- 遙知異政荊門北,舊許新詩康樂齊。 -- 出自唐·崔峒·越中送王使君赴江華
- 南客豈曾諳塞北,年年唯見雁飛回。 -- 出自唐·雍陶·渡桑干河
- 酡顏君莫訴,西北轉銀潢。 -- 出自宋·錢惟演·夜讌
- 巷里何曾異南北,屋頭還復記東西。 -- 出自宋·韓元吉·赴信幕寄子云叔{喚口換日}及同寺
- 軍書又見紛南北,敵勢由來說二三。 -- 出自宋·韓元吉·次韻五季夷時同宿蔣山
- 村煙相對峰南北。 -- 出自宋·劉辰翁·菩薩蠻·江波何似西湖曲
- 天際何分南與北,五更縱又成橫。 -- 出自宋·劉辰翁·臨江仙·天際何分南與北
- 醉里落花南又北。 -- 出自宋·劉辰翁·減字木蘭花·東風似客
- 少日憑闌峰南北,誰料美人遲暮。 -- 出自宋·劉辰翁·金縷曲/賀新郎
- 細捻絲梢龍尾北,緩攜綸旨鳳池東。 -- 出自宋·張孝祥·浣溪沙
- 持杯且醉,不須北望凄切。 -- 出自宋·張孝祥·念奴嬌·朔風吹雨
- 雪花一尺江南北。 -- 出自宋·張孝祥·虞美人·雪花一尺江南北
- 逃酒人隨霜陣北,談兵心逐海潮東。 -- 出自清·譚嗣同·除夕感懷
- 度嶺梅花翻向北,回看不見樹南枝。 -- 出自唐·耿湋·岳祠送薛近貶官
- 東南當日出,西北與云齊。 -- 出自宋·丁謂·樓
- 金行戰陽暑未北,炎郁填胸汗流液。 -- 出自宋·韓維·答貢甫酌騏驥池上見詒
- 飲豪肯放兵先北,論合須欣水必東。 -- 出自宋·韓維·奉和樂道席上見詒
- 今來古往人,南北東西路。 -- 出自宋·蘇泂·詠草
- 疑便是,孤山之北,水香月影林逋。 -- 出自宋·方岳·漢宮春·云澗之癯
- 東風已到闌干北,看見嬌黃上柳條。 -- 出自宋·方岳·立春
- 黃犢山南又山北,犁春猶有古人風。 -- 出自宋·方岳·次韻程弟
- 歲月曾幾何,折北俱披靡。 -- 出自宋·方岳·鄭僉判取蘇黃門圖史園囿文章鼓吹之語為韻見
- 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 出自宋·方岳·二月二日即事
- 恁君檢校闌干北,柳上新青歸未歸。 -- 出自宋·方岳·立春謝司法有詩次韻
- 如以長江限南北,何堪丑虜共乾坤。 -- 出自宋·方岳·直汀晚望
- 一蓑耕綠山南北,有賦何煩問大鈞。 -- 出自宋·方岳·人日
- 淮水東流,塞云北渡,夕陽西去。 -- 出自宋·施岳·水龍吟·翠鰲涌出滄溟
- 官清立在金爐北,仗下歸眠玉殿西。 -- 出自唐·姚合·寄周十七起居
- 東寺西城,南山北海,心中好結良因。 -- 出自元·馬鈺·滿庭芳 黃縣金玉庵
- 慷慨一尊酒,南北幾衰翁。 -- 出自元·白樸·水調歌頭 初至金陵,諸公會飲,因用北州集
- 一股在南一股北,幾時裁得合歡袍? -- 出自明·宋濂·越歌
- 起扶白日照河北,赤手欲障三秋濤。 -- 出自明·宋濂·題宗忠簡公誥(王黼時為少宰,署名誥上)
- 廣陵鄂畚何南北,總我心懷保赤人。 -- 出自清·乾隆·哈薩克陪臣到因攜觀廣陵風景
- 即南已增潤,憶北牽懷永。 -- 出自清·乾隆·夜雨
- 亦有門羅主義北美合眾國,潛龍起蟄神采揚。 -- 出自清·梁啟超·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 君不見,朅來歐北天驕驟進化,寧容久扃吾文明。 -- 出自清·梁啟超·愛國歌四章
- 東流巨浪今潮北,霜降香山葉染霞。 -- 出自·老舍·致郭老
- 棕鞋踏遍山南北,只與白云相送迎。 -- 出自宋·真山民·春曉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