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在第7個字的詩句
北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平生腳底識南北,此日眼界迷東西。 -- 出自宋·李彌遜·夏日登臺晚云層疊若眾山狀伯氏令賦計因成長
- 已到江南望江北,更留青眼為誰開。 -- 出自宋·李彌遜·渡江二首
- 身如走空虛,南北了不定。 -- 出自宋·李彌遜·白水寺
- 那知倚欄處,直北是松楸。 -- 出自宋·林季仲·趙寶學挽詞二首
- 萬象森羅皆拱北,百川曲折定趨東。 -- 出自宋·林季仲·蕭朝宗旅寓有途窮之嘆次韻以廣其意
- 無情有恨重分北。 -- 出自宋·楊無咎·於中好·梅花摘索穿疏竹
- 天相吉音來自北,便知孝悌與天通。 -- 出自宋·曹勛·宮詞三十三首
- 江南春草綠,江北未開花。 -- 出自宋·曹勛·胡笳曲二首
- 至今遠戍燕山北,但見春歸秋草碧。 -- 出自宋·曹勛·幽閨怨
- 勸進偶能回漠北,輸忠猶憶佐邊陲。 -- 出自宋·曹勛·閑居泉州
- 皇威意無窮發北,老傅坐籌自巾幗。 -- 出自宋·胡寅·題浯溪
- 獨狍孤衷長拱北,擬攄妙畫欲平西。 -- 出自宋·吳芾·和梁次張韻
- 政恐崖州如有北,卻應未肯受讒夫。 -- 出自宋·仲并·句
- 憶昔茅檐差傍北,望公花塢恰平南。 -- 出自宋·仲并·用前韻別寄耿時舉二首
- 樞機旋轉斗垂北,殿閣邃清風自南。 -- 出自宋·仲并·陪王樞密飯坐間示新詩因次其韻
- 春水從教繞舍北,癡兒不復啼門東。 -- 出自宋·高登·水漲謝邑宰送米
- 竹西丞相客,冀北幕府官。 -- 出自宋·李石·送陸務觀
- 披襟臺上,坐看北斗正旋衡。 -- 出自宋·王識·水調歌頭·一雨洗空閣
- 舊游英俊今南北。 -- 出自宋·王千秋·憶秦娥·闌干側
- 莫言天意限南北,正是中興混一時。 -- 出自宋·姜特立·題瑯山大江
- 勢合深連云渚北,光寒淡抹粉墻東。 -- 出自宋·姜特立·和雪詩
- 朝陽慶鳳鳴,冀北空騧驪。 -- 出自宋·李洪·送江叔源除太府丞柯山需次
- 是為必爭地,南北謹堤防。 -- 出自宋·樓鑰·送張定叟尚書鎮襄陽
- 夢魂長是尋云北,歸路何時向浙東。 -- 出自宋·樓鑰·乞出過傳法聞伯齊歸姚江
- 試問虛名空斗北,何如榮養樂陔南。 -- 出自宋·廖行之·書懷
- 人占逸駕應空北,君自良圖已運南。 -- 出自宋·廖行之·宋伯華趨朝用川字衫字韻作二詩送之
- 一洗蠻煙渾逐北,全提商令似征南。 -- 出自宋·廖行之·中秋日簡同盟諸公
- 醉倚畫闌闌檻北,夢繞清江江水南。 -- 出自宋·趙善扛·十拍子/破陣子
- 從此江東還渭北,莫因契闊負詩盟。 -- 出自宋·虞儔·移守吳門酌別姜總管
- 誰教宦路分南北,自是人生足別離。 -- 出自宋·虞儔·送別王誠之給事
- 是身真老矣,南北更東西。 -- 出自宋·趙蕃·巴丘驛晚題二首
- 吾家昔住匡廬北,少小未能知看山。 -- 出自宋·趙蕃·從元衡借廬山記偶成三首
- 可恨飄零獨南北,不如水鳥共浮沈。 -- 出自宋·趙蕃·晚晴四首
- 關心去后幾南北,倒指從前屢合離。 -- 出自宋·趙蕃·李商叟傳錄臨川與黎師侯唱酬懷曾文清公長句
- 江東聞田歌,湖北聽田鼓。 -- 出自宋·趙蕃·田家行二首
- 朝昏解同趣,南北謝離群。 -- 出自宋·趙蕃·寄題安福士人家賞靜軒聽雨二首
- 江東千里遠,湖北比年荒。 -- 出自宋·趙蕃·叔文見過且攜趙祖文歸來圖來為賦四十字
- 舊傳重湖北之北,米賤真成等泥土。 -- 出自宋·趙蕃·次韻畢叔文苦旱嘆
- 已是湖南更湖北,欲言風物怕愁公。 -- 出自宋·趙蕃·因送王亢宗便寄
- 喚渡小舟來岸北。 -- 出自宋·趙師俠·謁金門·江水綠
- 壽祝南山,尊傾北海,臣鄰歡醉。 -- 出自宋·趙師俠·醉蓬萊·正金風零露
- 行春以東崢水北,不妨歡樂早還家。 -- 出自宋·葉適·橘枝詞三首記永嘉風土
- 雁蕩裊長麓,南北峙兩門。 -- 出自宋·葉適·丁氏東嶼書房
- 好溪瀉百壑,南北傾萬峰。 -- 出自宋·葉適·宿石門
- 行春橋東峙巖北,大舫移家住無隙。 -- 出自宋·葉適·永嘉端午行
- 帝王猶遇合,南北限升沉。 -- 出自宋·葉適·孝宗皇帝挽詞二首
- 閑步水南因水北,仍從山后復山前。 -- 出自宋·汪莘·秋興
- 華蓋共瞻天座北,勾陳長扈帝垣中。 -- 出自宋·汪莘·壽高內翰
- 古來帝力通南北,山過焉支嶺度蔥。 -- 出自宋·曹彥約·韓耕道交八絕句韻見寄因和答之
- 竹外兩縣境,水北一草舍。 -- 出自宋·曹彥約·水北民家窗間有題夜深短檠燈功名平生心者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