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在第6個字的詩句
北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圣主未容歸北闕,且將勤儉撫南夷。 -- 出自宋·劉兼·春游
- 滯跡未偕朝北闕,高才方命入西川。 -- 出自宋·劉兼·再見從弟舍人
- 乘醉幾同游北內,尋芳多共謁東鄰。 -- 出自宋·劉兼·寄長安鄭員外
- 曾佐徐陵向北游,剖陳疑事動名流。 -- 出自唐·孫元晏·陳·姚察
- 擾擾東西南北情,何人于此悟浮生。 -- 出自唐·戴衢·下第夜吟
- 南游李邕死,北望宋珪殂。 -- 出自唐·范夜·失題
- 星彩滿天朝北極,源流是處赴東溟。 -- 出自唐·方愚·讀孝經
- 禁城佳氣換,北陸翠煙深。 -- 出自唐·紇干諷·新陽改故陰
-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 -- 出自·應物·龍潭
- 酋馬渡瀘水,北來如鳥輕。 -- 出自唐·馬乂·蜀中經蠻后寄陶雍
- 況西自岷峨,北來燕趙,并轡論情。 -- 出自元·李齊賢·木蘭花慢 書李將軍家壁
- 君不見東家北舍人未歸,落花滿地蝴蝶飛。 -- 出自元·蘇大年·雷塘二首
- 出門復睹雁北鄉,物我喜得同悠悠。 -- 出自元·謝應芳·送李彥明歸高郵
- 歸來兮歸來,北山兮菟裘。 -- 出自元·謝應芳·古鼎歌(并序)
- 濃綠正迷湘北渚,*紅不入宋東鄰。 -- 出自元·邵亨貞·浣溪沙 折花士女圖
- 六宮掩泣向北去,孤臣憑城尚南顧。 -- 出自元·王逢·敬題諭淮安朱安撫詔后
- 三年車轍南,北向復同軌。 -- 出自元·王逢·游昆山懷舊傷今(一首)
- 中夜馬群風北向,當年車轍日南馳。 -- 出自元·王逢·無題(五首)
- 水火互交南北位,金木換西東。 -- 出自元·王吉昌·武陵春·水火互交南北位
- 惟有兩峰南北,在夕陽里。 -- 出自元·韓奕·瑞龍吟 錢塘懷古
- 夢想雙溪南北,竹籬茅舍人家。 -- 出自元·王庭筠·清平樂 賦杏花
- 萬里中原猶北顧,十年長路卻西歸。 -- 出自元·李獻能·浣溪沙 河中環勝樓感懷 以上三首見中州樂府
- 吸洪濤、枯干北海,吐世波、澆溉西湖。 -- 出自元·王哲·玉蝴蝶·捉住玉山赤鳳
- 堪嘆東西南北,迷途役損行人。 -- 出自元·王哲·西江月 四方
- 假若金銀過北斗。 -- 出自元·王哲·集賢賓 鳴鶴馀音卷一
- 面啟南軒觀北斗。 -- 出自元·侯善淵·益壽美金花
- 正律呂推移,北辰宣號。 -- 出自元·長筌子·瑞鶴仙 雪迷蓬島
- 畫戟清香高北里,虎符金節照南州。 -- 出自元·王惲·浣溪沙 壽湯總管
- 回頭水南水北,覺冰姿玉骨卻凄然。 -- 出自元·魏初·木蘭花慢 宋漢臣墨梅并序嘉議宋公于予?
- 愿壽杯、青與北山松,俱長久。 -- 出自元·魏初·滿江紅 為雙溪丞相壽
- 試倚危欄西北望,但接天煙水無重數。 -- 出自元·張之翰·金縷曲 乙未清明
- 腳底東西南北路。 -- 出自元·劉敏中·清平樂·蜂房蟻戶
- 摩撫手,天西北。 -- 出自元·劉敏中·滿江紅 至元丙戌,敏中興廣平安思承同為御
- 不覺河傾東北,月西南。 -- 出自元·劉敏中·鳥夜啼 月下用前韻
- 悲風大河南北,跋涉幾山川。 -- 出自元·兀顏思忠·水調歌頭 偕憲掾分司尉邑,偶得友人招隱之
- 西四歸來投北了,東三便去交南二。 -- 出自元·李道純·滿江紅 贈一庵
- 水火升沉南北,木金間隔西東。 -- 出自元·王惟一·西江月·太極未分混沌
- 離坎不分南北,木金豈間西東。 -- 出自元·王惟一·西江月 以上十二首見王惟一明道篇
- 河從受降城,北折徑南注。 -- 出自清·嚴遂成·砥柱峰
- 謾禿霜毫臨北海,更求雪繭寫蘭亭。 -- 出自明·貝瓊·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 東風來日本,北斗辟玄枵。 -- 出自明·貝瓊·丁未除夕
- 南國鷓鴣愁北客,東家蝴蝶過西鄰。 -- 出自明·貝瓊·雨中書懷
- 寸念空勞馳北聞,真經早合誦南華。 -- 出自宋·趙希逢·和南劍水閣
- 飛詔幾回來北闕,草玄終不出南山。 -- 出自宋·孫僅·贈種徵君收
- 手挽三江盡北流,寇氛難洗越人羞。 -- 出自清·黃遵憲·羊城感賦六首
- 南極星辰原北拱,東流海水競西回。 -- 出自清·黃遵憲·羊城感賦六首
- 高臺臨古道,北走邯鄲道。 -- 出自宋·田錫·贈別瑯邪評事兼寄兩制舊交
- 道是南風竟北風,敢將蹭蹬怨天公。 -- 出自近代·丘逢甲·韓江有感
- 東臨滄海岸,北度三江湄。 -- 出自明·袁凱·新得谿上茅屋
- 古雪難消山北面,春鶯懶到寺東邊。 -- 出自清·孔尚任·送牧堂上人游五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