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第3個字的詩句
凡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斫卻凡柯,放巖桂、出些頭地。 -- 出自宋·吳潛·滿江紅·斫卻凡柯
- 眼空凡馬絕全牛,肯念江萍萬里浮。 -- 出自宋·李曾伯·和吳叔永見寄韻
- 始入凡四旬,今出僅更浹。 -- 出自宋·李曾伯·過新灘作出峽行
- 祖孫凡幾到,亦是宿緣不。 -- 出自宋·李曾伯·過興安塔寺僧以先世詩來偶賦
- 別去凡山劃七春,一廛今日是滕民。 -- 出自宋·李昴英·迎廣帥徐意一大參五首
- 顧我凡陋資,視此亦培塿。 -- 出自宋·衛宗武·初夏登北山
- 可嗟凡卉與凡禽,遂情快意何紛紛。 -- 出自宋·衛宗武·鶯花吟為良友作
- 迥非凡植儔,惟與喬松齒。 -- 出自宋·衛宗武·賦西軒竹
- 今古凡花,詞人尚作詞稱慶。 -- 出自宋·陳景沂·點絳唇·今古凡花
- 知非凡木比,識得洞賓來。 -- 出自宋·陳景沂·松
- 功成凡鼎花堪比,花到重陽色正鮮。 -- 出自宋·史鑄·九華菊
- 聘幣凡三到水涯,東都莫是欠人才。 -- 出自宋·胡仲弓·嚴子陵釣臺
- 此豈凡間物,神人疑屬饜。 -- 出自宋·蒲壽宬·三疊泉廬山簡寂觀十五里一名擷泉
- 三鄉凡幾戶,竟墮魚鱉侶。 -- 出自宋·董嗣杲·甲戌武康大水凈林寺山門殿屋悉皆倒敝
- 豈知凡骨癯,不能于彼蛻。 -- 出自宋·董嗣杲·廬山中聞桂香憶游茅山時夢中游桂花下
- 尚嫌凡子到,那被美人汙。 -- 出自宋·陳深·王太古偕游靈巖余以事中止先還
- 便覺凡軀能變化,深知妙道不虛圖。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自是凡流福命薄,忍教微妙略輕傳。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老來凡事不須知,只著沖襟向圣涯。 -- 出自宋·張埴·答士宜
- 嵩山凡幾層,不畏登不得,只畏不得登。 -- 出自·***·嵩岳童謠
- 寧隱凡鳥巢,自蔽儀鳳棲。 -- 出自宋·陳翥·西山桐十詠·桐葉
- 興盡凡緣因未晚,裴回依舊到人間。 -- 出自唐·牟融·游淮云寺
- 若使凡緣終可脫,也應從此度閑身。 -- 出自唐·牟融·題道院壁
- 莫將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齊。 -- 出自唐·崔元略·贈毛仙翁
- 步溪凡幾轉,始得見幽蹤。 -- 出自唐·劉得仁·尋陳處士山堂
- 野草凡不凡,亦應生和出。 -- 出自唐·蘇拯·凡草誡
- 離家凡幾宵,一望一寥寥。 -- 出自唐·于鄴·客中月(一作望月)
- 尋常凡木最輕樗,今日尋樗桂不如。 -- 出自唐·孫棨·題劉泰娘舍
- 尋思凡眼重花開,寧知此木超塵埃。 -- 出自唐·盧士衡·再游紫陽洞重題小松
- 鶴無凡態惹埃塵。 -- 出自唐·楊昭儉·贈夢英大師
- 乃知凡俗難可名,輕者卻重重者輕。 -- 出自唐·趙摶·琴歌
- 變態凡幾處,靜神竟朝昏。 -- 出自唐·孟翔·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布兼寄李吏部、包秘監判
- 多少凡毛并圣角。 -- 出自元·梵琦·漁家傲·聽說西方無量樂
- 跳出凡籠尋性命。 -- 出自元·王哲·漁家傲·跳出凡籠尋性命
- 四假凡軀,恰似蠶身緣。 -- 出自元·王哲·蘇幕遮·醴泉人
- 劈破凡心,認取佛菩薩。 -- 出自元·王哲·蘇幕遮·個人人
- 莫著凡軀,物物頻思算。 -- 出自元·王哲·蘇幕遮·問真修
- 猛出凡籠,頓悉除人我。 -- 出自元·王哲·醉蓬萊·整六十三歲
- 跳出凡籠,好覓長生路。 -- 出自元·王哲·蘇幕遮 勸世
- 且作凡間人、說些宗祖。 -- 出自元·王哲·惜黃花·大仙師父
- 脫了凡籠。 -- 出自元·王哲·采桑子 道友問變化(原誤作巫山一段云,茲
- 得離凡宇。 -- 出自元·王哲·三交會合 俗名韻令
- 四假凡軀,干甚廝玩。 -- 出自元·王哲·水云游 原誤作黃鶯兒,據分梨十化集改 此首
- 日日凡塵仍便躲。 -- 出自元·王哲·蘇幕遮 贈同友
- 脫下凡軀猜得謎。 -- 出自元·王哲·蘇幕遮 買背籠
- 漫燠凡軀性自如。 -- 出自元·王哲·減字木蘭花 化破帛
- 謫在凡間,托生俗胎。 -- 出自元·王哲·轉調斗鵪鶉
- 托居凡世,飛下大羅天。 -- 出自元·郝大通·南柯子 示眾 金蓮正宗記卷五
- 出離凡籠,決證真仙果。 -- 出自元·王處一·蘇幕遮 徐公問因果
- 莫執凡軀作圣胎。 -- 出自元·侯善淵·仙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