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在第8個(gè)字的詩句
凋在第八個(gè)字的詩句
-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 出自唐·李白·秋思
- 秋顏入曉鏡,壯發(fā)凋危冠。 -- 出自唐·李白·秋日煉藥院鑷白發(fā),贈(zèng)元六兄林宗
- 邊塵染衣劍,白日凋華發(fā)。 -- 出自唐·李白·禪房懷友人岑倫
- 笑我晚學(xué)仙,蹉跎凋朱顏。 -- 出自唐·李白·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 枯槁形骸惟見耳,凋殘鬢發(fā)只留須。 -- 出自宋·蘇軾·送竹香爐
- 因循擲白日,積漸凋朱顏。 -- 出自唐·白居易·和櫛沐寄道友
- 籬犬吠殘?jiān)拢瓧?span id="qmaothn" class="hong">凋早霜。 -- 出自宋·陸游·夜坐
- 霜雪紛紛滿鬢毛,凋年懷抱獨(dú)蕭騷。 -- 出自宋·陸游·冬夜讀書
- 南浦清秋露冷時(shí),凋紅片片已堪悲。 -- 出自宋·陸游·荷花
- 豈知才術(shù)疏,空自凋發(fā)齒。 -- 出自宋·陸游·伏中熱不可過中夜起坐作詩寄五郎
- 直憂先狗馬,豈但凋蒲柳。 -- 出自宋·陸游·久無暇近書卷慨然有作
- 蟬聲晚愈壯,藕花凋更香。 -- 出自宋·陸游·門外納涼
- 風(fēng)雨掃除雖一快,凋年搖落已堪愁。 -- 出自宋·陸游·重九後風(fēng)雨不止遂作小寒
- 江風(fēng)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 -- 出自宋·柳永·卜算子·江風(fēng)漸老
-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 -- 出自宋·柳永·卜算子慢·江楓漸老
- 林麓換風(fēng)氣,獸蛇凋毒蟲。 -- 出自宋·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
- 出處三朝俱白首,凋零萬木見青松。 -- 出自宋·歐陽修·會(huì)老堂
- 曲渚怨鴻鵠,環(huán)洲凋蘭。 -- 出自唐·柳宗元·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 無為塵土中,草草凋朱顏。 -- 出自宋·范仲淹·滕子京以真籙相示因以贈(zèng)之
- 憔悴牽牛病雨些,凋零木槿怯風(fēng)斜。 -- 出自宋·楊萬里·秋花
- 崎嶇幸脫免,已足凋鬢發(fā)。 -- 出自宋·范成大·浮梁
- 一葉起秋色,眾綠凋歲華。 -- 出自宋·范成大·寄題向撫州采菊亭
- 自古行路吟,聽者凋朱顏。 -- 出自宋·范成大·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至臨江、宜春之間特甚
- 風(fēng)裊裊兮木紛紛,凋綠葉兮吹白云。 -- 出自唐·盧照鄰·獄中學(xué)騷體
- 川急回斜岸,草枯凋薄霜。 -- 出自宋·白玉蟾·夜船與盤云聯(lián)句回文
- 玄云翳崇岡,白露凋芳蘭。 -- 出自明·劉基·旅興(四十首)
- 不足謝徽音,只令凋鬢發(fā)。 -- 出自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
- 自小即胼胝,至今凋鬢發(fā)。 -- 出自唐·陸龜蒙·樵人十詠·樵叟
- 榮華能有幾日,便凋殘。 -- 出自宋·無名氏·促拍滿路花
- 北陸風(fēng)回,頓園林凋盡,庭院岑寂。 -- 出自宋·無名氏·萬年歡
- 觸目庭臺(tái),當(dāng)歲晚凋殘,恁時(shí)方見。 -- 出自宋·無名氏·雙頭蓮·觸目庭臺(tái)
- 正園林才見,萬木凋黃。 -- 出自宋·無名氏·蠟梅香
- 觸處池塘,睹風(fēng)荷凋謝。 -- 出自宋·無名氏·金錢子
- 是三春已暮,浪蕊凋殘,牡丹零落。 -- 出自宋·趙長卿·醉蓬萊·是三春已暮
- 念亙初容貌,不許凋殘。 -- 出自元·姬翼·滿庭芳 李老先生慶八十
- 早晚期相見,垂楊凋復(fù)新。 -- 出自唐·馬戴·河梁別
- 云霧為車,鸞鶴驂凋輦。 -- 出自宋·丁謂·鳳棲梧/蝶戀花
- 爾來曾幾時(shí),急景凋朱顏。 -- 出自宋·韓維·次韻答和樂道侍讀給事
- 秋老鐘山萬木稀,凋傷總屬劫塵飛。 -- 出自清·錢謙益·和盛集陶落葉
- 雪里瓊花,爛漫不凋殘。 -- 出自元·馬鈺·悟南柯 繼重陽韻
- 一自西風(fēng)寒勒后,凋零能得幾多時(shí)。 -- 出自宋·釋斯植·葉
- 青油士,珠履客,各凋殘。 -- 出自宋·劉克莊·水調(diào)歌頭·敕使竟空反
- 抹涂元不加真色,凋謝猶當(dāng)易美名。 -- 出自宋·劉克莊·四疊
- 雨漬花零,紅散香凋池兩岸。 -- 出自宋·李珣·酒泉子·寂寞青樓
- 嚴(yán)霜被瓊樹,芙蓉凋素質(zhì)。 -- 出自清·吳偉業(yè)·清涼山贊佛詩 四首
- 四德炎炎,階蓂不凋。 -- 出自唐·貫休·大蜀皇帝壽春節(jié)進(jìn)堯銘舜頌二首·堯銘
- 那堪數(shù)十年,親舊凋落盡。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皎然春柳寒松,不凋不飾。 -- 出自唐·皎然·講古文聯(lián)句
- 疏紅落殘艷,冷水凋芙蓉。 -- 出自唐·李群玉·秋怨
- 漢月割妾心,胡風(fēng)凋妾顏。 -- 出自唐·戎昱·苦哉行五首(寶應(yīng)中過滑州洛陽后同王季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