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第3個字的詩句
兵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舊宅兵燒盡,新宮日奏多。 -- 出自唐·賈島·逢舊識
- 手里兵符神與術,腰間金印彩為囊。 -- 出自唐·羅隱·姑蘇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 四海兵戈尚未寧,始于云外學儀形。 -- 出自唐·羅隱·后土廟
- 久隔兵戈常寄夢,近無書信更堪憂。 -- 出自唐·羅隱·寄處默師
- 二鄙兵消真帝力,四方雨足自天功。 -- 出自宋·蘇轍·次韻光庭省中書事
- 舊讀兵書氣已振,近傳能射喜征鼖。 -- 出自宋·蘇轍·聞子瞻習射
- 寶坊兵后廢,御帖窯中藏。 -- 出自宋·戴復古·瑯琊山中廢寺
- 渭南兵火照城山,十八盤西探馬還。 -- 出自明·湯顯祖·胡姬抄騎過通渭
- 問五兵誰作,音佐天地更生金。 -- 出自元·元好問·八聲甘州 同張古人觀許由冢,古人名潛,字
- 日睹兵書捷,時聞虜騎亡。 -- 出自唐·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 處處兵戈路不通,卻從山北去江東。 -- 出自唐·韋莊·壺關道中作
- 星含兵氣動,月傍曉煙昏。 -- 出自清·朱彝尊·曉入郡城
- 記得兵火起淮西,凄涼數里皆橫尸。 -- 出自宋·白玉蟾·云游歌
- 憶談兵說劍,才情磊落;投秦去魏,意氣嵯峨。 -- 出自清·陳維崧·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
- 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 -- 出自宋·李綱·蘇武令
- 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 出自唐·宋之問·過函谷關
- 只恐兵戈隔,再趨門館遲。 -- 出自唐·杜荀鶴·辭座主侍郎
- 侯國兵雖斂,吾鄉業已空。 -- 出自唐·杜荀鶴·寄顧云
- 四海兵戈無靜處,人家廢業望烽煙。 -- 出自唐·杜荀鶴·贈崔道士
- 家隨兵盡屋空存,稅額寧容減一分。 -- 出自唐·杜荀鶴·題所居村舍
- 本國兵戈后,難官在此時。 -- 出自唐·杜荀鶴·送友人牧江州
- 新握兵符應感激,遠緘詩句更風流。 -- 出自唐·權德輿·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因代書賀
- 新讀兵書事護羌,腰間寶劍映金章。 -- 出自唐·權德輿·贈別表兄韋卿
- 平明兵盈城,棄置遂至地。 -- 出自唐·陸龜蒙·疊韻吳宮詞二首
- 誰謂兵戈際,鳴琴方一彈。 -- 出自唐·錢起·長安客舍,贈李行父明府
- 縱聞兵賦急,原憲本家貧。 -- 出自唐·張祜·樂靜
- 四列兵衛,爟火映、金支翠旌。 -- 出自宋·無名氏·導引·清都未曉
- 賊壯兵孤眾膽驚,忠臣此日見專城。 -- 出自宋·無名氏·題旌忠亭
- 唯余兵家說,自昔罕所論。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李君讀余注孫子
- 甘陵兵亂百物灰,火光屬天聲如雷。 -- 出自宋·梅堯臣·甘陵亂
- 忽聞兵吏已迎候,馬有行色車將脂。 -- 出自宋·梅堯臣·韓宗彥寺丞通判鄧州
- 塞下兵難去,關中粟未多。 -- 出自宋·梅堯臣·送陜西都運彭待制
- 黷武兵漸驕,倒懸人不恤。 -- 出自宋·王禹偁·懷賢詩之桑魏公
- 絳霄兵自取,玄武火何癡。 -- 出自宋·邵雍·觀棋大吟
- 虎帳兵家重,雕弓嗣子傳。 -- 出自宋·邵雍·代書寄廣信李遵度承制
- 長城兵氣寒。 -- 出自隋·江總·驄馬驅
- 立戒兵廚釀春酒,要看雪盡山花紅。 -- 出自宋·晁補之·游棲巖寺呈提刑學士毅夫兄
- 詔綏兵馬吳八郡,畫船下汴光生蜺。 -- 出自宋·晁補之·送劉景文兩浙西路都監
- 天下兵戈連歲月,朝廷根本在西南。 -- 出自宋·朱翌·送王端材以宣諭屬官入川
- 脫身兵火蒙天幸,沃日風濤到海吞。 -- 出自宋·朱翌·題足軒詩
- 順流兵馬竟撳舞,死戰規模誰發揮。 -- 出自宋·陳著·次韻梅山弟感時四首
- 如大兵后洪水余,雞犬無聲煙火冷。 -- 出自宋·陳著·后紀時行
- 纏天兵氣慘難春,日歷無端判故新。 -- 出自當代·錢鐘書·甲申元旦
- 內史兵機是所長,東師飛度取降王。 -- 出自宋·宋祁·李德林
- 山川兵火后,墟廟金石存。 -- 出自宋·張耒·寄題何戢秀才琬琰堂
- 千年兵火變朝市,后世紙筆傳冥漠。 -- 出自宋·張耒·瓦器易石鼓文歌
- 控扼兵屯事已遼,傾敧遺堞隱蓬蒿。 -- 出自宋·張耒·登谷州故城
- 垣墻兵火后,臺殿棟梁新。 -- 出自宋·張耒·山光寺
- 天涯兵火后,風景畏臨門。 -- 出自唐·曹松·鉛山寫懷
- 盡握兵權猶不得,更將心計托何人。 -- 出自唐·許渾·韓信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