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在第7個字的詩句
俗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 -- 出自唐·李隆基·途次陜州
- 揚風非贈扇,易俗是張琴。 -- 出自唐·李隆基·賜崔日知往潞州
- 張公少為令,愍俗有遺書。 -- 出自宋·黃庭堅·鄂州節推陳榮緒惠示沿檄崇陽道中六詩老懶不
- 察人極涇渭,問俗及豚羔。 -- 出自宋·黃庭堅·送劉士彥赴福建轉運判官
- 誰能乘此物,超俗駕長風。 -- 出自宋·黃庭堅·詠伯時畫太初所獲大宛虎脊天馬圖
- 王度日清夷,鎮俗在簡約。 -- 出自宋·黃庭堅·同吉老飲清平戲作集句
- 驚人吐嘉句,拔俗振高標。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答常甫世弼二君不利秋官郁郁初不平故予
- 以武斷鄉曲,舊俗小未除。 -- 出自宋·黃庭堅·癸丑宿早禾渡僧舍
- 平生三業凈,在俗亦超然。 -- 出自宋·黃庭堅·題默軒和遵老
- 不愛孔方乃不俗,放下利欲是耐閑。 -- 出自宋·黃庭堅·不俗軒耐閑軒頌
- 微涼風葉下,楚俗轉清閑。 -- 出自唐·張繼·晚次淮陽
- 海康雜蠻蜒,禮俗久未完。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和淵明擬古九首
- 達觀等存亡,世俗強歌哭。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孔平仲著作見寄四首
- 三杯醉倒聊從俗,一點靈明欲語誰。 -- 出自宋·蘇轍·守歲
- 伏臘便應隨俚俗,室廬聞似勝家山。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 異方不見古風俗,但向陌上聞吹笙。 -- 出自宋·蘇轍·蠶市
- 故城埋白骨,遺俗喜長戈。 -- 出自宋·蘇轍·次韻王君北都偶成三首
- 使君於此雖不俗,挽斷髭須誰見憐。 -- 出自宋·蘇轍·戲題三絕
- 愆尤未見雪,世俗多相鄙。 -- 出自宋·蘇轍·將還江州子瞻相送至劉郎洑王生家飲別
- 謫墮神仙終不俗,飛來鸞鳳有余清。 -- 出自宋·蘇轍·移陳州牡丹偶得千葉二本喜作
- 泮上講官殊不俗,山中老簿亦疑仙。 -- 出自宋·蘇轍·次韻唐覲送姜應明謁新昌杜簿
- 緬懷我生初,遺俗尚目睹。 -- 出自宋·蘇轍·送柳子玉
- 詩句清新非世俗,退居安穩卜江天。 -- 出自宋·蘇轍·次韻任遵圣見寄
- 山海信多士,世俗非所望。 -- 出自宋·蘇轍·次韻姚道人二首
- 堯舜君民舊風俗,凡經幾變到于今。 -- 出自宋·戴復古·訪張元德
- 湘江一點不容俗,岳麓四時皆是秋。 -- 出自宋·戴復古·長沙呈趙東巖運使并簡幕中楊唯叔通判諸丈
- 開窗修竹無由俗,繞屋青山總是秋。 -- 出自宋·戴復古·無為山中鄭老家
- 人情同下里,風俗異東屯。 -- 出自元·王冕·村居 其一
- 桃杏漫山總粗俗,舊家池館尚春風。 -- 出自元·王冕·紅梅 其十
- 古意各有適,薄俗空□妍。 -- 出自元·王冕·寓意十首次敬助韻 其一
- 山河猶漢魏,風俗想軒義。 -- 出自元·王冕·閏七月二十三夜記夢詩 其二
- 世情殊不足,風俗豈能淳? -- 出自元·王冕·雨后
- 誰信囂風滿漓俗,紅紫紛紛亂人目? -- 出自元·王冕·感竹吟
- 圣賢誠可仰,風俗自相違。 -- 出自元·王冕·汶上 其一
- 魚鹽市井三吳俗,番島舟航十丈檣。 -- 出自元·王冕·過武塘
- 人倫俱喪失,風俗盡凋傷。 -- 出自元·王冕·自崔鎮至濟州人情風俗可嘆三十韻
- 君才本高絕,流俗固難諧。 -- 出自宋·賀鑄·送李主簿夷行之官河陰四首
- 獨有野僧違一俗,翠珉新勒舊題詩。 -- 出自宋·賀鑄·題彭城南臺寺蘇眉山詩刻後
- 人憐紅艷多應俗,天與清香似有私。 -- 出自宋·林逋·梅花
- 唯道簿書多傍俗,自憐琴酒未妨公。 -- 出自宋·林逋·贈錢唐邑長高秘校
- 閑草遍庭終勝俗,好書堆案轉甘貧。 -- 出自宋·林逋·園廬
- 志留世外雖遺俗,文落人間或過江。 -- 出自宋·曾鞏·寄孫正之二首
- 碑文磊嵬氣不俗,筆畫縹緲工非今。 -- 出自宋·曾鞏·游麻姑山
- 忠義非徒勸風俗,愷悌固可交神明。 -- 出自宋·曾鞏·送宣州杜都官
- 但思簿領忙時俗,便覺溪山靜處優。 -- 出自宋·曾鞏·送戚郎中
- 平生塵想,老來俗狀,都齊驚散。 -- 出自宋·朱敦儒·水龍吟·曉來極目同云
- 少有道契,終與俗違。 -- 出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 卻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對榻眠。 -- 出自唐·司空圖·重陽日訪元秀上人
- 遐方流惠化,殊俗讋威聲。 -- 出自宋·司馬光·呂宣徽挽歌二首
- 周余古樓觀,舜俗舊人家。 -- 出自宋·司馬光·送堯夫知河中府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