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在第7個字的詩句
俗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委心隨去留,避俗謝往還。 -- 出自明·陳顥·題歸去來辭畫(四首)
- 老夫猶云幸免俗,且未燒琴思煮鶴。 -- 出自明·程嘉燧·周敏仲同客過拂水莊阻風山廚蕭寂戲作
- 喜聞為政好,黎俗遍歌謳。 -- 出自明·杜庠·送吳瓊州
- 山居無別業,民俗半為農。 -- 出自明·皇甫汸·三衢道中
- 蠻鄉經戰伐,問俗愧遺黎。 -- 出自明·藍智·柳城道中作
- 慕古既多沮,從俗寧可安。 -- 出自明·李存·雜詩(三首)
- 漢家宰相亦不俗,月致洛陽三十斛。 -- 出自明·李蓘·菊潭二首
- 為國植英材,民俗盡歸厚。 -- 出自明·李延興·送李順文
- 鳴琴提壺變習俗,瘡痍疾困從茲痊。 -- 出自明·陸之裘·庚子紀事
- 太常畫品稱絕俗,海外皆傳夏公竹。 -- 出自明·陸之裘·贈梁五兄
- 占烏舊信江南俗,叱犢時聞谷口聲。 -- 出自·謀[B16J]·甲寅春日江村即事三十首(錄十二首)
- 還期比屋可封俗淳古,不獨圖像夸凌煙。 -- 出自明·蒲庵禪師·蜀府命題所藏唐十八學士瀛洲圖
- 下有王舍城,民俗尚淳古。 -- 出自明·全室宗泐·登靈鷲山
- 所嗟給孤園,民俗已非故。 -- 出自明·全室宗泐·登靈鷲山
- 彈琴自可安甿俗,長策何須事外夷。 -- 出自明·施漸·送倪郴州
- 好是癡翁真不俗,揮毫便作米元暉。 -- 出自明·史忠·雜詩(四首)
- 興如張翰思吳俗,心似鐘儀樂楚風。 -- 出自明·宋訥·歸來即事再用前韻寄霍東崖元方(四首)
- 沉酣久矣厭流俗,清冷正可娛潛夫。 -- 出自明·孫蕡·送高文質游杭州
- 竹屋紙窗清不俗,風臺月觀悄無言。 -- 出自明·童琥·缺題
- 兵余道士渾隨俗,火后堂基獨占秋。 -- 出自明·王履·玉泉院(二首)
- 春王有正月,流俗妄相傳。 -- 出自明·王跂·歲盡二首
- 吾道貴沉冥,濁俗矜繁華。 -- 出自明·王廷相·曲江池醉歌贈長安諸公
- 我實此邑民,習俗固昔知。 -- 出自明·王祎·國賓黃先生之官義烏主簿賦詩奉贈
- 元亮平生難適俗,堯夫一室自藏春。 -- 出自明·文徵明·答錢孔周
- 古道日已遠,末俗日已隳。 -- 出自明·吳鼎芳·唐嘉會妻
- 山風徒自溷,儒俗不同遷。 -- 出自明·徐威·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一百韻和寄柳州假
- 衣襟鶻臭眉宇俗,居山或恐生煙霞。 -- 出自明·雪山法師·十拍歌示彬沙彌
- 辟瘟燒術暖,承俗燎柴紅。 -- 出自明·楊循吉·除夜雜詠
- 愬軒叨使者,異俗采風謠。 -- 出自明·袁袠·自柳至平樂書所見(四首)
-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 出自明·曾棨·敦煌曲
- 未舒冶艷先驚俗,才逞芳心便感人。 -- 出自明·張淮·牡丹百詠(錄三十二首)
- 余年未敢言離俗,聊就禪棲結凈因。 -- 出自明·周永年·歲除立春
- 官里猶思舊風俗,鷓鴣長笛序《梁州》。 -- 出自明·朱有燉·元宮詞(一百三首)
- 非因傲吏偏違俗,且喜微邦稱不才。 -- 出自明·祝允明·縣齋
- 瀟灑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攬須不? -- 出自宋·蘇軾·次答邦直、子由五首
- 登臨今古用,風俗歲時觀。 -- 出自唐·王昌齡·奉和盧明府九日峴山宴馬二使君崔員外張郎中
- 皇情念淳古,時俗何浮薄。 -- 出自唐·高適·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一作王昌齡詩
- 異方不見古風俗,但向陌上聞吹笙。 -- 出自宋·蘇轍·記歲首鄉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蠶市
- 愆尤未見雪,世俗多相鄙。 -- 出自宋·蘇轍·將還江州子瞻相送至劉郎家洑王生家飲別
-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 出自唐·殷堯藩·端午日
- 觴詠陶淑真,世俗豈吾仿。 -- 出自宋·謝絳·來燕堂聯句
- 奪我焉支寧免俗,豈無膏沐獨爭先。 -- 出自宋·曹彥約·同官約賦紅梅成五十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