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在第5個字的詩句
俗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獨往誠違俗,浮名亦累真。 -- 出自唐·徐鉉·宿茅山寄舍弟
- 解憎蓮艷俗,唯欠荻花幽。 -- 出自唐·徐鉉·送荻柴與秀才朱觀
- 營居知避俗,領鶴過秋郊。 -- 出自宋·趙湘·江秀才新居
- 惠化成觀俗,謳謠入賦詩。 -- 出自唐·郭汭·同崔員外溫泉宮即事
- 觀空復觀俗,皇鑒此中閑。 -- 出自唐·廣宣·駕幸天長寺應制
- 同人與流俗,相謂好襟靈。 -- 出自唐·修睦·思齊己上人
- 澆風久成俗,真隱不可求。 -- 出自唐·吳筠·舟中遇柳伯存歸潛山,因有此贈
- 伊余超浮俗,塵慮久已閉。 -- 出自唐·吳筠·緱山廟
- 卜筮訓流俗,指歸暢玄經。 -- 出自唐·吳筠·高士詠·嚴君平
- 爾來盡流俗,難與傾壺觴。 -- 出自唐·水神·霅溪夜宴詩(申屠先生獻境會夜宴詩)
- 余生寡諧俗,老去得知己。 -- 出自元·謝應芳·簡張希尹
- 盡變衣冠俗,終歸禮義源。 -- 出自元·王逢·題馬洲書院
- 咨諏新境俗,觀采眾風謠。 -- 出自元·王逢·覽周左丞伯溫壬辰歲拜御史扈從集感舊傷今敬
- 衣冠不整,俗業消亡。 -- 出自元·王處一·行香子 勸徐老奉善
- 恨抗塵走俗太忙生,無間日。 -- 出自元·張之翰·滿江紅·眼底交游
- 門前掃清俗軌,自熙然、甕牖與繩樞記我蓬弧寓情翰墨歡娛。 -- 出自元·張伯淳·木蘭花慢·次唐格齊韻盡交游滿眼
- 華堂靜無俗客,算風流、未減竹林賢。 -- 出自元·劉敏中·木蘭花慢 贈貴游摘阮,時得名妾,故戲及之
- 縱有神丹,俗骨無由換。 -- 出自元·吳存·蝶戀花 閱周南翁所藏書畫,惜其迂懷雅好,
- 愁絕追楚俗。 -- 出自元·朱唏顏·喜遷鶯 永嘉思遠樓端午(原脫永嘉思遠樓五
- 醫卻塵埃俗病,喚起滄浪幽興,懷抱一時舒。 -- 出自元·王旭·水調歌頭 和張都運李氏柳塘賞荷韻
- 眼前自無俗物,動山心、嫌聽鹿呦呦。 -- 出自元·張雨·木蘭花慢 龜溪寄張小山
- 在俗心不俗,塵里不沾塵。 -- 出自元·李道純·水調歌頭 贈劉居士
- 衣冠且從俗,猶有晉風流。 -- 出自明·貝瓊·壬子冬至日過來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
- 郭泰不絕俗,申屠能見幾。 -- 出自明·貝瓊·讀史(五首)
- 飄然遠氛俗,志逸如龍攄。 -- 出自宋·田錫·擬古
- 一為陳風俗,三嘆久徬徨。 -- 出自明·徐禎卿·入沛
- 高情聊混俗,文技本違時。 -- 出自明·徐禎卿·用韻答伯虎
- 往來無知俗,焚香勤禱祝。 -- 出自宋·釋智圓·吳山廟詩
- 幽景遠囂俗,重來興未窮。 -- 出自宋·釋智圓·憶龍山院兼簡蟾上人
- 矧夫民習俗,姑用慰齎咨。 -- 出自宋·劉筠·赴郡之初尋屬愆亢有議舉舊典取湫水徵巫覡以
- 節物傳荊俗,詩情掩謝塘。 -- 出自宋·劉筠·樞密王左丞宅新菊
- 掉臂論交俗久訛,夫君高意遏頹波。 -- 出自宋·宋庠·次韻和石學士見寄十首
- 倀倀百代俗,唧唧九流說。 -- 出自宋·宋庠·登大明寺塔
- 奚為遠問俗,惜此徒傷神。 -- 出自宋·宋庠·余臥病畿邑御史王君假守潭楚道出于舍下特見
- 高才嘗負俗,公存此開榮。 -- 出自宋·宋庠·送王秘校嶺南都講學
- 高材難偶俗,慎勿對參卿。 -- 出自宋·宋庠·送黃昱赴太平州理掾
- 交照無殊俗,多聞屬上根。 -- 出自宋·宋庠·贈傳法光梵二大卿兼述譯場之盛
- 片言無異俗,陰德在鄉閎。 -- 出自宋·宋庠·送英州理掾朱舅
- 卻笑明朝俗,紅塵隨馬還。 -- 出自宋·余靖·同李秘校譚員外宿月華上方
- 雖然不與俗子期,陰過鄰家亦銷暑。 -- 出自宋·黃庶·和柳子玉官舍十首·竹塢
- 幾年軍須俗枯杭,老幼不足蒿與藜。 -- 出自宋·黃庶·送楊侍讀自長安之蜀
- 出撫驩兜俗,親提季子軍。 -- 出自宋·陶弼·邕州
- 有時寧免俗,銀燭間金釵。 -- 出自宋·陶弼·賓州二首
- 此士有善俗,江湖人未知。 -- 出自宋·項安世·自合州出陸所至例借宅宿食略無齟齬聞兩川皆
- 聽人談異俗,為爾慰愁端。 -- 出自宋·項安世·寒食風雨中過南湖
- 爐灶聊隨俗,簪裾未稱貧。 -- 出自宋·王铚·送楊道士歸蔡州
- 北處盡不俗,令人生隱心。 -- 出自宋·王琮·三巖
- 村陋渾成俗,云山要可人。 -- 出自宋·章甫·春日山居
- 容顏頗稱俗子意,風骨獨有詩人知。 -- 出自宋·章甫·諸公過易足為紅梅一醉醉后率成數語
- 惟君異流俗,學古師往圣。 -- 出自宋·章甫·答權干用命字韻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