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在第2個字的詩句
俗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超俗態,斷凡塵。 -- 出自元·沈禧·鷓鴣天 詠紅梅壽守節婦
- 風俗淫邪人跋扈。 -- 出自元·梵琦·漁家傲·聽說娑婆無量苦
- 習俗天涯同爆竹,風光塞外只寒煙。 -- 出自元·高士談·庚戌元日
- 觀俗緣空朗照,至精至精。 -- 出自元·王哲·菊花天 眼
- 出俗輕枝翠嫩長。 -- 出自元·侯善淵·一剪梅·出俗輕枝翠嫩長
- 忘俗念,萬類悉皆空。 -- 出自元·侯善淵·歸來曲
- 任俗子臥之樓下,那許躋攀。 -- 出自元·朱唏顏·八聲甘州 題西山爽氣樓
- 非俗非仙,半醒半醉,只恐人猜卻。 -- 出自元·張野·滿江紅 和金直卿冬日述懷
- 在俗心不俗,塵里不沾塵。 -- 出自元·李道純·水調歌頭 贈劉居士
- 在俗修真,居塵出世,當以悟性為先。 -- 出自元·王*·滿庭芳·在俗修真
- 風俗傳雞卜,春秋祀馬人。 -- 出自明·曹學佺·桂林風謠二首
- 維俗獲女宗,其德凝且劭。 -- 出自近代·陳三立·袁伯夔母唐太夫人八十壽詩
- 避俗惟長嘯,逢人常不言。 -- 出自清·吳綃·嘯臺
- 出俗舊題留雪苑,臥云幽興夢天臺。 -- 出自宋·釋智圓·寄文照大師
- 薄俗不知懲勸旨,翻嫌羅隱一生嗔。 -- 出自宋·釋智圓·讀羅隱詩集
- 流俗不知處,深棲趣轉幽。 -- 出自宋·釋智圓·寄咸潤上人
- 秦俗斗暴號難理,列郡京兆猶鼎糜。 -- 出自宋·黃庶·送楊侍讀自長安之蜀
- 殊俗易昏三里霧,陽崖忽露一家村。 -- 出自宋·陶弼·畬田
- 民俗不知官況薄,上書重把寇君留。 -- 出自宋·陶弼·桂風亭
- 舊俗臺應廢,何人杖馬檛。 -- 出自宋·張嵲·九日
- 吳俗春來斗畫船,疾驅波上若飛煙。 -- 出自宋·張嵲·競渡
- 風俗殊方異,交情白首新。 -- 出自宋·章甫·即事
- 里俗崇祠想報功,袍鞾包裹雪髯翁。 -- 出自宋·張镃·道傍叢祠榜云老人廟
- 振俗還風雅,乾坤覓句中。 -- 出自宋·張镃·次韻寄齋贈竹居
- 徇俗非能事,便幽定宿緣。 -- 出自宋·張镃·徇俗
- 我俗竟此曲,此曲能頹山。 -- 出自宋·敖陶孫·廣行路難
- 我俗咽元和,默坐朝上京。 -- 出自宋·敖陶孫·四月二十三日始設酒禁試東坡羹一本港春味
- 薄俗紛紛不再淳,吁嗟公子獨振振。 -- 出自宋·劉宰·挽太平趙倅三首
- 勵俗振古道,茲誦惡曲圓。 -- 出自宋·樂雷發·次韻李監丞同劉玉淵游七泉
- 問俗職所重,簡僚乃政基。 -- 出自宋·樂雷發·送絅齋李監丞赴湖南提舉
- 點俗那能染,孤芳只自知。 -- 出自宋·張道洽·池州和同官詠梅花
- 樹俗情全懶,忘言道亦深。 -- 出自宋·劉黻·次酬胡編校
- 薄俗交游少,清淡警處多。 -- 出自宋·劉黻·寄繆景文
- 時俗常談已斷霜,雨寒翻著絮衣裳。 -- 出自宋·葛天民·上已呈嚴叟
- 與俗相追何日了,登高一嘯洗秋悲。 -- 出自宋·方鳳·吳仲恭翠微樓九日落成和謝皋羽
- 流俗輕高賢,貧賤困豪雄。 -- 出自明·張羽·倪云林畫
- 世俗念已薄,此邦非等倫。 -- 出自宋·陳舜俞·次韻酬郟郎中
- 雅俗傳珍惜,深林或棄遺。 -- 出自宋·陳舜俞·山中詠橘長詠
- 殊俗衣冠異,渠魁口眼獰。 -- 出自宋·孔武仲·獻西俘
- 應俗雖勞甚,登高即曠然。 -- 出自宋·孔武仲·登城
- 夷俗多火耕,放習亦頗便。 -- 出自明·王守仁·謫居糧絕請學于農將田南山永言寄懷
- 習俗日頹壞,疇能塞其源。 -- 出自明·方孝孺·閑居感懷(九首)
- 化俗景文翁,臥閣懷汲公。 -- 出自明·李濂·沔陽秩滿北上漢水舟中感舊書懷卻寄污郡諸寮
- 醫俗可無竹,耐交惟有梅。 -- 出自宋·蔡槃·游梅庵
- 時俗枝委求,持操空爾煩。 -- 出自宋·蔡沈·古意二首
- 風俗相傳三近古,作成況自圣明朝。 -- 出自宋·晁公溯·師伯渾用韻復次
- 風俗嗟久衰,所見皆軟熟。 -- 出自宋·晁公溯·楊周輔來考試刑法同在別闈剛直士也喜為賦此
- 風俗幸樸茂,不與驕侈期。 -- 出自宋·陳宓·和王主簿韻
- 免俗未能聊復爾,清時端可賦康哉。 -- 出自宋·陳宓·秋酌
- 里俗相傳有九龍,昔年棲隱此巖中。 -- 出自宋·陳某·留題九龍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