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在第14個字的詩句
俗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 出自宋·蘇軾·寓居定惠院
- 不辭散落人間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 出自··
- 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 -- 出自宋·蘇軾·書林逋詩后
- 蘇陳甥舅真冰玉,正始風流起頹俗。 -- 出自宋·蘇軾·蘇子容母陳夫人挽詞
-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 出自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
- 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 -- 出自宋·蘇軾·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
- ?襄陽龐公少檢束,白發不髡亦不俗。 -- 出自宋·蘇軾·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此詩為黃庭堅作?
- 區區心所樂,那顧世間笑;閉門謝俗子,與汝不同調。 -- 出自宋·陸游·燈下讀書戲作
- 富貴無名豈勝數,意氣空能驕世俗。 -- 出自宋·陸游·上元夜作
- 飄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塵俗。 -- 出自宋·秦觀·贈女冠暢師
- 惟應用下小叢歌,尚有哀音傳舊俗。 -- 出自宋·秦觀·送蔡子驤用蔡子駿韻
- 鏡湖泮宮轉街曲,才隔清溪便無俗。 -- 出自宋·楊萬里·記丘宗卿語紹興府學前景
- 吾民久已作秦氏,迄今十月猶遺俗。 -- 出自宋·范成大·初冬近飲酒作
- 南州山骨服清淑,乳孽砂床未超俗。 -- 出自宋·范成大·天柱峰
- 我思百年訪靈異,羽褐雖存言語俗。 -- 出自宋·周邦彥·仙杏山
- 冰壺不可與夏蟲饗,秋月不可與俗士賞。 -- 出自宋·黃庭堅·答明略并寄無咎
- 去騷甚遠文氣卑,畫虎不成書勢俗。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王炳之惠玉版紙
- 世人愛處但同流,一絲不掛似太俗。 -- 出自宋·黃庭堅·題也足軒
- 旅床夜夜悲蛩螿,行色村中異風俗。 -- 出自宋·黃庭堅·送醇父歸蔡
- 眾笑忍饑長杜門,自恐莫年還入俗。 -- 出自宋·蘇轍·子瞻聞瘦以詩見寄次韻
- 石臺長老問公,本成都吳氏子,棄俗出家,手書《法華經》,字細如黑蟻,前后若一,將誦之萬遍,雖老而精進不倦,脅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 出自宋·蘇轍·贈石臺問長老二絕〈并敘〉
- 迎風冷笑桃杏花,紅綠紛紛太□俗。 -- 出自元·王冕·梅花 其四
- 浮清主人瘦如竹,襟懷卓犖無點俗。 -- 出自元·王冕·寄昱東明
- 張君住近西山麓,窗幾虛明遠塵俗。 -- 出自元·王冕·張御史西山雪堂
- 憑軒忽若秋風來,坐使傍人脫塵俗。 -- 出自元·王冕·息齋雙竹圖
- 王門講道三十年,坐使窮荒移國俗。 -- 出自元·王冕·夏節士
- 袖手珍祠為足計,急流勇退寧隨俗。 -- 出自宋·無名氏·滿江紅·一片秋光
- 樵嶺漁橋,依稀精彩,又何藉紛紛俗士求。 -- 出自宋·無名氏·沁園春·山驛蕭疏
- 至此和者才數人,乃知高調難隨俗。 -- 出自宋·梅堯臣·寄題郢州白雪樓
- 冷然聳心目,不覺整冠緌,重以超俗韻,顧予賤職司。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和長吉上人淮甸相遇
- 年深粉剝見墨縱,描寫工夫始驚俗。 -- 出自宋·梅堯臣·和楊直講夾竹花圖
- 鞭長未可施馬腹,要以高名詟殊俗。 -- 出自宋·晁補之·送李端叔從定州先生辟
- 不辭棄世伴幽獨,猶恐山僧嫌近俗。 -- 出自宋·陳師道·八月十日宿百丈山慶善院明日游松風庵謁震禪
- 自一般天賦,風流清秀,總不同粗俗。 -- 出自宋·趙長卿·探春令·冰檐垂箸
- 乃知風月為君好,頗覺禽魚憎我俗。 -- 出自宋·張耒·題安州張全翁大夫溪圖
- 荒徑侵山影,虛堂出燕聲,我慚為俗吏,泉石負幽情。 -- 出自宋·寇準·贈隱士
- 端知仁祖有勝致,豈比彥倫徙雋俗。 -- 出自宋·毛滂·曹使君置酒石橋山用肉字韻作詩見招不果往復
- 御史家兒反溫克,風前玉樹何由俗。 -- 出自宋·毛滂·陪曹使君飲郭別乘舍夜歸奉寄
- 江左詩翁太瘦生,墨竹篆書皆絕俗。 -- 出自明·李東陽·題陸寬瘦竹卷
- 無諸曾擁漢入秦,歸來依舊蠻夷俗。 -- 出自宋·陳普·勸學
- 傳之世上五音足,希夷道聽化民俗。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二儀交感成祥感瑞,八卦剛柔被俗牽。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美意非徒淑姻族,鄉里烝烝義風俗。 -- 出自宋·曾豐·寄題項圣予盧溪書院
- 若為仙子不呈身,無乃主人猶負俗。 -- 出自宋·曾豐·鏡香
- 意者殆天假其衷,憐我清高墮于俗。 -- 出自宋·曾豐·入廣豐倉領米憶所遇
- 覺寫兩洲為一軸,馳譽丹青從謂俗。 -- 出自宋·曾豐·游曾無慍園可賦者十余處其大莫如樂山次莫如
- 與梅擇對無可人,分付此君真不俗。 -- 出自宋·曾幾·黃嗣深尚書自臨川省其兄嗣文戶部于宜春用元
- 黃油酒囊石棋局,吾羨湛生心出俗。 -- 出自唐·皎然·湛處士枸杞架歌
- 峴山自高水自綠,后輩詞人心眼俗。 -- 出自唐·施肩吾·登峴亭懷孟生
- 心游目視溺豪結,繼發一言流近俗。 -- 出自宋·陳郁·得琴硯古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