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在第12個字的詩句
作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平生荊雞化黃鵠,今日江鷗作樊雉。 -- 出自宋·黃庭堅·再和公擇舅氏雜言
- 及此一時須痛飲,已拚三日作狂酲。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景珍酴醾
- 且憑詩酒勤春事,莫愛兒郎作好官。 -- 出自宋·黃庭堅·和答孫不愚見贈
- 生天生地常為主,此事惟應作者知。 -- 出自宋·黃庭堅·寄劉泗州
- 年豐酒價應須賤,為子明年作好春。 -- 出自宋·黃庭堅·孫不愚索飲九日酒已盡戲答一篇
- 唐朝韓老夸張籍,定有云孫作世家。 -- 出自宋·黃庭堅·謝仲謀示新詩
- 歡娛盡屬少年事,白發(fā)欺人作老翁。 -- 出自宋·黃庭堅·再贈陳季張拒霜花二首之二
- 花開鳥啼荊棘里,誰與平章作好春。 -- 出自宋·黃庭堅·出城送客過故人東平侯趙景珍墓
- 乞與降魔大圓鏡,真成破柱作驚雷。 -- 出自宋·黃庭堅·謝公擇舅分賜茶三首
- 當時若會照鏡句,放下江南作閑客。 -- 出自宋·黃庭堅·江南李後主夢觀世音像贊
- 渭城柳色關(guān)何事,自是離人作許悲。 -- 出自宋·黃庭堅·題陽關(guān)圖二首
- 淺色春衫弄風日,遣來當為作新詩。 -- 出自宋·黃庭堅·短韻奉乞臘梅
- 黃合不須金印好,卻來山下作書生。 -- 出自宋·黃庭堅·裴晉公書堂
- 安得終身為御寇,不辭兒女作吳音。 -- 出自宋·黃庭堅·宿錢塘尉廨
- 高論生風搖塵尾,新詩擲地作金聲。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答任仲微
- 何時各得自由去,相逐揚州作好春。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中玉早梅二首
- 為言妾能事君母,勿負漢恩作降虜。 -- 出自宋·黃庭堅·擬古雜言
- 不騰渥水稱神俊,應出岐山作瑞符。 -- 出自宋·黃庭堅·嗣深尚書弟晬日
- 稍尋綠樹為詩社,更藉殘紅作醉茵。 -- 出自宋·黃庭堅·孫不愚引開元故事請為移春檻因而贈答
- 本不因循老鏡春,江湖歸去作閑人。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戲答彥和
- 山川英氣消磨盡,昨日華堂作土山。 -- 出自宋·黃庭堅·史天休中散挽詞
- 平生久要劉文叔,不肯為渠作三公。 -- 出自宋·黃庭堅·題伯時畫嚴子陵釣灘
- 郭君大硯如南溟,化我霜毫作鵬翼。 -- 出自宋·黃庭堅·庭誨惠鉅硯
- 老子此中殊不淺,尚堪何遜作同時。 -- 出自宋·黃庭堅·急雪寄王立之問梅花
- 寒齏薄飯留佳客,蠹簡殘編作近鄰。 -- 出自宋·黃庭堅·世弼惠詩求舜泉輒欲以長安酥共泛一杯次韻戲
- 醉鄉(xiāng)乃是安身處,付與升平作幸民。 -- 出自宋·黃庭堅·同子瞻和趙伯充團練
- 莫去沙邊學釣魚,莫將百丈作轆轤。 -- 出自宋·黃庭堅·侄梠隨知命舟行
- 小兒骨相能文字,乞與班班作硯屏。 -- 出自宋·黃庭堅·謝益修四弟送石屏
- 青山如馬怒盤旋,錯認林花作錦韉。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裴尉過馬鞍山
- 三十余年霖雨手,淹留河外作時豐。 -- 出自宋·黃庭堅·二月丁卯喜雨吳體為北門留守文潞公作
- 會將一副寒蓑笠,來與漁翁作往還。 -- 出自唐·羅隱·西塞山(在武昌界,孫吳以之為西塞)
- 勸疏杯酒知妨事,乞與書題作裹糧。 -- 出自唐·羅隱·篋中得故王郎中書
- 子細思量成底事,露凝風擺作塵埃。 -- 出自唐·羅隱·淮南高駢所造迎仙樓
- 千載昆陽好功業(yè),與君門下作恩威。 -- 出自唐·羅隱·經(jīng)故洛陽城
- 可憐高祖清平業(yè),留與閑人作是非。 -- 出自唐·羅隱·望思臺
- 陵遷谷變須高節(jié),莫向人間作大夫。 -- 出自唐·羅隱·小松(一作杜荀鶴詩,非)
- 大昴分光降斗牛,興唐宗社作諸侯。 -- 出自唐·羅隱·錢尚父生日
- 又應改換皮毛后,何處人間作好人。 -- 出自唐·羅隱·野狐泉
- 牢山道士無仙骨,卻向人間作酒徒。 -- 出自唐·羅隱·寄竇澤處士二首
- 長沙欲往壓飛楫,幸有千兵作迎送。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送陳睦龍圖出守潭州
- 應為高人愛吳越,故于齊魯作南風。 -- 出自宋·蘇轍·和李公擇赴歷下道中雜詠十二首 梁山泊見荷
- 趙北燕南古戰(zhàn)場,何年千里作方塘。 -- 出自宋·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贈知雄州王崇拯二首
- 乘春已覺矜余力,騁巧時能作細花。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賦雪二首
- 已把人生比蘧傳,更將江浦作階除。 -- 出自宋·蘇轍·次韻吳興李行中秀才見寄并求醉眠亭詩二首
- 長官不用求琴譜,但聽風吹作弄聲。 -- 出自宋·蘇轍·歙縣歲寒堂
- 乘春已覺矜余力,聘巧時能作細花。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賦雪二首
- 積隨平野分高下,舞信微風作密疏。 -- 出自宋·蘇轍·喜雪呈鮮于子駿三首
- 不管上元燈火夜,飛花處處作春寒。 -- 出自宋·蘇轍·上元前雪三絕句
- 晚晴稍放秋山色,洗卻濃妝作淡妝。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登望海樓五絕
- 應有夜猿啼古木,已將秋葉作歸船。 -- 出自宋·蘇轍·游廬山山陽七詠 三峽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