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在第13個字的詩句
何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獨坐南臺時共美,閑行古剎情何已。 -- 出自唐·權德輿·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 曲罷卿卿理騶馭,細君相望意何如。 -- 出自唐·權德輿·朝回閱樂寄絕句
- 蓬萊可求不可上,孤舟縹緲知何往。 -- 出自唐·王翰·相和歌辭·蛾眉怨
- 不必探幽上郁岡,公齋吟嘯亦何妨。 -- 出自唐·陸龜蒙·和襲美寒日書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韻
- 大小三峰次九華,靈蹤今盡屬何家。 -- 出自唐·陸龜蒙·寄茅山何威儀二首
- 峰抱池光曲岸平,月臨虛檻夜何清。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宿報恩寺水閣
- 三吳煙霧且如此,百越琛贐來何時。 -- 出自唐·陸龜蒙·新秋月夕,客有自遠相尋者,作吳體二首以贈
- 可憐離別誰家子,于此一至情何已。 -- 出自唐·劉希夷·相和歌辭·江南曲八首
- 陰陽雕刻花如鳥,對鳳連雞一何小。 -- 出自唐·錢起·紫參歌
- 今日登臨唯有淚,不知風景在何山。 -- 出自唐·司空曙·登峴亭
- 顧我荊榛雖茂,其奈棟材無用,何似八千椿。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玉琯屆良月
- 三度花攢五馬,一笑毫揮萬字,何處不恩波。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玉斧折丹桂
- 此日鵑聲天不管,當年燕子人何有。 -- 出自宋·無名氏·滿江紅·浪蕊浮花
- 正是清明天氣,茅草池塘鮮麗,何處不相宜。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 此首前原有水調歌頭不用尋神水一
- 四大沖和,三彭遁匿,熟境繁華何忌。 -- 出自宋·無名氏·齊天樂·自清都別后
- 寒影低橫,輕香暗度,疏籬幽院何在,秦樓朱閣。 -- 出自宋·無名氏·泛蘭舟·霜月亭亭時節
- 暗悲嗟,苦海浮生,改頭換殼,看何時徹。 -- 出自宋·無名氏·無愁可解·返照人間
- 夢里偶然伸雙腳,渠知天子是何官。 -- 出自宋·無名氏·釣臺題壁
- 父老莫嗟遺廟毀,咸陽三月是何人。 -- 出自宋·無名氏·項羽廟災
- 豈能文字成狂飲,更紅裙、閑也何妨。 -- 出自宋·無名氏·夏日宴黌堂/夏日燕黌堂
- 漢相家人尚苦疑,不言溫室樹何枝。 -- 出自宋·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三
- 試看一生銅臭者,羨他登第亦何頻。 -- 出自宋·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十
- 坐看魚躍散星芒,左右寂寂夜何長。 -- 出自宋·梅堯臣·得王介甫常州書
- 雕鷹草木不足記,特詠此事心何如。 -- 出自宋·梅堯臣·觀何君寶畫
- 楊子擬經聊以贈,蜀麻江楮報何嫌。 -- 出自宋·梅堯臣·和石昌言以蜀牋南牋答松管之什
- 適聞南都接大尹,笑我出處今何迷。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永叔見寄
- 疾驅似逐鄧林日,不肯暫住行何窮。 -- 出自宋·梅堯臣·江鄰幾暫來相見去後戲寄
- 人經興寤嘆,事往成前古,考碑何驗今,涂馬立空廡。 -- 出自宋·梅堯臣·將行寒昭亭祠喜雨
- 山水佛事不暇說,去何速兮來何為。 -- 出自宋·梅堯臣·送惠懃上人
- 但點紗籠續清夜,西園游興古何窮。 -- 出自宋·梅堯臣·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
- 千憂萬阻經靈壁,留書津吏情何厚。 -- 出自宋·梅堯臣·至靈壁鎮於許供奉處得杜挺之書及詩
- 只言引水幸圭賦,矯請罷毀功何施。 -- 出自宋·梅堯臣·韓宗彥寺丞通判鄧州
- 九谷有登百姓喜,蜿蜒歆祀神何羞。 -- 出自宋·梅堯臣·和謝舍人洊震
- 心喜遺篆猶在傍,以臼易臼庸何傷。 -- 出自宋·梅堯臣·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見遺因呈祭酒吳公
- 我輩於此酒宜酌,百歲千秋奈何樂。 -- 出自宋·梅堯臣·釋悶
- 欲擬比酥酥少色,曾持勸客客何人。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正仲寄酒因戲之
- 使君事事未稱意,綠水芙蓉定何若。 -- 出自宋·梅堯臣·送羅職方知秀州
- 君雖能辯猶曰寶,寶茲偽物吾何云。 -- 出自宋·梅堯臣·劉涇州以所得李士衡觀察家號蟾蜍硯其下刻云
- 今日四方俱大稔,不知榮悴向何枝。 -- 出自宋·梅堯臣·桫欏樹
- 斷腸吳姬指如筍,欲剝玉棐將何從。 -- 出自宋·梅堯臣·宣城馬御史酒闌一夕而西因以寄之御史嘗留老
- 只為慈親憶歸去,商山不隱隱何山。 -- 出自宋·王禹偁·遣興
- 嵐氣滴空無限翠,泉聲通夕有何冤。 -- 出自宋·王禹偁·和仲咸詩六首之一和與喻豐陽夜話
- 貧藉俸錢猶典郡,老為郎吏是何官。 -- 出自宋·王禹偁·自笑
- 管弦才動我能應,知音審樂功何全。 -- 出自宋·王禹偁·拍板謠
- 吟入惠山山下寺,古泉閑挹味何嘉。 -- 出自宋·王禹偁·惠山寺留題
- 已覺文章無用處,不歸田里待何時。 -- 出自宋·王禹偁·公退言懷
- 深謝多才遺佳句,此身休退是何時。 -- 出自宋·王禹偁·和安邑劉宰君見贈
- 早折蟾宮第一枝,綸闈恩命苦何遲。 -- 出自宋·王禹偁·賀迤舍人新入西掖
- 且喜賓筵得同道,不為篇什欲何為。 -- 出自宋·王禹偁·唱和暫停霖淫復作因書四韻呈仲咸兼簡宋從事
- 借問天津橋下水,當時湍急作何聲。 -- 出自宋·邵雍·天津感事二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