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在第6個字的詩句
京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 出自唐·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 送別
- 我浮黃云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 出自唐·李白·梁園吟
- 風流少年時,京洛事游遨。 -- 出自唐·李白·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 帝不去,留鎬京。 -- 出自唐·李白·春日行
- 時泰多美士,京國會纓簪。 -- 出自唐·李白·送楊少府赴選
- 賈生西望憶京華,湘浦南遷莫怨嗟。 -- 出自唐·李白·巴陵贈賈舍人
- 忽憶丙申年,京邑大雨滂。 -- 出自宋·蘇軾·牛口見月
- (予與子由入京時,北使已問所在。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
- (子由初赴南京,送之出東門,登城上,覽山川之勝,云此地可作樓觀,于是始有改筑之意。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并寄子由二首
- 海內久戎服,京師今晏朝。 -- 出自唐·杜甫·寄董卿嘉榮十韻
- 郎伯殊方鎮(zhèn),京華舊國移。 -- 出自唐·杜甫·元日寄韋氏妹
- 今日時清兩京道,相逢苦覺人情好。 -- 出自唐·杜甫·戲贈閿鄉(xiāng)秦少公短歌
- 淮陰清夜驛,京口渡江航。 -- 出自唐·杜甫·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甫昔時嘗客游此縣圖樣
- 預傳籍籍新京尹,青史無勞數趙張。 -- 出自唐·杜甫·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得涼字)
- 大庭終反樸,京觀且僵尸。 -- 出自唐·杜甫·夔府書懷四十韻
- 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 出自唐·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樓
-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 出自唐·白居易·寄胡餅與楊萬州
- 如言都尉思京國,似訴明妃厭虜庭。 -- 出自唐·白居易·春聽琵琶兼簡長孫司戶
- 來去騰騰兩京路,閑行除我更無人。 -- 出自唐·白居易·京路
- 明年上計朝京師。 -- 出自唐·王維·送李睢陽
- 雖蒙絕馳道,京兆別開阡。 -- 出自唐·王維·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 明年徒步吊京國,宅破子毀哀如何。 -- 出自唐·李商隱·安平公詩
- 盛衰莫問蕭京兆,壯老空悲馬伏波。 -- 出自宋·陸游·即事
- 武擔山上望京都,誰記黃公舊酒壚。 -- 出自宋·陸游·書懷
- 客舍愁彈劍,京塵怯化衣。 -- 出自宋·陸游·夕雨
- 少傅奉詔朝京師,檥船生我淮之湄。 -- 出自宋·陸游·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風雨蕭然偶得二絕句
- 扶床踉蹡出京華,頭白車書未一家。 -- 出自宋·陸游·太平花
- 李公太平官京師,立仗慣見渥洼姿。 -- 出自宋·陸游·龍眠畫馬
- 南荒竄驕將,京口起元戎。 -- 出自宋·陸游·送湯岐公鎮(zhèn)會稽
- 烏巾白紵蹋京塵,瑤樹瓊林照路人。 -- 出自宋·陸游·丫頭巖見周洪道以進士入都日題字
- 傳聞賊棄兩京走,列城爭為朝廷守。 -- 出自宋·陸游·喜小兒輩到行在
- 素衣已免染京塵,一笑江邊整幅巾。 -- 出自宋·陸游·蕭山
- 四面崩騰玉京仗,萬里縱橫羽林槍。 -- 出自唐·杜牧·大雨行 開成三年,宣州開元寺作。
- 渭陽連漢曲,京口接漳濱。 -- 出自唐·杜牧·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將歸郊扉言懷兼別示亦
-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難。 -- 出自宋·王安石·慈圣光獻皇后挽辭二首
- 兩子從親走京國,浮塵坌亦緇人衣。 -- 出自宋·王安石·憶昨詩示諸外弟
- 修門歸有時,京水非汨羅。 -- 出自宋·王安石·聞望之解舟
- 桂楫中流望,京江兩畔明。 -- 出自唐·孟浩然·渡揚子江
- 感念同懷子,京華去不歸。 -- 出自唐·孟浩然·閑園懷蘇子
- 草樹紛早榮,京坻宛先積。 -- 出自唐·張九齡·奉和圣制瑞雪篇
- 尊俎成全策,京坻閱見糧。 -- 出自唐·劉禹錫·送工部蕭郎中刑部李郎中并以本官兼中丞分命
- 雙鸞游處天京好,五馬行時海嶠春。 -- 出自唐·劉禹錫·河南白尹有喜崔賓客歸洛兼見懷長句,因而繼
- 長安非舊日,京兆是新阡。 -- 出自唐·岑參·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 建安三千里,京師三月嘗新茶。 -- 出自宋·歐陽修·嘗新茶呈圣俞
- 畫眉不待張京兆,自有新妝試落梅。 -- 出自宋·歐陽修·春日詞五首
- 霜野摘林實,京師寄時新。 -- 出自宋·歐陽修·梅圣俞寄根杏
- 少年初仕即京國,故里幾歸成鬢霜。 -- 出自宋·歐陽修·送公期得假歸絳
- 新秦又攻寇,京陜募兵夫。 -- 出自宋·歐陽修·送曇穎歸廬山
- 布衣馳譽入京都,丹旐俄驚反舊閭。 -- 出自宋·歐陽修·蘇主簿挽歌
- 可憐病客厭京塵,寂寞淹留已再春。 -- 出自宋·歐陽修·述懷送張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