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在第7個(gè)字的詩句
五在第七個(gè)字的詩句
-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 出自·佚名·古詩十九首
- 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 出自·劉方平·采蓮曲·落日晴江里
-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 出自·佚名·孟冬寒氣至
-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 出自·佚名·孟冬寒氣至閱讀習(xí)題及答案
-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 出自唐·李頎·古意
- 思鄉(xiāng)詩詞名句: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 出自··
- 海陵三山,陸憩五岳。 -- 出自唐·李白·來日大難
- 坐來黃葉落四五,北斗已掛西城樓。 -- 出自唐·李白·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時(shí)凝弟在席
- 泛泛東風(fēng)初破五。 -- 出自宋·蘇軾·蝶戀花·泛泛東風(fēng)初破五
- 東望七閩,南望五嶺,覽群山之參差,俯章貢之奔流,云煙出沒,草木蕃麗,邑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 出自宋·蘇軾·虔州八境圖八首(〔原無引,據(jù)它本補(bǔ)。〕)
- 莫欺東方星,三五自橫斜。 -- 出自宋·蘇軾·次韻黃魯直嘲小德小德魯直子其母微故其詩云
- 曾學(xué)扁舟范蠡,五湖深處鳴榔。 -- 出自宋·蘇軾·失題三道
-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 -- 出自宋·蘇軾·岐亭五首(并敘)
- 予家有數(shù)妾,四五年相繼辭去,獨(dú)朝云者隨予南遷。 -- 出自宋·蘇軾·朝云詩(并引)
-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1];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羔羊
-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2];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羔羊
-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羔羊
- 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干旄
- 彼茁者葭,壹發(fā)五豝[1],于嗟乎騶虞!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騶虞
- 彼茁者蓬,壹發(fā)五豵[2],于嗟乎騶虞!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騶虞
- 白發(fā)西風(fēng),折要五斗,不應(yīng)堪此。 -- 出自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shí)淵明
- 古來謬算狂圖,五鼎烹死,指為平地。 -- 出自宋·辛棄疾·哨遍·池上主人
- 正要千鐘角酒,五字裁詩。 -- 出自宋·辛棄疾·婆羅門引·不堪鶗鴂
- 是時(shí)秋方中,三五月正圓。 -- 出自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 十歲解讀書,十五能屬文。 -- 出自唐·白居易·朱陳村
- 辭曰:主乘此駱五年,凡千有八百日。 -- 出自唐·白居易·不能忘情吟
- 莫學(xué)爾兄年十五,蹉跎始得掌絲綸。 -- 出自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
- [謂將罷官自詠五首。 -- 出自唐·白居易·答劉禹錫白太守行
- 何況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 出自唐·白居易·海漫漫-戒求仙也
- 遇興發(fā)詠,偶成五章,各以首句命為題目。 -- 出自唐·白居易·詠興五首并序
- [予與行簡俱年五十始著緋,皆是主客郎官。 -- 出自唐·白居易·聞行簡恩賜章服喜成長句寄之
-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duì)門。 -- 出自唐·王維·田園樂七首(一作輞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
- 南風(fēng)(一作搖)五兩。 -- 出自唐·王維·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 [2]羅衾不耐五更寒。 -- 出自唐·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 一夜雨來可怖,五更云散無余。 -- 出自宋·陸游·六言雜興
- 料理蝗余猶十五,殘年亦未委溝中。 -- 出自宋·陸游·仲秋書事
- 一月得笑才四五,十事敗意常八九。 -- 出自宋·陸游·兩日意殊不懌作短歌自遣
- 鄉(xiāng)俗嬉游重端五,剩烹團(tuán)粽喚比鄰。 -- 出自宋·陸游·入春念歸尤切有作
- 屈平鄉(xiāng)國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盤。 -- 出自宋·陸游·歸州重五
- 漢宮一百四十五,多下珠簾閉瑣窗。 -- 出自唐·杜牧·村舍燕
- 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 -- 出自魏晉·曹操·秋胡行 其一
- 漫道城南天尺五,荒林時(shí)見一柴荊。 -- 出自宋·王安石·游城南即事二首
- 移柳當(dāng)門何啻五,穿松作徑適成三。 -- 出自宋·王安石·移柳
- 無緒、無緒,簾外五更風(fēng)雨。 -- 出自宋·秦觀·如夢令·池上春歸何處
- 此都去天才尺五,交廣荊揚(yáng)歸引控。 -- 出自宋·秦觀·南都新亭行寄王子發(fā)
- 序曰: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師,會(huì)節(jié)氣。 -- 出自魏晉·曹植·贈(zèng)白馬王彪
- 不常厥所,于茲五遷。 -- 出自唐·王勃·倬彼我系
- 屈原離騷二十五,不肯餔啜糟與醨。 -- 出自唐·韓愈·感春四首
- 只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懸知漸莽鹵。 -- 出自唐·韓愈·贈(zèng)劉師服
- 今日雨來三四五,又閉疏篷聽暮雨。 -- 出自宋·楊萬里·泊冷水浦
“五”同音字
- 蘁
- 陚
- 芴
- 乄
- 雺
- 霧
- 無
- 無
- 敄
- 毋
- 瞴
- 蟱
- 娒
- 譕
- 鶩
- 鶩
- ?
- 痦
- 汙
- 汚
- 污
- 阢
- 熓
- 烏
- 五
- 仵
- 伍
- 侮
- 俉
- 倵
- 儛
- 兀
- 剭
- 務(wù)
- 務(wù)
- 勿
- 午
- 卼
- 吳
- 吳
- 吾
- 呉
- 嗚
- 唔
- 啎
- 嗚
- 圬
- 塢
- 塢
- 墲
- 奦
- 嫵
- 娪
- 娬
- 婺
- 嫵
- 寤
- 屋
- 屼
- 岉
- 峿
- 嵍
- 嵨
- 巫
- 廡
- 廡
- 弙
- 忢
- 忤
- 憮
- 悞
- 悟
- 悮
- 憮
- 戊
- 扤
- 捂
- 摀
- 旿
- 晤
- 杇
- 杌
- 梧
- 橆
- 歍
- 武
- 洖
- 洿
- 浯
- 溩
- 潕
- 烏
- 焐
- 熃
- 物
- 牾
- 玝
- 珷
- 珸
- 瑦
- 璑
- 甒
- 矹
- 碔
- 祦
- 窏
- 窹
- 箼
- 粅
- 舞
- 蕪
- 茣
- 莁
- 蕪
- 蜈
- 螐
- 誈
- 誣
- 誤
- 誣
- 誤
- 躌
- 迕
- 逜
- 鄔
- 郚
- 鄔
- 鋈
- 鋙
- 鎢
- 鎢
- 铻
- 隖
- 霧
- 霚
- 靰
- 騖
- 騖
- 鰞
- 鴮
- 鵐
- 鵡
- 鷡
- 鹀
- 鵡
- 鼯
- 鼿
- 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𠄡
- 𠑶
- 𡨂
- 𢜮
- 𣞤
- 𦌬
- 𦨉
- 𧽋
- 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