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第13個字的詩句
二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前庭手種紅蘭樹,看到春風第二芽。 -- 出自宋·陳允平·鷓鴣天·四壁圖書靜不嘩
- 瑤花飛處憶瑤姬,一日傾杯十二時。 -- 出自宋·胡仲弓·宮詞
- 夢魂不怕關山險,飛過巫山十二峰。 -- 出自宋·胡仲弓·閨情
- 花神不敢輕分拆,天下應無第二花。 -- 出自宋·胡仲弓·瓊花
- 枝頭才漏春消息,便帶春愁一二分。 -- 出自宋·胡仲弓·尋梅
- 可憐斜日三千字,曾獻當年十二旒。 -- 出自宋·馬廷鸞·題芳洲詩集
- 禽中孝子爾烏是,世上逆子彼二雛。 -- 出自宋·何夢桂·觀慈烏反哺
- 兒孫自是驊騮種,早入君王十二閑。 -- 出自宋·何夢桂·和宋英叟先塋建亭作
- 郎邪舊約驚千載,嵩岳新來下二仙。 -- 出自宋·何夢桂·寄方龍溪
- 郊原踏遍拾芳蘅,歸聽城頭打二更。 -- 出自宋·何夢桂·邑水南夜歸即景
- 拶破愁城,吸干酒海,袖拂安梁二山名無暮秋。 -- 出自宋·王奕·沁園春·唐李太白
- 竹君所幸存中子,荀氏何妨有二仁。 -- 出自宋·趙文·哭文溪
- 舊游零落令余幾,回首春風十二年。 -- 出自宋·黎廷瑞·飲百花洲四首
- 桂花滿袖王孫遠,空倚天風十二闌。 -- 出自宋·仇遠·再答元父
- 一生碌碌空多事,六袠駸駸欠二年。 -- 出自宋·仇遠·宦海
- 去來所得無多衲,覺悟何曾有二門。 -- 出自宋·董嗣杲·靈隱天竺寺門
- 幾多名品中州有,染透春風十二闌。 -- 出自宋·董嗣杲·山茶花
- 獨聽松風度九夏,兩發無情生二毛。 -- 出自宋·徐瑞·余與仲退讀書山間壬至子無一日相拾已丑仲退
- 小婆娑、東家故舍,也著儂、四下二之中。 -- 出自宋·吳編修·八聲甘州·系酒船
- 白額未除,長鯨未膾,臂健何嫌二石弓。 -- 出自宋·劉省齋·沁園春·男子才生
- 仙經已讀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錯料事,臨老方知,國師與高僧,二途俱失。 -- 出自·善珍·望梅詞/望梅
- 西風吹夢落青簾,濁酒三杯路二千。 -- 出自宋·華岳·三衢道中
- 馬蹄恐有唐城便,為把功名問二潘。 -- 出自宋·華岳·寄小王徐子晉
- 一生知已有千萬,十事從人無二三。 -- 出自宋·華岳·與楞伽老瑛上人
- 我本長生深山內,更何入他不二門。 -- 出自·***·嵩山小兒吟
- 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傷心嘆二毛。 -- 出自唐·呂溫·道州敬酬何處士書情見贈
- 艮齋收得供詩眼,勝看鸞臺十二屏。 -- 出自宋·王炎·題謝艮齋畫笥四首
- 由來萬法生一心,貫徹精粗無二道。 -- 出自宋·王炎·用元韻答清老
- 樽前一笑豈易得,身涉百憂今二毛。 -- 出自宋·王炎·九日登寶叔塔同游者楊大著李校書馮正字曾著
- 倡而不和當受罰,丐公酌酒羞二螯。 -- 出自宋·王炎·用元韻答楊大著李校書
- 窗中遙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關。 -- 出自宋·李遠·贈潼關不下山僧
- 猶憐反顧五六里,何意忽歸十二城。 -- 出自唐·李縠·和皮日休悼鶴
- 人間何事堪惆悵,海色西風十二樓。 -- 出自唐·曹唐·張碩重寄杜蘭香
- 冰壺總憶人如玉,目斷重云十二樓。 -- 出自唐·唐彥謙·懷友
- 玉句闌內朱簾卷,瑟瑟絲籠十二樓。 -- 出自唐·翁承贊·柳
- 不因列土封千乘,爭得銜恩拜二天。 -- 出自唐·翁承贊·奉使封王次宜春驛
- 甄山秀氣曠千古,鳳闕華恩鐘二人。 -- 出自唐·黃滔·輒吟七言四韻攀寄翁文堯拾遺
- 堯廷忘卻征元凱,天闕重關十二門。 -- 出自唐·徐夤·寓題述懷
- 重華不是風流主,湘水猶傳泣二妃。 -- 出自唐·崔道融·馬嵬
- 清詞好個干人事,疑是文姬第二身。 -- 出自唐·陸貞洞·和三鄉詩會昌時有女子題詩三鄉驛和者十人
- 此時吟苦君知否,雙鬢從他有二毛。 -- 出自·李中·秋江夜泊寄劉鈞正字
- 泥書捧處圣恩新,許覲庭闈養二親。 -- 出自·李中·捧宣頭許歸侍養
- 微云疏雨淡新秋,曉夢依稀十二樓。 -- 出自唐·徐鉉·又和八日
- 恐君到即忘歸日,憶我游曾歷二年。 -- 出自唐·徐鉉·送郝郎中為浙西判官
- 分明有個長生路,休向紅塵嘆二毛。 -- 出自唐·許堅·題茅山觀
- 分明有個長生路,不幾紅塵白二毛。 -- 出自唐·許堅·題簡寂觀
- 云遮劍閣三千里,水隔瞿塘十二峰。 -- 出自唐·何贊·書事
- 雖然不及相如賦,也直黃金一二斤。 -- 出自唐·王福娘·題孫棨詩后
- 江上檣竿一百尺,山中樓臺十二重。 -- 出自唐·無名鬼·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