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在第14個字的詩句
中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硯冰呵墨印開封,獨坐高檐落葉中。 -- 出自明·李東陽·院中即事
- 未老身猶書卷里,不眠人在漏聲中。 -- 出自明·李東陽·齋居和舜咨侍讀院署見寄韻
- 往事虛傳郭隗宮,荒臺半倚夕陽中。 -- 出自明·李東陽·金臺夕照
- 交情盡付炎涼外,身計聊憑吏隱中。 -- 出自明·李東陽·題敷五菊屏
- 生年五十還非夭,不道人間是夢中。 -- 出自明·李東陽·哭商裛衡侍講
- 道傍行子顧且笑,謂予亦在泥涂中。 -- 出自明·李東陽·早朝遇雨道中即事
- 山人在前僧在后,尚憶扁舟游月中。 -- 出自明·李東陽·徐州洪蘇墨亭書坡老石刻后(有序)
- 關書未報三邊捷,萬里中原一望中。 -- 出自明·李東陽·與趙夢麟諸人游甘露寺
- 妝成試照池邊影,只恐搔頭落水中。 -- 出自明·李東陽·玉簪花
- 君去我來吟賞地,盤溪環繞翠微中。 -- 出自宋·白麟·盤溪之游前一日知幾術太博行矣同令君梅下
- 三峨影漾滄浪裹,萬景煙籠縹緲中。 -- 出自宋·白麟·句
- 后五百年無繼者,桃花含笑夕陽中。 -- 出自宋·白珽·湖居雜興八首
- 千艘梭織怒濤上,萬幕笳吹明月中。 -- 出自清·曾國藩·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
- 薇閣藤廳淡淡紅,多君翔步五云中。 -- 出自清·曾國藩·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
- 二三知己天涯隔,強半光陰道路中。 -- 出自清·曾國藩·寄郭筠仙浙江四首
- 清秋獨倚危闌立,身在琉璃世界中。 -- 出自宋·畢田·凝碧亭
- 河濟太山猶是漢,匆匆把作賊關中。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荀彧
- 烏犍紛亂煙云裹,布谷焦勞風雨中。 -- 出自宋·陳普·東作
- 淚痕不到沉碑上,似為苞苴走路中。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羊祜
- 圣賢成法事物理,都在詩書六藝中。 -- 出自宋·陳普·論語·弟子入則孝章
- 異端豈必皆邪說,執一之偏或過中。 -- 出自宋·陳普·孟子·隘與人恭
- 能於博處知其約,漸次收功一貫中。 -- 出自宋·陳普·孟子·博學反約
- 大成之德該全體,萬理同歸一貫中。 -- 出自宋·陳普·孟子·大成
- 惟必操存能主敬,依然不離這腔中。 -- 出自宋·陳普·孟子·求放心
- 尼山想像人如玉,夜半相逢夢寐中。 -- 出自宋·陳普·孟子·私淑
- 要知堯舜夫何道,只在常言仁義中。 -- 出自宋·陳普·孟子·堯舜之道陳王
- 堯舜巍巍道極隆,豈徒行止疾徐中。 -- 出自宋·陳普·孟子·堯舜之道孝悌
- 事理紛紛千萬億,豈容執一以為中,圣賢心術無偏倚,只在能權識變通。 -- 出自宋·陳普·孟子·執一
- 烏林僥倖數帆風,便傍吳船向蜀中。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周瑜
- 排云觝雨立虛空,端正方嚴萬壑中。 -- 出自宋·陳普·隱屏
- 人彘風腥起兩宮,艾豭歌唱滿秦中。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曹參
- 正心數語深加意,位在三皇五帝中。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武帝
- 事在兩疏心眼裹,身居石顯掌握中。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元帝
- 要知授受精微處,不問親疏共一中。 -- 出自宋·陳普·孟子·禪繼
- 寢席羹杯幾載同,不知玄德訪隆中。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關羽四首
- 夢游碧落風偏急,望斷金精月正中。 -- 出自宋·諶祜·句
- 造物未嘗私化外,英雄何事老隆中。 -- 出自宋·諶祜·句
- 全收全放不通風,點破將來已不中。 -- 出自宋·釋寶印·頌古十八首
- 相見不說奇特事,一聲猿叫翠微中。 -- 出自宋·釋普度·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嵯峨宮樹靄晴空,吳趙迢迢一望中。 -- 出自宋·釋斯植·登吳山
- 鐵笛一聲千古恨,月明人在女墻中。 -- 出自宋·釋斯植·故宮懷古
- 電光石火里軀耕奪食,春風和氣中摧枯拉萎。 -- 出自宋·釋惟一·奇都管請贊
- 逍遙我命在玄穹,鶴宿霞棲景致中。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玄之玄又見真空,巧拙臨時要妙中。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星彩動容光碧落,步虛聲在半天中。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舒卷好將浮世譽,亦同天上在人中。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境象軿羅安掌內,不在方外隱形中。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治世求歸濟物功,希夷入我道情中。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名彰道理千世永,善惡都歸萬法中。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海岳高深隨日轉,神仙聚樂隱塵中。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