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在第1個字的詩句
中在第一個字的詩句
- 中有白花正圓如覆盂,其下十余葉稍大,承之如盤,姿格絕異,獨出于七千朵之上,云得之于城北蘇氏園中,周宰相莒公之別業也,而其名俚甚, -- 出自宋·蘇軾·玉盤盂二首(并敘)
- ?中原北望無歸日,鄰火村舂自往還。 -- 出自宋·蘇軾·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二首
-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 出自宋·蘇軾·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
- 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 -- 出自宋·蘇軾·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
- 中原豈是無豪杰,天遣群雄殺晉人。 -- 出自宋·蘇軾·讀晉史
- 中冓[1]之言,不可道也。 -- 出自先秦·詩經·墻有茨
- 中冓之言,不可詳也。 -- 出自先秦·詩經·墻有茨
- 中冓之言,不可讀也。 -- 出自先秦·詩經·墻有茨
- 中谷有蓷[1],暵[2]其乾矣。 -- 出自先秦·詩經·中谷有蓷
-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 出自先秦·詩經·中谷有蓷
- 中谷有蓷,暵其濕矣。 -- 出自先秦·詩經·中谷有蓷
- 中田有廬,疆埸有瓜。 -- 出自先秦·詩經·信南山
-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2]。 -- 出自先秦·詩經·防有鵲巢
- 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 出自先秦·詩經·有杕之杜
-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 出自先秦·詩經·小宛
-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 出自·毛澤東·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 -- 出自·毛澤東·四言詩·祭母文
-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 出自宋·李清照·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
-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 -- 出自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 出自唐·杜甫·新安吏
- 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日報清晝同。 -- 出自唐·杜甫·洗兵馬
-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 出自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 中夜間道歸,故里但空村。 -- 出自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 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 出自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 --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 出自唐·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 中原正格斗,后會何緣由。 -- 出自唐·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 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 -- 出自唐·杜甫·草堂
- 中原有兄弟,萬里正含情。 -- 出自唐·杜甫·村夜
-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結茅齋看青壁。 -- 出自唐·杜甫·閬山歌
- 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 -- 出自唐·杜甫·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 中使日夜繼,惟王心不寧。 -- 出自唐·杜甫·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
- 中外貴賤殊,余亦忝諸孫。 -- 出自唐·杜甫·別李義
- 中郎石經后,八分蓋憔悴。 -- 出自唐·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 中宵愜良會,裴鄭非遠戚。 -- 出自唐·杜甫·鄭典設自施州歸
- 中宵焚九廟,云漢為之紅。 -- 出自唐·杜甫·往在
- 中興似國初,繼體如太宗。 -- 出自唐·杜甫·往在
- 中巴不曾消息好,暝傳戍鼓長云間。 -- 出自唐·杜甫·秋風二首
- 中有萬里之長江,回風滔日孤光動。 -- 出自唐·杜甫·王兵馬使二角鷹
- 中夜懷友朋,乾坤此深阻。 -- 出自唐·杜甫·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
- 中原戎馬盛,遠道素書稀。 -- 出自唐·杜甫·登舟將適漢陽
- 中間屈賈輩,讒毀竟自取。 -- 出自唐·杜甫·上水遣懷
- 中原未解兵,吾得終疏放。 -- 出自唐·杜甫·次晚洲
- 中允聲名久,如今契闊深。 -- 出自唐·杜甫·奉贈王中允維
- 中原有驅除,隱忍用此物。 -- 出自唐·杜甫·留花門
- 中夜江山靜,危樓望北辰。 -- 出自唐·杜甫·中夜
- 中丞問俗畫熊頻,愛弟傳書彩鹢新。 -- 出自唐·杜甫·奉送蜀州柏二別駕將中丞命赴江陵,起居衛尚
- 中有古刺史,盛才冠巖廊。 -- 出自唐·杜甫·入衡州
- 中夜混黎氓,脫身亦奔竄。 -- 出自唐·杜甫·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通簡臺省諸公
- 中丞連帥職,封內權得按。 -- 出自唐·杜甫·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通簡臺省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