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第5個字的詩句
不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沈鉤垂餌不在得,白首滄浪空自知。 -- 出自唐·劉長卿·贈湘南漁父
- 閭里何人不相慶,萬家同唱郢中詞。 -- 出自唐·劉長卿·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
- 送君卮酒不成歡,幼女辭家事伯鸞。 -- 出自唐·劉長卿·送子婿崔真父歸長城
- 忽開滿卷不可識,驚潛動蟄走云云。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石鼓歌
- 連環(huán)可碎不可離,如何物在人自移。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雜曲歌辭·行路難
- 前聲后聲不相及,秦女學(xué)箏指猶澀。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聽鶯曲
- 山精木魅不敢親,昏明想像如有人。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黿頭山神女歌
- 云沒煙銷不可期,明堂翡翠無人得。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黿頭山神女歌
- 死蛟浮出不復(fù)靈,舳艫千里江水清。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漢武帝雜歌三首
- 小兒女子不可近,龍蛇變化此中隱。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古劍行
- 立之一隅不與言,玉體安隱三日眠。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馬明生遇神女歌
- 神女呵責(zé)不合見,仙子謝過手足戰(zhàn)。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馬明生遇神女歌
- 求之時代不可知,千痕萬穴如星離。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寇季膺古刀歌
- 吳鉤斷馬不知處,幾度煙塵今獨(dú)全。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寇季膺古刀歌
- 疾影隨形不覺至,千鈞引縷不知絕。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易言
- 世淫濁兮不可降,胡不來兮玉斧家。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萼綠華歌
- 持示世人不知寶,勸君煉丹就壽考。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信州錄事參軍常曾古鼎歌
- 諸僧近住不相識,坐聽微鐘記往年。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登寶意寺上方舊游(寺在武功,曾居此寺)
- 山氛氳,長不見。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雜言送黎六郎(壽陽公之子)
- 一落顛崖不自由,春風(fēng)相對說牢愁。 -- 出自宋·文天祥·遣興
- 平山老子不收拾,南望端門淚雨流。 -- 出自宋·文天祥·出真州
- 百色無厭不可支,甘心賣國問為誰,豺狼尚畏忠臣在,相戒勿令丞相知。 -- 出自宋·文天祥·紀(jì)事
- 何處魚羹不可飯,蚤拚泉石入膏肓。 -- 出自宋·文天祥·山中
- 淮云一片不相隔,南北死生分路頭。 -- 出自宋·文天祥·真州雜賦
- 馮夷海若不敢有,涌出精舍如蓮舟。 -- 出自宋·文天祥·至溫州
- 烏兔東西不住天,平生奔走亦茫然。 -- 出自宋·文天祥·偶成二首
- 擊柱論功不忍看,築壇刑馬誓河山。 -- 出自宋·文天祥·象弈各有等級四絕品四人高下
- 以身徇道不茍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 出自宋·文天祥·言志
- 種瓜東門不可得,暴骨匈奴固其所。 -- 出自宋·文天祥·言志
- 崎嶇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節(jié)。 -- 出自宋·文天祥·平安
- 清風(fēng)明月不用買,何處不是安樂窩。 -- 出自宋·文天祥·陳貫道摘坡詩如寄以自號達(dá)者之流也為賦浩浩
- 古來全忠不全孝,世事至此甘滂沱。 -- 出自宋·文天祥·哭母大祥
- 從來縣官不以聞,武城子孫世專美。 -- 出自宋·文天祥·題曾氏連理本
- 龍爭虎斗不肯止,煙草漫漫青萬里。 -- 出自宋·文天祥·望邳州
- 胡馬長鳴不知數(shù),衣冠南渡多崩奔。 -- 出自宋·文天祥·四拍
- 當(dāng)年鮑老不如此,留遠(yuǎn)亭前犬也羞。 -- 出自宋·文天祥·留遠(yuǎn)亭
- 玉塔穿空不可梯,剨然霹壢暗招提。 -- 出自宋·文天祥·賦吉州隆慶寺塔火
- 懷哉懷哉,不可忍兮不如速死。 -- 出自宋·文天祥·思小村
- 年過半百不稱意,此曲哀怨何時終。 -- 出自宋·文天祥·十八拍
- 蕭然被褐不求知,歸倚溪船理釣絲。 -- 出自宋·文天祥·送趙王賓三首
- 世無徐庶不如臥,見到淵明便合歸。 -- 出自宋·文天祥·宣州罷任再贈
- 往來仙馭不可韁,正恐問命人,望氣蓬萊隔渺茫。 -- 出自宋·文天祥·贈舒片云
-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 出自唐·高適·營州歌
- 年代凄涼不可問,往來唯有水東流。 -- 出自唐·高適·古大梁行
- 道逢行子不相識,贈妾黃金買少年。 -- 出自唐·高適·相和歌辭·秋胡行
- 相看顏色不復(fù)言,相顧懷慚有何已。 -- 出自唐·高適·相和歌辭·秋胡行
- 此時顧恩不顧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 出自唐·高適·相和歌辭·秋胡行
- 莫道向來不得意,故欲留規(guī)誡后人。 -- 出自唐·高適·相和歌辭·秋胡行
- 一二故人不復(fù)見,三十六峰猶眼前。 -- 出自唐·高適·送楊山人歸嵩陽
- 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 出自唐·高適·送楊山人歸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