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在第6個字的詩句
下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緩帶對藜羹,下箸免促迫。 -- 出自宋·司馬光·旬慮十七韻呈同舍
- 洛邑牡丹天下最,西南土沃得春多。 -- 出自宋·司馬光·又和安國寺及諸園賞牡丹
- 時逢志所愜,下榻同歡如。 -- 出自宋·司馬光·和利州鮮于轉運公劇八詠·異堂
- 不待珍羞方下箸,只將佳景便娛賓。 -- 出自宋·司馬光·和潞公真率會詩
- 愚夫猶樂育,下客愈撝謙。 -- 出自宋·司馬光·三月三十日微雨偶成詩二十四韻書懷獻留守開
- 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 -- 出自宋·張先·題西溪無相院
- 家在畫橋堤下住。 -- 出自宋·張先·菊花新·墮髻慵妝來日暮
- 今夜掩妝花下語。 -- 出自宋·張先·怨春風/一斛珠
- 你更看、蛾眉下秋水。 -- 出自宋·張先·雨中花令·近鬢彩鈿云雁細
- 綠珠歌舞天下絕,唯與石家生禍胎。 -- 出自唐·徐凝·金谷覽古
- 上有漢武皇,下有卓文君。 -- 出自明·湯顯祖·相如
- 金神按節,先下弦、一夕分明秋色。 -- 出自元·元好問·念奴嬌·金神按節
- 好在半山亭下路,聞未老,去來休。 -- 出自元·元好問·江城子·草堂瀟瀟淅江頭
- 想到都門南下望,金縷暗,玉釵斜。 -- 出自元·元好問·江城子·河堤煙樹渺云沙
- 恨殺芙蓉城下客,不借青鸞。 -- 出自元·元好問·浪淘沙·金翠畫屏山
-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 -- 出自元·元好問·臨江仙 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 昨日海棠窠下,今朝芍藥香中。 -- 出自元·元好問·朝中措 效俳體
- 黃華水簾天下絕,我初聞之雪溪翁。 -- 出自元·元好問·游黃華山
- 攜壺重來巖下宿,道人已約山櫻紅。 -- 出自元·元好問·游黃華山
- 記得玉人遺下玉搔頭。 -- 出自元·元好問·古鳥夜啼 玉簪
- 昨夜半山亭下醉,洼尊今日留題。 -- 出自元·元好問·臨江仙 內鄉寄嵩前故人
- 竹里藍田山下,草閣百花潭上,千古煙霞。 -- 出自元·元好問·水調歌頭 長壽新齊
- 也待不來花下醉,嫌笑殺,洛陽人。 -- 出自元·元好問·江城子 賦牡丹(原無題,據凌張諸本補)
- 無為澹容一下。 -- 出自南北·謝朓·和王中丞聞琴詩
- 避難徒為闕下人,懷安卻羨江南鬼。 -- 出自唐·韋莊·秦婦吟
- 中原初縱燎,下國竟探湯。 -- 出自唐·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 分首不辭多下淚,回頭唯恐更消魂。 -- 出自唐·韋莊·江南送李明府入關
- 摻袂客從花下散,棹舟人向鏡中歸。 -- 出自唐·韋莊·酬吳秀才霅川相送
- 笑指孩兒橋下水,雨晴漂出滿城花。 -- 出自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之九
- 小婦春風樓下眠,與論家計最堪憐。 -- 出自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之三十七
- 上以游太虛,下以窮九淵。 -- 出自宋·白玉蟾·長歌行
- 上念神母言,下慰天八方。 -- 出自宋·白玉蟾·步虛四章
- 云籠六六天,下界徒嗷嗷。 -- 出自宋·白玉蟾·步虛四章
- 玉童折珊瑚,下弄銀河星。 -- 出自宋·白玉蟾·步虛四章
- 行到碧桃花下看,新花良是舊枝非。 -- 出自宋·白玉蟾·春興七首
- 蓬頭垢衣天下行,三千功滿歸逢島。 -- 出自宋·白玉蟾·快活歌二首
- 使君一問桑,下車輒思惑。 -- 出自宋·白玉蟾·陌上桑
- 手作此書留下土,千年流傳子為主。 -- 出自宋·白玉蟾·題黃庭經后
- 南陽公子筆下詩,先遣一番風雨趲。 -- 出自宋·白玉蟾·題諸葛繡香園
- 劉禪材非天下君,出師一表費殷勤。 -- 出自宋·白玉蟾·草廬
- 天上真珠真下垂,更無鉤箔惹塵埃。 -- 出自宋·白玉蟾·次水簾洞韻
- 萬頃碧琉璃,下有玉清府。 -- 出自宋·白玉蟾·櫂歌九章寄彭鶴林
- 上倚夕陽斜,下浸秋波冷。 -- 出自宋·白玉蟾·芙蓉
- 二十一人田下電,阿誰訪之詹仲皇。 -- 出自宋·白玉蟾·黃仙菴字謎
- 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處吾家。 -- 出自宋·白玉蟾·自贊三首
- 吾來丫頭巖下坐,已覺此身本非我。 -- 出自宋·白玉蟾·丫頭巖
- 玉燕何年巖下舞,飛時化作滿天雨。 -- 出自宋·白玉蟾·燕巖行
- 偶過廬山之下,痛飲蟾溪之濱。 -- 出自宋·白玉蟾·種桃齋寫神贊
- 惟有金沙堆下水,東西南北任風吹。 -- 出自宋·白玉蟾·洞庭廟
- 方且琵琶亭下坐,倏又郁孤臺上回。 -- 出自宋·白玉蟾·贈陳高士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