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在第4個字的詩句
下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名因天下聞,傳者入歌聲。 -- 出自唐·張籍·祭退之
- 衣器陳下帳,醪餌奠堂皇。 -- 出自唐·張籍·祭退之
- 白麻詔下移相印,新堤未成舊堤盡。 -- 出自唐·張籍·沙堤行,呈裴相公
- 君今職下位,志氣安得揚。 -- 出自唐·張籍·贈姚怤
- 為我帳下士,出入衛我躬。 -- 出自唐·張籍·董公詩
- 幾時天下復古樂,此瑟還奏云門曲。 -- 出自唐·張籍·廢瑟詞
- 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輈。 -- 出自唐·張籍·城南
- 玉陽峰下學長生,玉洞仙中已有名。 -- 出自唐·張籍·送吳煉師歸王屋
- 送君帳下衣裳白,數尺墳頭柏樹新。 -- 出自唐·張籍·哭胡十八遇
- 同趨闕下聽鐘漏,獨向軍前聞鼓鼙。 -- 出自唐·張籍·贈別王侍御赴任陜州司馬
- 九星壇下路,幾日見重來。 -- 出自唐·張籍·送遠客
- 梧桐葉下黃金井,橫架轆轤牽素綆。 -- 出自唐·張籍·楚妃怨
- 使君座下朝聽易,處士庭中夜會詩。 -- 出自唐·張籍·逢王建有贈
- 金天廟下西京道,巫女紛紛走似煙。 -- 出自唐·張籍·華山廟
- 秋風窗下起,旅雁向南飛。 -- 出自唐·張籍·橫吹曲辭·望行人
- 九星臺下煎茶別,五老峰頭覓寺居。 -- 出自唐·張籍·送晊師
- 鳳凰樓下多歡樂,不覺秋風暮雨天。 -- 出自唐·張籍·和崔駙馬聞蟬
- 上山復下山,踏草成古蹤。 -- 出自唐·孟郊·古意
-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 出自唐·孟郊·洛橋晚望
- 常恐暫下床,至門不復歸。 -- 出自唐·孟郊·秋懷
- 二月天下樹,綠于青松枝。 -- 出自唐·孟郊·罪松
- 愿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 -- 出自唐·孟郊·蚊
- 不行山下地,唯種山上田。 -- 出自唐·孟郊·山老吟
- 方憑指下弦,寫出心中言。 -- 出自唐·孟郊·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監察十五叔,兼呈李益
- 舊說天下山,半在黔中青。 -- 出自唐·孟郊·贈黔府王中丞楚
- 又聞天下泉,半落黔中鳴。 -- 出自唐·孟郊·贈黔府王中丞楚
- 我有巖下桂,愿為爐中香。 -- 出自唐·孟郊·憩淮上觀公法堂
- 長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 -- 出自唐·孟郊·失意歸吳因寄東臺劉復侍御
- 再招門下生,結束馀病孱。 -- 出自唐·孟郊·送鄭仆射出節山南
- 水聲冰下咽,砂路雪中平。 -- 出自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 向暮期下來,誰堪復行役。 -- 出自唐·劉長卿·登揚州棲靈寺塔
- 傳聞闕下降絲綸,為報關東滅虜塵。 -- 出自唐·劉長卿·獄中聞收東京有赦
- 洞庭初下葉,孤客不勝愁。 -- 出自唐·劉長卿·松江獨宿
- 定攀巖下叢生桂,欲買云中若個峰。 -- 出自唐·劉長卿·送惠法師游天臺,因懷智大師故居
- 信陵門下三千客,君到長沙見幾人。 -- 出自唐·劉長卿·送劉萱之道州謁崔大夫
- 殘經窗下依然在,憶得山中問許詢。 -- 出自唐·劉長卿·題靈祐和尚故居
- 補吏多下遷,罷歸聊自度。 -- 出自唐·韋應物·閑居贈友
- 子為門下生,終始豈見遺。 -- 出自唐·韋應物·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錄事
- 賴此林下期,清風滌煩想。 -- 出自唐·韋應物·晦日處士叔園林燕集
- 不能林下去,只戀府廷恩。 -- 出自唐·韋應物·示從子河南尉班
- 清泚階下流,云自谷口源。 -- 出自唐·韋應物·云陽館懷谷口
- 河南庭下拜府君,陽城歸路山氛氳。 -- 出自唐·韋應物·雜言送黎六郎(壽陽公之子)
- 青衣山下汲荒泉,道遇腥風走不前。 -- 出自宋·文天祥·至揚州
- 何從林下尋元亮,只向塵中作魯連。 -- 出自宋·文天祥·遣興
- 蠟屐上下齒,竹枝長短詞。 -- 出自宋·文天祥·山中
- 玉關人下未老。 -- 出自宋·文天祥·齊天樂·南樓月轉銀河曙
- 絕交天下士,要為男子奇。 -- 出自宋·文天祥·遠游
- 周道思下泉,王風懷黍離。 -- 出自宋·文天祥·遠游
- 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 -- 出自宋·文天祥·至溫州
- 九天云下垂,一雨作秋色。 -- 出自宋·文天祥·固陵道中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