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在第3個字的詩句
下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百夫下一?戈,椓此百尺泥。 -- 出自宋·蘇軾·西新橋
- )留下高齋月明。 -- 出自宋·蘇軾·仲天貺王元直自眉山來見余錢塘留半歲既行作
- 雷霆下索無處避,逃入先生衣袂中。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清汶老龍珠丹
- 蓬蒿下濕迎曉耒,燈火新涼催夜織。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兩三首
- 點(diǎn)酒下鹽豉,縷橙芼姜蔥。 -- 出自宋·蘇軾·元修菜
- 初日下照,潛鱗俯見。 -- 出自宋·蘇軾·江郊
- 容此下士,顛倒冠襪。 -- 出自宋·蘇軾·龍山補(bǔ)亡
- 醉里下樓知早晚,喧喧扶路笑歌還。 -- 出自宋·蘇軾·題西湖樓
- 帝敕下民,無敢或開。 -- 出自宋·蘇軾·息壤詩
- 扁舟下南來,逸駕追鳴鵠。 -- 出自宋·蘇軾·游山呈通判承議寫寄參寥師?此詩為釋道潛作
- 騎上下山亦疏矣,儵從容出何為哉。 -- 出自宋·蘇軾·陳伯比和回字復(fù)次韻
- 里門下車入,父老自驚聳。 -- 出自宋·蘇軾·送周正孺知東川
- 泉流下珠琲,乳蓋交縵纓。 -- 出自宋·蘇軾·碧落洞(在英州下十五里。)
- 法花下有散郎亭,老樹荒崖如有情。 -- 出自宋·蘇軾·散郎亭
-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十月之交
- 瘼此下民,不殄心憂。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桑柔
- 奄有下國,俾民稼穡。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閟宮
- 奄有下土,纘禹之緒。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閟宮
- 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殷武
- 耗斁下土,寧丁我梗旱既大甚,則不可推。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云漢
-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下泉
-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下泉
-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下泉
-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鴟梟
- 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角弓
- 又催下、千行淚。 -- 出自宋·李清照·孤雁兒/御街行
- 金鐙下山紅粉晚,牙檣捩柁青樓遠(yuǎn)。 -- 出自唐·杜甫·清明
-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 出自唐·杜甫·日暮
-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 出自唐·杜甫·潼關(guān)吏
- 高風(fēng)下木葉,永夜攬貂裘。 -- 出自唐·杜甫·江上
- 近聞下詔喧都邑,肯使騏驎地上行。 -- 出自唐·杜甫·驄馬行
- 王喬下天壇,微月映皓鶴。 -- 出自唐·杜甫·昔游
- 東征下月峽,掛席窮海島。 -- 出自唐·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
- 鞍馬下秦塞,王城通北辰。 -- 出自唐·杜甫·別蔡十四著作
- 仙鶴下人間,獨(dú)立霜毛整。 -- 出自唐·杜甫·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 君今下荊揚(yáng),獨(dú)帆如飛鴻。 -- 出自唐·杜甫·贈蘇四徯
- 須為下殿走,不可好樓居。 -- 出自唐·杜甫·收京三首
- 落景下高堂,進(jìn)舟泛回溪。 -- 出自唐·杜甫·泛溪
- 輕舟下吳會,主簿意何如。 -- 出自唐·杜甫·逢唐興劉主簿弟
- 低顏下色地,故人知善誘。 -- 出自唐·杜甫·上水遣懷
-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灘。 -- 出自唐·杜甫·放船
- 司徒下燕趙,收取舊山河。 -- 出自唐·杜甫·散愁二首
- 斧鉞下青冥,樓船過洞庭。 -- 出自唐·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
- 明年下春水,東盡白云求。 -- 出自唐·杜甫·第五弟豐獨(dú)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消息,覓使
- 清江下龍門,絕壁無尺土。 -- 出自唐·杜甫·龍門閣
- 群盜下辟山,總?cè)謧鋸?qiáng)敵。 -- 出自唐·杜甫·雨二首
- 我未下瞿塘,空念禹功勤。 -- 出自唐·杜甫·寄薛三郎中(據(jù))
- 秋露下,瓊珠滴。 -- 出自宋·辛棄疾·滿江紅·直節(jié)堂堂
- 巢林下,棲禽宿。 -- 出自宋·辛棄疾·滿江紅·紫陌飛塵
- 木葉下平湖。 -- 出自宋·辛棄疾·菩薩蠻·無情最是江頭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