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在第12個字的詩句
下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相逢常鞅掌,衙鼓趨(上鼔下夅)。 -- 出自宋·黃庭堅·送彥孚主簿
- 幕府省文書,醉歸接(上四下離)斜。 -- 出自宋·黃庭堅·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乃幾父舊治之地
- 風與蛛絲游碧落,日將槐影下隆墀。 -- 出自宋·黃庭堅·用幾復韻題白氏思堂
- 仲將伯英無後塵,邇來此公下筆親。 -- 出自宋·黃庭堅·李君貺借示其祖西臺學士草圣并書帖一編二軸
-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殘水下寒塘。 -- 出自宋·黃庭堅·戲詠江南土風
- 臺平舊基水發源,但聞淙淙下林巒。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叔父臺源歌
- 細學梅花落晚風,忽翻柳絮下春空。 -- 出自宋·黃庭堅·和答郭監簿詠雪
- 去馬來舟爭歲月,老僧元不下胡床。 -- 出自宋·黃庭堅·客自潭府來稱明因寺僧作靜照堂求予作
- 弈棋樵客腐柯還,吹笙仙子下緱山。 -- 出自宋·黃庭堅·觀崇德墨竹歌
- 酒傾玉醆垂蓮盡,鱠簇金盤下箸空。 -- 出自宋·黃庭堅·再贈陳季張拒霜花二首之一
- 長詩脫紙落秋河,要知溪工下手處。 -- 出自宋·黃庭堅·奉答茂衡惠紙長句
- 顧我安知賢者事,松風永日下簾間。 -- 出自宋·黃庭堅·去賢齋
- 使君閔雪無肉味,煮餅青蒿下鹽菽。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子瞻與舒堯文禱雪霧豬泉唱和
- 可憐別恨無人見,獨背殘陽下寺樓。 -- 出自唐·羅隱·旅舍書懷寄所知二首
- 因令朗月當庭燎,不使珠簾下玉鉤。 -- 出自唐·薛濤·上川主武元衡相國二首
- 青鳥東飛正落梅,銜花滿口下瑤臺。 -- 出自唐·薛濤·酬辛員外折花見遺
- 碧玉雙幢白玉郎,初辭天帝下扶桑。 -- 出自唐·薛濤·上王尚書
- 歸心知有三秋恨,莫學匆匆下坂車。 -- 出自宋·蘇轍·試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韻三首
- 何年結束尋歸路,還看蟆頤下飲江。 -- 出自宋·蘇轍·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
- 周人尚記有周公,禾黍離離下有宮。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題岐山周公廟
- 石泉試飲先師錫,午飯歸尋下寺鐘。 -- 出自宋·蘇轍·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
- 汗簡韋編誰付予,傳家應有下帷人。 -- 出自宋·蘇轍·和蕭刓察推賀族叔司理登科還鄉四首
- 誦詩亹亹鋸木屑,展卷骎骎下水船。 -- 出自宋·蘇轍·次韻答孔武仲
- 小床臥客笑元龍,彈鋏無輿下舍中。 -- 出自宋·蘇轍·次韻李豸秀才來別子瞻仍謝惠馬二首
- 東游邂逅迎歸旐,淚落城南下馬阡。 -- 出自宋·蘇轍·張文裕侍郎挽詞
- 讀詩俛就當年說,答策甘從下第收。 -- 出自宋·蘇轍·送元老西歸
- 遺矢如冰去已遙,明日神兵下赤霄。 -- 出自宋·蘇轍·湖陰曲
- 殿后兩枚黃觳觫,分明如活下前坡。 -- 出自宋·戴復古·盧申之正字得春郊牧養圖二本有樓攻愧先生題
- 又不見奇章公家太湖碧,高下品題分甲乙。 -- 出自宋·戴復古·靈壁石歌為方巖王侍郎作
- 無柰秋風動歸興,明朝問訊下江船。 -- 出自宋·戴復古·萬安江上
- 不向羅浮問醉仙,笑呼孤鶴下吳天。 -- 出自元·王冕·素梅 其九
- 論道端然見周召,得時元不下皋夔。 -- 出自元·王冕·悼止齋王先生 其一
- 拍河健櫓比長驅,百尺飛帆下直沽。 -- 出自元·王冕·下直沽
- 松云隱隱當窗戶,花露□□下石苔。 -- 出自元·王冕·次王元之武平寺詩
- 回首天涯故人少,白露凄凄下庭草。 -- 出自元·王冕·對月
- 那如此本意太淳,丞相李斯下筆親。 -- 出自元·王冕·題申屠子迪篆刻卷
- 既是有樽開北海,豈云無榻下南州? -- 出自元·王冕·送楊義甫訪云林子
- 可笑阿嬌佇金屋,卻憐姑射下瑤臺。 -- 出自元·王冕·寄題梅
- 睡思乍來還乍去,日長披卷下簾時。 -- 出自宋·賀鑄·清燕堂
- 少須婚嫁怱怱畢,會買扁舟下浙東。 -- 出自宋·賀鑄·答陳傳道
- 傾觴敢惜醉,忘著接{上罒下離}回。 -- 出自宋·賀鑄·寄杜仲觀
- 搔首舊游堪入畫,一檣如練下澄江。 -- 出自宋·林逋·秋懷
- 炎方將命選朝倫,治行何嘗下古人。 -- 出自宋·林逋·送史殿丞之任封州
- 遙村雨暗鳴寒犢,淺溆沙平下晚鷗。 -- 出自宋·林逋·黃家莊
- 清朝故實蒲輪在,合為高賢下帝京。 -- 出自宋·林逋·曹州寄任獨復
- 法曲世人聽未足,卻迎朱輦下端闈。 -- 出自宋·曾鞏·和史館相公上元觀燈
- 東南經濟得時英,方底除書下漢庭。 -- 出自宋·曾鞏·送沈諫議
- 喜傾白發論文酒,重訪清江下瀨船。 -- 出自宋·曾鞏·贈張伯常之郢見過因話荊楚故事仍貺佳什
- 錦袍周衛一翻新,警蹕朝嚴下紫宸。 -- 出自宋·曾鞏·正月十一日迎駕呈諸同舍
- 菊殘深處回幽蝶,陂動晴光下早鴻。 -- 出自唐·司空圖·重陽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