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第9個字的詩句
三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昨吊徐五死,今送劉三葬。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封疏請名僧,儭錢兩三樣。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寄語冗冗人,叮嚀再三讀。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菁華兼百氏,縑素備三墳。 -- 出自唐·皎然·奉陪顏使君修韻海畢,東溪泛舟餞諸文士
- 浪花飄一葉,峰色向三條。 -- 出自唐·皎然·送沈居士還太原
- 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 -- 出自唐·皎然·詠小瀑布
- 清晨趨九陌,秋色望三邊。 -- 出自唐·皎然·送吉判官還京赴崔尹幕
- 湖山四五點,湘雁兩三聲。 -- 出自唐·李群玉·湖閣曉晴寄呈從翁二首
- 涔浦縱孤棹,吳門渺三千。 -- 出自唐·李群玉·將之吳越留別坐中文酒諸侶
- 靜談云鶴趣,高會兩三賢。 -- 出自唐·李群玉·與三山人夜話
- 館中諸仙郎,綸閤賢三字。 -- 出自宋·柳開·贈諸進士
- 為憐持寸節,長擬靜三邊。 -- 出自唐·戎昱·賦得鐵馬鞭
- 天邊有仙藥,為我補三關。 -- 出自唐·施肩吾·句
- 大堤女兒郎莫尋,三三五五結同心。 -- 出自唐·施肩吾·相和歌辭·襄陽曲
- 首夏別京輔,杪秋滯三河。 -- 出自唐·魏征·暮秋言懷
- 夜來花欲盡,始惜兩三枝。 -- 出自唐·于鵠·惜花
- 龍驂駐六馬,飛閣上三休。 -- 出自唐·虞世南·奉和至壽春應令
- 仙山如有分,必擬訪三茅。 -- 出自唐·鄭谷·池上
- 邇來趨九仞,又伴賞三峰。 -- 出自唐·鄭谷·敘事感恩上狄右丞
-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舊曾游,三伏似清秋。 -- 出自宋·潘閬·灑泉子
- 此地初識君,細語輒三賀。 -- 出自宋·沈與求·送章文虎秀才歸荊南
- 開池種白蓮,壘石擬三生。 -- 出自宋·張舜民·和孫莘老題召伯斗野亭
- 抱得祿兒歸去,酒醒三郎何處,忽聽鼓鼙驚。 -- 出自宋·陳德武·水調歌頭·日色隱花萼
- 百一日當春事鬧,十三人從宴黨寬。 -- 出自宋·陳郁·游葛氏山堂
- 巖{左山右幼}起三板,轟雷濺濤頭。 -- 出自宋·葛立方·八月二十日與館中同舍游西湖作
- 地寬連五嶺,權重詟三梁。 -- 出自宋·葛立方·送胡汝明待制赴鎮桂林
- 行當歲九遷,勿憚晝三宿。 -- 出自宋·洪邁·秀川館聯句
- 端期千一逢,毋諱再三瀆。 -- 出自宋·洪邁·秀川館聯句
- 耆年馀八十,遺行滿三千。 -- 出自宋·黃公度·挽樂全宋丈二首
- 觀光環萬國,班朔首三陽。 -- 出自宋·黃公度·進元會詩
- 胸中萬馀卷,未試二三策。 -- 出自宋·黃公度·挽吳君與大夫
- 雙龍燭影,千門夜色,三五宴瑤臺。 -- 出自宋·康與之·憶少年令/憶少年
- 模寫入新詩,敢憚再三請。 -- 出自宋·李呂·泊雷公步涉豫章境江流淼漫煙村夾岸景色橫出
- 學成喜任俠,長劍辭三川。 -- 出自宋·李呂·讀太白集
- 九十春光渾易老,二三子者莫因循。 -- 出自宋·李呂·詩勉粹夫進學兼示諸子
- 挽留嘗一粥,契闊已三年。 -- 出自宋·劉子翚·呂居仁挽詞三首
- 幽禽靜一聞,寒芳晚三嗅。 -- 出自宋·劉子翚·次韻明仲游將軍巖
- 風雨凄凄能自遣,三三五五坐彈棋。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 山河空百二,宮闕漫三千。 -- 出自宋·汪元量·杭州雜詩和林石田
- 陌上相逢通一笑,第三橋下是奴船。 -- 出自宋·汪元量·西湖舊夢
- 瓊璈笛含氤氳,二十三弦語幽素。 -- 出自宋·汪元量·麻姑仙壇歌
- 試煩歌一曲,須借酒三行。 -- 出自宋·王之道·臨江仙·紅樓縹緲光風里
- 忽相思,吾當往,誰謂三墩隔。 -- 出自宋·王之道·滿江紅·竹馬來迎
- 別來閒計日,一日似三秋。 -- 出自宋·王之道·呈蔡元德二首
- 咄哉和氏璞,底事待三獻。 -- 出自宋·王之道·九江解舟順風追和張文潛
- 計程逾五月,書勞比三考。 -- 出自宋·王之道·酬朱元順參議
- 城中無置錐,僦舍至三易。 -- 出自宋·王之道·和魯如晦喜雨
- 君嘗許我詩,挽仰歲三易。 -- 出自宋·王之道·贈曾桑中彈琴
- 持節何足道,得時可三公。 -- 出自宋·王之道·奉送果上人住開先寺
- 十年宰兩邑,五月政三報。 -- 出自宋·王之道·告春亭詩為江寧令荀晉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