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第3個字的詩句
三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去國三千里,風波豈不賒。 -- 出自宋·范仲淹·新定感興五首
-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際。 -- 出自宋·范仲淹·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
- 同年三百人,太半空名呼。 -- 出自宋·范仲淹·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訪丹陽郡
- 朝廷三老重,鄉黨二疏高。 -- 出自宋·范仲淹·西湖筵上贈胡侍郎
- 鳳池三入冠臺躔,致了升平一品閑。 -- 出自宋·范仲淹·即席呈太傅相公
- 通籍三公后,監州五嶺深。 -- 出自宋·范仲淹·送向綜國傅通判桂州
- 上象三臺照,高文五色章。 -- 出自宋·范仲淹·依韻奉酬晏尚書見寄
- 結茅三十年,不道日月深。 -- 出自宋·范仲淹·留題常熟頂山僧居
- 唐朝三百年冠蓋,誰聚詩書到遠孫。 -- 出自宋·范仲淹·留題方干處士舊居
- 傍闌三兩枝。 -- 出自宋·晏殊·菩薩蠻·高梧葉下秋光晚
- 賦待三英集,詞須五吏供。 -- 出自宋·晏殊·和宋子京召還學士院
- 暮召三山峻,晨趨一節回。 -- 出自宋·晏殊·和宋子京召還學士院
- 十思三省無荒豫。 -- 出自宋·晏殊·癸酉歲元日中書致齋感事
- 青陽三巳日,佳氣九城中。 -- 出自宋·晏殊·奉和圣製上巳日
- 玉笈三山記,金箱五岳圖。 -- 出自唐·王勃·尋道觀
- 行復三關迎三圣,金酋席卷盡擒歸。 -- 出自宋·岳飛·題翠巖寺
-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 出自唐·李世民·賦得夏首啟節
- 還因三里處,冠蓋遠相通。 -- 出自唐·李世民·遠山澄碧霧
- 聲流三處管,響亂一重弦。 -- 出自唐·李世民·三層閣上置音聲
-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 出自唐·韓愈·示兒
- 我徒三人共追之,一人前度安不危。 -- 出自唐·韓愈·記夢
- 還當三千秋,更起鳴相酬。 -- 出自唐·韓愈·雙鳥詩
- 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窮終始。 -- 出自唐·韓愈·寄盧仝
- 不見三公后,寒饑出無驢。 -- 出自唐·韓愈·符讀書城南
- 短垣三面繚逶迤,擊鼓騰騰樹赤旗。 -- 出自唐·韓愈·汴泗交流贈張仆射
- 董賢三公誰復惜,侯景九錫行可嘆。 -- 出自唐·韓愈·永貞行
-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 出自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
- 日行三十,徐壁其右。 -- 出自唐·韓愈·元和圣德詩
- 出師三千,各選爾丑。 -- 出自唐·韓愈·元和圣德詩
- 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 -- 出自唐·韓愈·薦士
- 逐客三四公,盈懷贈蘭荃。 -- 出自唐·韓愈·送靈師
- 作詩三百首,窅默咸池音。 -- 出自唐·韓愈·孟生詩
- 詣闕三上書,臣非黃冠師。 -- 出自唐·韓愈·送張道士
- 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 -- 出自唐·韓愈·瀧吏
- 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給諫。 -- 出自唐·韓愈·崔十七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
- 竄逐三年海上歸,逢公復此著征衣。 -- 出自唐·韓愈·奉使鎮州,行次承天行營,奉酬裴司空
- 春雷三月不作響,戰士豈得來還家。 -- 出自唐·韓愈·贈張徐州莫辭酒
- 府西三百里,候館同魚鱗。 -- 出自唐·韓愈·酬裴十七功曹巡府西驛途中見寄
- 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 -- 出自唐·駱賓王·帝京篇
- 為想三春狹斜路,莫辭九折邛關道。 -- 出自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 上林三月鴻欲稀,華表千年鶴未歸。 -- 出自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 渤海三千里,泥沙幾萬重。 -- 出自唐·駱賓王·浮槎
- 百年三萬日,一別幾千秋。 -- 出自唐·駱賓王·樂大夫挽詞五首
- 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馀年。 -- 出自唐·駱賓王·敘寄員半千
- 還愁三徑晚,獨對一清尊。 -- 出自唐·駱賓王·送費六還蜀
- 長嘯三春晚,端居百慮盈。 -- 出自唐·駱賓王·遠使海曲春夜多懷
- 素服三川化,烏裘十上還。 -- 出自唐·駱賓王·途中有懷
- 調弦三婦至,置驛五侯來。 -- 出自唐·駱賓王·和孫長史秋日臥病
- 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 出自唐·駱賓王·餞鄭安陽入蜀
- 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 -- 出自唐·駱賓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