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 拼音 | 基本解釋 |
---|---|---|
胢 | qià | 古同“髂”。 |
胚 | pēi | 初期發育的生物體:胚芽。胚囊。胚胎。 |
胡 | hú | 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 ◎ 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 ◎ 亂,無道理:胡來。胡鬧。胡吹。胡言亂語。 ◎ 文言疑問詞,為什么,何故:胡不歸?“胡取禾三百廛兮?” ◎ 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胡須。 ◎ 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狼跋其胡。” ◎ 巷、小街道稱“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時,“同”讀輕聲不兒化)。 ◎ 姓。 |
胓 | píng | 牛油和羊油。 |
胍 | guā | 有機化合物,是制藥工業上的重要原料,供制磺胺脒等。 |
背 | bèi,bēi | 人體后面從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 物體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 用背部對著,與“向”相對:背光。人心向背。 ◎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長的性質)。背道而馳。 ◎ 避開,離開:背地。背井離鄉。 ◎ 憑記憶讀出:背書。背誦。背臺詞。 ◎ 違反:違背。背離。背信棄義。 ◎ 不順:背運。背興(xìng )。 ◎ 偏僻:背靜。 ◎ 聽覺不靈:耳背。 |
脈 | mài,mò | 分布在人和動物周身內的血管:脈絡。脈理。 ◎ 動脈的跳動:脈搏。切脈(中醫指診脈)。脈口(中醫切脈的部位)。脈息。脈象(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脈門(手腕部可以看到的橈動脈跳動的部分)。診脈。 ◎ 像血管那樣連貫而自成系統的東西:山脈。葉脈。礦脈。脈脈相承。 |
脂 | zhī | 動物體內或油料植物種子內的油質:脂肪。脂膏。松脂。脂油。香脂。 ◎ 指“胭脂”:脂粉。 |
胱 | guāng | 〔膀胱〕見“膀3”。 |
膿 | nóng | 瘡口流出來的黃白色汁液,是死亡的白血球、細菌及脂肪等的混合物:膿包。膿胸。膿腫。 |
膠 | jiāo | 黏性物質,有用動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膠質。膠原。鰾膠。乳膠。萬能膠。如膠似漆。膠合板。 ◎ 用橡膠樹的分泌物制成的有彈性的物質:橡膠。膠鞋。膠皮。膠布。 ◎ 有黏性像膠的:膠泥。膠水。 ◎ 粘著,粘合:膠合。膠著(zhuó)。膠柱鼓瑟。 |
![]() |
hǒng | 生僻字 |
胳 | gé,gē | 〔胳臂〕上肢,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亦稱“胳膊”(“臂”、“膊”均讀輕聲)。 ◎ 〔胳肢窩〕同“夾肢窩”。 |
朒 | nǜ | 農歷月初月亮出現在東方:“朒朓警闕,朏魄示沖。” ◎ 虧缺;不足:盈朒。 |
胼 | pián | 〔胼胝〕手上腳上因為勞動或運動被摩擦變硬了的皮膚。 ◎ 〔胼胝體〕大腦兩半球的底部聯合大腦兩半球的神經纖維組織。 |
胹 | ér | 煮:“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 ◎ 爛熟。 |
胰 | yí | 人或高等動物體內的腺體之一,在胃的后下方(亦稱“胰腺”):胰液。胰脂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子(a.豬羊等的胰;b.肥皂)。 |
脅 | xié | 見“脅”。 |
胲 | hǎi | 有機化合物的一類,亦稱“羥胺”。 |
脄 | méi | 古同“脢”。 |
共找到373個部首為“月”的漢字,其中包含月字旁的所有漢字。
點擊要查看的漢字,查詢月字旁相關漢字的意思。
點擊要查看的漢字,查詢月字旁相關漢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