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郭橐駝傳
原文: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家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譯文或注釋:
郭橐駝其人,不知原名什么。他患有傴僂病,行走時背脊高起,臉朝下,就像駱駝,所以鄉里人給他取了個“駝”的外號。橐駝聽到后說:“很好啊,給我取這個名字挺恰當。”于是他索性放棄了原名,也自稱橐駝。他的家鄉叫豐樂鄉,在長安城西邊。郭橐駝以種樹為職業,長安城的富豪人家為了種植花木以供玩賞,還有那些以種植果樹出賣水果為生的人,都爭著接他到家中供養。大家看到橐駝所種,或者移植的樹,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別的種樹人即使暗中觀察模仿,也沒有誰能比得上。
有人問他,他回答說:“我郭橐駝并沒有能使樹木活得久、生長快的訣竅,只是能順應樹木的天性,讓它盡性生長罷了。大凡種植樹木的特點是: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根上帶舊土,筑土要緊密。這樣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動它,也不必擔心它,種好以后離開時可以頭也不回。栽種時就像撫育子女一樣細心,種完后就像丟棄它那樣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從而按它的本性生長。所以我只不過不妨害它的生長罷了,并沒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訣竅,只不過不壓制耗損它的果實罷了,也并沒有能使果實結得又早又多的訣竅。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種樹時樹根卷曲,又換上新土;培土不是過分就是不夠。如果有與這做法不同的,又愛得太深,憂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離開之后又回頭去看看。更過分的做法是抓破樹皮來驗查它是死是活,搖動樹干來觀察栽土是松是緊,這樣就日益背離它的天性了。這雖說是愛它,實際上是害它,雖說是擔心它,實際上是與他為敵。所以他們都比不上我,其實,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方法,轉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但是我住在鄉里,看見那些當官的喜歡不斷地發號施令,好像很憐愛百姓,結果卻給百姓帶來災難。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割,早些繅你們的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好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豬。’一會兒打鼓招聚大家,一會兒鼓梆召集大家,我們這些小百姓放下飯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過來,又怎能使我們人丁興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們既這樣困苦,又這樣疲勞。如果我說的這些切中事實,它與我的同行種樹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問的人說;“真好啊!這不是很好嗎?我問種樹,卻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這件事記載下來,作為官吏們的鑒戒。
【注釋】
[1]子:對人的尊稱,您。
[2]移之官理:即“移之于官理”,把它轉用到做官治理政事這方面去。官理,官治,當官治民。理,治,統治。唐人避高宗名諱,改 “治”為“理”。
[3]長(zhǎng)人者:指治理人民的官長,做官的。長,治理。人,民、老百姓。
[4]好煩其令:喜歡多發政令。煩,繁多。
[5]官命:官府命令。
[6]勖(xù):勉勵。
[7]獲:收獲,收莊稼。
[8]繅(sāo):煮繭抽絲。
[9]縷:線,這里指紡線織布。
[10]字:養育。
[11]遂:成,引申為喂大。
[12]豚(tún):小豬。
[13]鳴鼓:使鼓鳴,即擊鼓。鳴,動使動。
[14]輟饔飧以勞吏:停止吃飯來慰勞官吏。輟,停止。飧(sūn),晚飯。饔(yōng),早飯。
[15]且不得暇:尚且不得空閑。暇,空閑。
[16]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又怎么能使我們(自身)繁衍生息,安頓我們的身家性命呢?何以,即“以何”,憑什么。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而前置。蕃、安,這里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17]故病且怠:所以窮困并且懈怠。病,窮困。
[18]吾業者:我所從事的行業。
[19]其亦有類乎:難道也有類似嗎?其,通“豈”,難道。
【賞析】
本文題目雖稱為“傳”,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傳記。文章以老莊學派的無為而治,順乎自然的思想為出發點,借郭橐駝之口,由種樹的經驗說到為官治民的道理,說明封建統治階級有時打著愛民、憂民或恤民的幌子,卻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照樣使民不聊生。
這種思想實際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的老莊思想的具體反映。
唐代從安史之亂以后,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養生息,才能恢復元氣。如果封建統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揮,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為名,廣大人民既要送往迎來,應酬官吏;又不得不勞神傷財以應付統治者攤派的任務,這只能使人民增加財物負擔和精神痛苦。如果我們了解中唐時期的社會現實,知道柳宗元寫這篇文章的針對性,則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進步意義。這是我們首先必須弄清的。
本文共五段,每兩段又可合為一大段。第一大段是介紹傳記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貫、職業和技術特長。第一小段看似閑筆,卻生動有趣,給文章帶來了光彩色澤。這里面要注意三點。一、在《莊子》書中所描繪的許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殘疾,如《養生主》《德充符》中都寫到失去單足或雙足的人,《人間世》中則寫了一個怪物支離疏;有的則具有特異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運斤成風的匠人,承蜩的佝僂丈人等。柳宗元寫這篇傳記,把這兩種特點都集中在郭橐駝一人身上,他既有殘疾,又精于種樹。可見柳宗元不僅在文章的主題思想方面繼承了《莊子》的觀點,連人物形象的刻畫也靈活地吸取了《莊子》的寫作手法。二、橐駝即駱駝,人們稱這位主人公為橐駝,原帶有開玩笑,甚至嘲諷性質。但這位種樹的郭師傅不但不以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這里不著痕跡地寫出了這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這樣寫仍是有所本的。在《莊子》的《應帝王》和《天道》中,都有這樣的描寫,即人們把一個人呼之為牛或呼之為馬,他都不以為忤,反而欣然答應。這同郭橐駝欣然以橐駝為名是一樣的。這種描寫實際上也體現了老莊學派順乎自然的思想,即認為“名”不過是外加上去的東西,并不能影響一個人的實質,所以任人呼牛呼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擾波動;相反,甚至以為被人呼為牛馬也并不壞。三、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個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鐘人,這個藝術形象對后世影響很大。直到近年電視劇《女奴》中的花匠也屬于這一類型。其實,這種把外表丑陋而心靈美統一在一個人身上的描寫,在我國,可以說從《莊子》就開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駝形象也是這方面的典型。不過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認識到顛撲不破的真理)統一起來,雨果是把“丑”和“善”統一起來,略有不同而已。
后一小段寫郭橐駝種樹的特異技能。他種樹的特點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長得碩茂,容易結果實,即所謂“壽且孳”。作者在后文沒有寫郭橐駝種樹的移栽易活的特點,只提到栽了樹不妨害其成長的這一面。其實這是省筆。蓋善植者必善移樹,只有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內部規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這里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點到而止。在這一小段的收尾處還布置了一個懸念。即“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讀者從這兒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駝種樹到底有什么訣竅。而下文卻講的是極其平凡而實際卻很難做到的道理:“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見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養水平和掌握規律的深度太不夠了。從這里,作者已暗示給我們一個道理,即“無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這個道理從下面兩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證明。
第二大段的兩小段是郭橐駝自我介紹種樹的經驗。上下兩節是正反兩面對舉,關鍵在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為了把這一道理闡述得更深刻、更有說服力,文章用了對比的寫法,先從種植的當與不當進行對比。究竟什么是樹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個“欲”字,既概括了樹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種樹的要領。郭橐駝正是順著樹木的自然性格栽種,從而保護了它的生機,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這正是郭橐駝種樹“無不活”的訣竅。他植者則不然,他們違背樹木的本性,種樹時“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離”的惡果。這就回答了上段的問題,他們“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學標不學本。繼從管理的善與不善進行對比。“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是郭橐駝的管理經驗。乍看,好像將樹種下去以后,聽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實上,橐駝的“勿動勿慮”,移栽時的“若子”,種完后的“若棄”,正是最佳的管理,沒有像疼愛孩子那樣的精心培育,就不會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關心太過,什么都放不下,結果適得其反,“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壓抑了甚至扼殺了樹木的生機。這兩層對比寫法,句式富于變化。寫橐駝種樹,用的是整齊的排比句,而寫他植者之種樹不當,則用散句來表示,文章顯得錯落有致。“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用押韻的辭句,使重點突出,系從《莊子·馬蹄》的寫法變化而出。從介紹橐駝的種樹經驗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觀點同老莊思想還是有差別的。柳是儒、道兩家思想的結合,他并不主張一味聽之任之的消極的“順乎自然”,而是主張在掌握事物內部發展規律下的積極的適應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種樹人都能做到認識樹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適應樹木生長規律的業務。把種樹的道理從正反兩面講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過渡到第三大段。
第三大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實為一篇之“精神命脈”。作者通過對話,運用“養樹”與“養人”互相映照的寫法,把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對“養人”之不善,文章先簡要地用幾句加以概括:“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這與上文“他植者”養樹管理之不善遙相呼應。接著用鋪陳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種種表現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畫細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寫官吏們大聲吆喝,驅使人民勞作,一連用了三個“爾”,四個“而”和七個動詞,把俗吏來鄉,雞犬不寧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最后以“問者”的口吻點出“養人術”三字,這個“養”字很重要。可見使天下長治久安,不僅要“治民”,更重要的還要“養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養息,在元氣大傷后得到喘息恢復的機會,也就是后來歐陽修說的“涵煦之深”。這才是柳宗元寫這篇文章的最終目的。
綜觀全文,我們應注意三點:一是無論種樹或治民,都要“順天致性”,而不宜違逆其道;二是想要順天致性,必先掌握樹木或人民究竟怎樣才能“碩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發展規律;三是動機效果必須統一,不允許好心辦壞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頭上。把這三點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養人術”。
網友關注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齊人有一妻一妾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 罰人豬肉
- 王翦請求良田美宅
-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始得西山宴游記
- 《讀史方輿紀要》總敘
- 夢游天姥吟留別
- 揚州慢·淳熙丙辛日
-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齊桓公下拜受胙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山坡羊·驪山懷古
- 戊午上高宗封事
- 葛周割愛賞功臣
- 九牛壩觀抵戲記
- 歧路亡羊
-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 魏其武安侯列傳
- 兩諍臣諫魏文帝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過小孤山大孤山
- 送李愿歸盤谷序
- 晉公子重耳之亡
- 魏武將見匈奴使
- 范仲淹有志天下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觀于海者難為水
-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
-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 三人行賈
- 新三字經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陳藩愿掃除天下
- 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 蘇秦以連橫說秦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臧哀伯諫納郜鼎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召公諫厲王弭謗
- 養心莫善于寡欲
- 螳螂捕蟬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郁離子哭壞宅
- 上樞密韓太尉書
- 石崇與王愷爭豪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 五代史伶官傳序
- 千秋歲·謫處州日作
- 祭歐陽文忠公文
-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峽江寺飛泉亭記
- 記王忠肅公翱事
- 孫權喻呂蒙讀書
精品推薦
- 萬寧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陽城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4/16℃
- 白沙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3℃
- 新源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3/9℃
- 固原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10℃
- 陵川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0/12℃
- 金鳳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4℃
- 水磨溝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0/10℃
- 民豐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