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機夜課圖記
原文:
作者或出處:蔣士銓
吾母姓鐘氏,名令嘉,出南昌各族,行九。幼與諸兄從先外祖滋生公讀書。十八歸先府君。時府君年四十余, 任俠好客,樂施與,散數千金,囊篋蕭然,賓從輒滿座。吾母脫簪珥,治酒漿,盤罍間未嘗有儉色。越二載,生銓,家益落,歷困苦窮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 無愁蹙狀,戚黨人爭賢之。府君由是計復游燕、趙間,而歸吾母及銓寄食外祖家。
銓四齡,母日授四子書數句;苦兒幼不能執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點畫,合而成字,抱銓坐膝 上教之。既識,即拆去。日訓十字,明日,令銓持竹絲合所識字,無誤乃已。至六齡,始令執筆學書。先外祖家素不潤,歷年饑大兇,益窘乏。時銓及小奴衣服冠 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繡組織,凡所為女工,令小奴攜于市,人輒爭購之;以是銓及小奴無襤褸狀。
先外祖長身白髯,喜飲酒。酒酣,輒大聲吟所作詩,令吾母指其疵。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則滿引一觥;數指之 后,乃陶然捋須大笑,舉觴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既而摩銓頂曰:“好兒子,爾他日何以報爾母?”銓稚,不能答,投母懷,淚涔涔下,母亦抱兒而悲; 檐風幾燭,若愀然助入以哀者。
記母教銓時,組繡紡績之具,畢置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與軋 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旋復持兒而泣日:“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共銓朗誦之;讀倦,睡 母懷,俄而母搖銓曰:“可以醒矣!”銓張目視母面,淚方縱橫落,銓亦泣。少間,復令讀;雞鳴,臥焉。諸姨嘗謂母曰:“妹一兒也,何苦乃爾!”對曰:“子 眾,可矣;兒一,不肖,妹何托焉!”
庚戌,外祖母病且篤,母侍之,凡湯藥飲食,必親嘗之而后進,歷四十晝夜,無倦容。外祖母瀕?;兀?曰:“女本弱,今勞瘁過諸兄,憊矣。他日婿歸,為言:‘我死無恨,恨不見女子成立’。其善誘之!”語訖而卒。母哀毀骨立,水漿不入口者七日。閭黨姻婭,一 時咸以孝女稱,至今弗衰也。
銓九齡,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為吟哦聲。母與銓皆弱而多 病,銓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未嘗寢;少痊,輒指壁間詩歌,教兒低吟之以為戲。母有病,銓則坐枕側不去。母視銓,輒無言而悲,銓亦凄楚依戀之。嘗問 日:“母有憂乎?”曰:“然。”“然則何以解憂?”曰:“兒能背誦所讀書,斯解也。”銓誦聲瑯瑯然,爭藥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銓 即持書誦于側,而病輒能愈。
十歲,父歸。越一載,復攜母及銓,偕游燕趙秦魏齊梁吳楚間。先府君茍有過,母必正色婉言規,或怒不聽, 則屏息,俟怒少解,復力爭之,聽而后止。先府君每決大獄,母輒攜兒立席前,曰:“幸以此兒為念。”府君數頷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銓學甚急,稍怠,即怒而棄 之,數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撲之,令跪讀至熟乃已,未嘗倦也。銓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嚴。
又十載,歸。卜居于鄱陽。銓年且二十。明年,娶婦張氏。母女視之,訓以紡績織纖事,一如教兒時。
銓生二十有二年,未嘗去母前。以應童子試,歸鉛山,母略無離別可憐之色,旋補弟子員。明年丁卯,食廩 餼;秋,薦于鄉,,歸拜母,母色喜。依膝下廿日,遂北行。每念兒,輒有詩;未一寄也。明年落第,九月歸。十二月,先府君即世,母哭而瀕死者十余次,自為文 祭之,凡百余言,樸婉沉痛,聞者無親疏老幼,皆嗚咽失聲。時,行年四十有三也。
己巳,有南昌老畫師游鄱陽,八十余,白發垂耳,能圖人狀貌。銓延之為母寫小像,因以位置景物請于母,且 問:“母何以行樂?當圖之以為娛。”母愀然曰:“嗚呼!自為蔣氏婦,嘗以不及奉舅姑盤匜為恨;而處憂患哀慟間數十年:凡哭母、哭父、哭兒、哭女夭折,今且 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樂為!”銓跪曰:“雖然,母志有樂得未致者,請寄斯圖也,可乎?”母曰:“苛吾兒及新婦能習于勤,不亦可乎?鳴機課夜,老婦之 愿足矣,樂何有焉!”
銓于是退而語畫士。乃圖秋夜之景:虛堂四廠,一燈熒熒;高梧蕭疏,影落檐際;堂中列一機,畫吾母坐而織 之,婦執紡車坐母側;檐底橫列一幾,剪燭自照憑畫欄而讀者,則銓也。階下假山一,砌花盤蘭,婀娜相倚,動搖于微風涼月中。其童子蹲樹根,捕促織為戲,及垂 短發、持羽扇、煮茶石上者,則奴子阿同、小婢阿昭也。
圖成,母視之而歡。銓謹按吾母生平勤勞,為之略,以請求諸大人先生之立言而與人為善者。
譯文或注釋:
我的母親姓鐘,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門望族,排行第九。她在小時候和幾個哥哥一起跟著我外祖父滋生 公讀書,十八歲嫁給我父親。那時我父親四十多歲,性情俠爽,愛結交朋友,喜把財物施舍給別人,散給人家許許多多金錢,使得家里箱柜里東西都一空如洗。家中 常常賓客滿座,我母親拿下金玉首飾,換了錢辦酒席,席上酒菜豐盛,毫不減色。結婚兩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經歷了窮困的生活,別人都不能忍受的,我 母親卻心情坦然沒有憂愁的樣子。親戚和同族人,個個贊她賢慧。由于這樣,我父親能再到北方去做官,把我母親和我寄放外祖父家靠他們生活。
我四歲的時候,母親每天教我《四書》幾句。為了我太小,不會拿筆,她就削竹枝成為細絲把它折斷,彎成一 撇一捺一點一畫,拼成一個字,把我抱上膝蓋教我認字。一個字認識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個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絲拼成前一天認識的字,直到沒有錯誤 才停止。到我六歲時,母親才叫我拿筆學寫字。我外祖父家素來不富裕,經歷了幾年的災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那時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 親親手做的。母親精于紡織刺繡,她所做的繡件、織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帶到市場上去賣,人們總是搶著要買。所以我和年幼仆役從來衣冠整潔,不破不爛。
外祖父高身材、白胡子,喜歡喝酒。酒喝得高興,就大聲念他做的詩,叫我母親指出詩句的缺點。母親每指出 一個字不妥當,外祖父就斟酒一杯喝下肚;指出幾個字以后,他就樂乎平地捋著胡須大笑,舉起酒杯大聲說:“想不到我老漢竟有這樣的好女兒!”接著撫摩我的頭 頂,說:“乖孩子!你將來用什么來報答你娘啊?”我年紀小不會回答,就投到母親懷里,眼淚索索地流下來,母親抱了我也傷心起來,檐下的風,吹著幾上的燭, 象是非常傷感,同情人們的哀傷。
回憶我母親教我的時候,刺繡和紡織的工具,全放在旁邊,她膝上放著書,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著書讀。 母親一邊手里操作,一邊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讀書聲,夾著吱吱啞啞的織布聲,交錯在一起。我不起勁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幾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 說:“兒啊,你這時候不肯學習,叫我怎么去見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親坐在床上,拉起被子蓋住雙腳,解開自己衣服用胸口的體溫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 讀;我讀得倦了,就在母親懷里睡著了。過了一會,母親搖我,說:“可以醒了!”我張開眼,看見母親臉上淚流滿面,我也哭起來。歇一下,再叫我讀;直到頭遍 雞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幾位姨媽曾經對我母親說:“妹妹啊,你就這一個兒子,何苦要這樣!”她回答說:“兒子多倒好辦了,只有一個兒子,將來不長進, 我靠誰呢!”
庚戌年,外祖母病勢嚴重。母親侍候外祖母,所有病人吃的湯藥、茶水、食物,母親一定先嘗過再給她吃。服 侍四十晝夜,沒有倦怠的樣子。外祖母臨死前,流著眼淚說:“女兒身體本來虛弱,現在為了服侍我,比哪個哥哥都勞累,真把你拖垮了。哪天我女婿回來,替我 說:‘我死沒有別的怨恨,只恨看不見我外孫成家立業’。希望你們好好誘導他!”說完就死了。母親萬分哀傷,七天不飲不食。親戚和鄰里,當時人人夸她是孝 女,到現在還是這樣說的。
我九歲時,母親教我學《禮記》、《周易》、《毛詩》,都能夠背誦。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詩人的詩,教我朗誦 古詩。母親和我兩人都身體弱、多病。每當我生病,母親就抱了我在室內來回走動,自己不睡覺;我病稍稍好一點,她就指著貼在墻上的詩歌,教我低聲念誦作為游 戲。母親生病,我總是坐在她枕邊不離開。母親看著我,常常一句不說,很悲傷的樣子,我也很傷心地依戀著她。我曾經問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嗎?”她說:“ 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讓娘高興呢?”她說:“你能把讀的書背給我聽,我就高興了。”于是我就背書,瑯瑯的書聲,和藥罐煎藥水沸聲和在一起。母親微笑著 說:“你看,我的病好些了!”從此,母親生病的時候,我就拿了書在她床邊讀書,這樣,她的病就會好。
我十歲時,父親回家來了,過了一年,父親帶著母親和我,一起出門,到過河北、陜西、山西、河南、山東、 江蘇、湖南、湖北好多地方。父親做錯了事情,母親一定認真地用委婉的話規勸他;遇到父親發怒不聽她的,她就屏住氣不說了,等父親消了氣,又反復勸說,到父 親聽了她的話才停止。父親每次審理有關人命的重案,母親總是拉著我立聾他桌子前面說:“您不要忘記,您還有這樣一個兒子!”父親就頻頻點頭。父親在外地的 寓所,督促我讀書時,脾氣急躁,我稍有一點不認真,他就發怒,把我丟在一旁,幾天不理睬我,母親就流著眼淚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書讀熟才放過我,從來不 覺自己疲累。所以,我從不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母親對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嚴格。
過了十年,我們回鄉,在鄱陽縣定居下來,我那時將近二十歲。第二年,娶妻子張氏。母親把媳婦當親生女兒一樣看待,教她紡紗織布、刺繡縫紉,象我小時候救我讀書一樣。
我生下二十二年,從來沒有離開過母親。有一次,因為要應童子試,回到原籍鉛山,向母親告別,她一點也沒 有舍不得我離開的神情。后來我考中了秀才。第二年是丁卯年,領到了廩膳生的生活補貼費;秋天,中了舉人?;貋戆菀娔赣H,母親臉上現出了高興的表情。在父母 身邊住了二十天,就到北方去。母親每次想念我,總寫詩,但是一首也不寄給我。第二年我考試落第,九月份回家。十二月份,父親去世。母親哭得死去活來十幾 次,自己寫了祭文祭父親,共有一百多句,辭句真誠衷婉而沉痛,聽到的人不論是親疏老幼,個個嗓音哽塞、哭不成聲。這一年,母親四十三歲。
己巳年,有位南昌的老畫師來到鄱陽,年紀八十多歲,滿頭的白發長過兩耳,能夠畫人的相貌。我請他來給我 母親畫幅小像,因此,我請示母親,畫像左右怎么安排景物,又問她:“娘用什么來娛樂,把這些畫上去讓娘高興。”母親傷感地說:“唉!自從我到蔣家來做媳 婦,常常把趕不上侍候公婆認為遺憾;到今天,在憂愁和痛哭里過了幾十年:哭娘、哭爺,哭兒子、哭女兒短壽死去,現在又哭丈夫了!我欠缺的只是一死,有什么 高興的啊!”我跪下說:“盡管如此,娘有沒有想到什么高興的事情卻還沒有得到的,望您同意畫在這圖像上,行不?”母親說:“只要我兒子和新娘子能夠勤勤懇 懇,不就可以了嗎?在布機聲里夜里教你念書,我老太婆的愿望就夠了,其他還有什么樂趣啊!”
于是,我從母親處退出來,去把她的要求告訴了畫師。畫師就畫了幅秋夜的景色:堂屋里四面空敞,中間掛盞 明亮的燈;屋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樹影落在屋檐上;堂屋中間排一座布機,畫我母親坐在機上織布,我妻子坐在母親旁邊搖紡車;屋檐下橫擺一只書桌,映著桌上的 燭光靠著窗欄上讀著書的,是我,臺階下一座假山,階邊的花和盆中的蘭,抖抖瑟瑟,在微風和清涼的月光下搖動。那個蹲在梧桐樹下捉蟋蟀玩的小孩子,和垂著短 發、手拿羽毛扇在石上煮茶的女娃,就是書童阿同、丫環阿昭。
畫好了這張圖,母親看了,非常喜歡。所以,我特地把我母親勤勞的一生,寫了這篇概略的記敘,為的是請求著書立說、鼓勵人們善行的大人先生,據此寫出完善的文章來。
網友關注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蘇秦以連橫說秦
-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始得西山宴游記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讀史方輿紀要》總敘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
- 召公諫厲王弭謗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齊人有一妻一妾
-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 上樞密韓太尉書
- 齊桓公下拜受胙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九牛壩觀抵戲記
- 觀于海者難為水
-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 送李愿歸盤谷序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陳藩愿掃除天下
- 千秋歲·謫處州日作
- 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 夢游天姥吟留別
- 五代史伶官傳序
- 祭歐陽文忠公文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葛周割愛賞功臣
-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 郁離子哭壞宅
- 養心莫善于寡欲
- 三人行賈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 兩諍臣諫魏文帝
- 記王忠肅公翱事
- 螳螂捕蟬
- 峽江寺飛泉亭記
- 孫權喻呂蒙讀書
- 臧哀伯諫納郜鼎
- 石崇與王愷爭豪
- 魏其武安侯列傳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山坡羊·驪山懷古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戊午上高宗封事
- 王翦請求良田美宅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 范仲淹有志天下
- 揚州慢·淳熙丙辛日
- 過小孤山大孤山
- 新三字經
- 魏武將見匈奴使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歧路亡羊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晉公子重耳之亡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罰人豬肉
精品推薦
- 萬寧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陽城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4/16℃
- 白沙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3℃
- 新源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3/9℃
- 固原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10℃
- 陵川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0/12℃
- 金鳳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4℃
- 水磨溝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0/10℃
- 民豐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