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知陳必亡
原文:
作者或出處:《國語》
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陳,以聘于楚。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司空不視涂。澤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積,場功未畢,道無列樹,墾田若蓺。膳宰不致餼,司里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旅舍,民將筑臺于夏氏。及陳,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賓弗見。
單子歸,告王曰:“陳侯不有大咎,國必亡。”王曰:“何故?”對曰:“夫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藏,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時儆曰:‘收而場功,偫而畚挶,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于司里。’此先王所以不用財賄,而廣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陳國,火朝覿矣,而道路若塞,野場若棄,澤不陂障,川無舟梁,是廢先王之教也。周制有之曰:‘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畺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災也。其余無非谷土,民無懸耜,野無奧草,不奪農時,不蔑民功。有優無匱,有逸無罷,國有班事,縣有序民。今陳國,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間,功成而不收,民罷于逸樂,是棄先王之法制也。周之《秩官》有之曰:‘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候人為導,卿出郊勞,門尹除門,宗祝執祀,司里授館,司徒具徒,司空視涂,司寇詰奸,虞人入材,甸人積薪,火師監燎,水師監濯,膳宰致餐,廩人獻餼,司馬陳芻,工人展車,百官各以物至。’賓入如歸,是故小大莫不懷愛。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使,則皆官正蒞事,上卿監之。若王巡守,則君親監之。今雖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為過賓于陳,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賞善而罰淫。故凡我造國,無從匪彝,無即滔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今陳侯不念胤續之常,棄其伉儷妃嬪,而帥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瀆姓矣乎?陳,我大姬之后也,棄袞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簡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昔先王之教,茂帥其德也,猶恐隕越;若廢其教而棄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將何以守國?居大國之間,而無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單子如楚。八年,陳侯殺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陳。
譯文或注釋:
周定王派單襄公到宋國聘問,順便向陳國借路訪問楚國。途經陳國時,已是立冬前后,心宿在早晨已能看到了,道路長滿野草不能通行。候人不在邊境,司空不視察道路。湖泊不修堤岸,河上不架橋梁,田野有堆積在露天的谷物,場上的農事還未結束;道路兩旁沒有排列成行的樹木,開墾過的田地里,莊稼象茅草芽一樣稀疏。膳宰不送上活的牲畜作禮品,司里不安排賓館。國都里沒有供賓客寄住的館舍,縣里沒有供旅途休息的地方,百姓們都要到夏姬家去修筑高臺。單襄公到了陳國,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戴著楚冠到夏姬家去了,留下賓客不見。
單襄公回去,報告周定王說:“陳侯即使沒有大禍,國家也一定會滅亡。”定王說:“什么緣故?”單襄公回答說:“一般說來,角星顯現,雨水就停止;亢星、氐星之間顯現,水源就干枯;氐星顯現,草木枝節就脫落;房星顯現,就降霜;心星顯現,涼風就預告寒冬的來臨。所以先王的教導說:‘雨水停止,就修整道路,水源干枯,就造好橋梁,草木凋落,就全部收藏好谷物,降霜,就備齊冬天的皮衣,涼風至,就修治城墻宮室。’所以夏代的月令說:‘九月修路,十月造橋。’到那時就提醒百姓說:‘收拾起你們場上的農事,準備好你們的土筐和抬土工具,室星到了天空中央,興建土木的工作就要開始。心星一出現,就到司里那里去集合。’這就是先王不用財貨,而能廣施恩德于天下的原故。現在在陳國,心星在早晨已能見到了,而道路好象堵塞了一樣,田野和谷場好象丟棄了的一樣,湖泊不修堤防,河上沒有船只和橋梁,這就廢棄了先王的教導。周朝制度有規定說:‘植樹成行,以標明道路,設立郊外廬舍,等候過往客人。’國都有郊區牧場,邊境有客舍和迎候賓客的人,草澤有茂盛的野草,園林有樹林和水池,是用來防備災害的。其余的地方無不是種莊稼的土地,百姓沒有閑置不用的犁頭,田里沒有深草,不侵占農時,不使百姓拋下他們的農事。百姓優裕而無匱乏,安樂而不疲憊,國都里的工程都按照計劃進行了安排,縣里的百姓也按照次序輪番服役。現在在陳國,道路不能辨認,田地埋在荒草中間,莊稼長成而不收獲,百姓疲于為國君的享樂服役,這就拋棄了先王的法制。周朝的《秩官》篇有記載說:‘同等國家的賓客到達,關尹將這個消息報告國君,小行人持著符節前往迎接,候人為賓客引路,卿出郊外慰勞,門尹打掃城門,太祝主持祭祀,司里安排賓館,司徒調集徒役,司空視察道路,司寇糾察奸盜,虞人送進木材,甸人堆積柴薪,火師監督火燭,水師監督洗滌,膳宰送上熟食,廩人獻上谷物,司馬陳上草料,工師檢查車輛,百官各自將供應賓客的物品送來。’賓客入境好象回到家里一樣,所以大小賓客無不懷念主人的惠愛。要是大國的賓客到達,就按照等次加一等,更加恭敬。至于天子的使臣到達,就均由各部門主管官員主持接待事宜,上卿加以監督。如果天子巡視諸侯,就由國君親臨監督接待事宜。現在單朝雖然不才,在周室也有親族的名分,奉天于之命作為過路的賓客到達陳國,而掌管迎送賓客的官員沒有到場,這是蔑視先王的官職。先王的訓令有這樣的話:‘天理獎賞善良,懲罰邪惡。所以大凡我們治國,不要順從違背法度的事,不要趨于怠惰和荒淫,各自遵守法度,以承受上天的福佑。’現在陳侯不考慮延續后代的常理,拋棄自己的正妻和妃嬪,而帶領輔佐大臣到夏家去縱淫,不是褻瀆自己的同姓嗎?陳國是我們太姬的后代,拋棄國君的冠服而戴著楚冠外出,不是忽視法度嗎?這又一次觸犯了先王的訓令。對于從前先王的教導,努力去奉行,還恐怕從君位上跌下來,如果廢棄先王的教導,拋棄他的法度,蔑視他的官職,觸犯他的政令,將用什么來守護國家?處在大國中間,而沒有這四條,還能長久嗎?”
固定王六年,單襄王到楚國。八年,陳靈公在夏家被殺。九年,楚莊王領兵進入陳國。
網友關注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 晉公子重耳之亡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魏武將見匈奴使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臧哀伯諫納郜鼎
- 三人行賈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戊午上高宗封事
-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 五代史伶官傳序
-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魏其武安侯列傳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祭歐陽文忠公文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蘇秦以連橫說秦
- 罰人豬肉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郁離子哭壞宅
-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葛周割愛賞功臣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孫權喻呂蒙讀書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 歧路亡羊
- 山坡羊·驪山懷古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 上樞密韓太尉書
- 范仲淹有志天下
- 齊桓公下拜受胙
-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 養心莫善于寡欲
-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新三字經
-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陳藩愿掃除天下
- 螳螂捕蟬
- 夢游天姥吟留別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石崇與王愷爭豪
- 九牛壩觀抵戲記
- 《讀史方輿紀要》總敘
- 送李愿歸盤谷序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兩諍臣諫魏文帝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千秋歲·謫處州日作
- 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 峽江寺飛泉亭記
-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
- 齊人有一妻一妾
- 過小孤山大孤山
- 揚州慢·淳熙丙辛日
- 記王忠肅公翱事
-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 始得西山宴游記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觀于海者難為水
- 王翦請求良田美宅
- 召公諫厲王弭謗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精品推薦
- 臨高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4℃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宣城市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級,氣溫:27/21℃
- 曲麻萊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8/0℃
- 昌吉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1℃
- 響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16℃
- 射陽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0/18℃
- 富蘊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8/7℃
- 禮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8/15℃
- 格爾木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浮塵,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