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文言文>>東山經第四

東山經第四

樕山

東山經之首,曰樕之山①,北臨乾昧②。食水③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之魚④,其狀如犁牛⑤,其音如彘⑥鳴。

【注釋】

東山神①樕之山:山名,即今山東淄博市的石門山,又名黃山。

②乾昧:山名,一說應作“干時”,在今山東桓臺縣、博興縣境內。

③食水:水名,一說即時水,今名淄河,在淄博市附近。

④鳙鳙之魚:即鳙鳙魚,傳說中的一種魚。

⑤犁牛:雜色牛。一說即耕牛。

⑥彘:豬。

【譯文】

東山第一列山系的最北端的山名叫樕山,北連乾昧山。食水就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東北流入大海。食水中有很多鳙鳙魚,這種魚身形有些像犁牛,叫聲似豬哼。

藟山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①,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②出焉,東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師③。

【注釋】

①藟山:山名,在今山東中部,具體所指待考。

②湖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今山東青州市、壽光市一帶已經湮沒的清水泊。

③活師:指蝌蚪。

【譯文】

樕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山。這座山的山巔上有很多玉石,山坡下有很多金礦石。湖水就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東流去,匯入食水。湖水中有很多蝌蚪游來游去。

勃齊山

又南三百里,曰勃齊之山①,無草木,無水。

【注釋】

①勃齊之山:即勃齊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栒狀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勃齊山。山上沒有草木也沒有溪水。

番條山

又南三百里,曰番條之山①,無草木,多沙。減水②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魚③。

【注釋】

①番(fān)條之山:即番條山,山名,一說指今山東的沂山;一說指今山東淄博市博山區西南的鳳凰山。

②減水:水名,一說即今孝婦河。

③鳡(ɡǎn)魚:魚名,也叫黃鉆、竿魚等。體延長,亞圓筒形,長可達1米。青黃色,口大,眼小,性兇猛。

【譯文】

自勃齊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番條山,也是長年不長草木,這里堆滿了沙。減水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北流去,匯入大海。減水中有很多鳡魚。

姑兒山

又南四百里,曰姑兒之山①,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姑兒之水②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魚。

【注釋】

①姑兒之山:即姑兒山,山名,一說指今山東章丘市、鄒平縣界上的長白山;一說在今山東諸城市東南。

②姑兒之水:即姑兒水,水名,一說即今獺河。

【譯文】

再向南四百里是姑兒山,山上長著很多漆樹,山下長著很多桑樹和柘樹。姑兒水發源于姑兒山,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魚。

高氏山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①,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②。諸繩之水③出焉,東流注于澤,其中多金玉。

【注釋】

①高氏之山:即高氏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山東境內;一說在今安徽境內。

②箴(zhēn)石:可用來制針的石頭(箴:同“針”)。

③諸繩之水:即諸繩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再向南四百里是高氏山,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有很多適合制針的石頭。諸繩水發源于高氏山,向東流入湖澤,水中有很多金礦石和玉。

岳山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①,其上多桑,其下多樗②。濼水③出焉,東流注于澤,其中多金玉。

【注釋】

①岳山:山名,一說指文峰山,在今山東泰山的北面。

②樗(chū):臭椿樹。

③濼(luò)水:水名,源出今山東濟南市西南,向北流入古濟水(此段古濟水即今黃河)。

【譯文】

高氏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岳山。山巔有很多桑樹,山坡下有很多樗樹。濼水就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東流去,匯入大澤。濼水中有很多金礦石和玉石。

泰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①,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獸焉,其狀如豚②而有珠,名曰狪狪③,其鳴自④。環水⑤出焉,東流注于江⑥,其中多水玉⑦。

【注釋】

①泰山:山名,在今山東泰安市北,別稱岱、岱宗、岱岳,屬五岳中的東岳。

②豚(tún):小豬;也泛指豬。

③狪(tónɡ)狪:傳說中的一種獸。一說為野豬之類。

④(jiào):同“叫”,大聲呼喚。

⑤環水:水名,發源于泰山。

⑥江:應作“汶”,水名,一說指大汶河,源出今山東萊蕪市北。

⑦水玉:水晶。

【譯文】

獨山再向南三百里是泰山,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有很多金。山中有一種獸,形狀像豬,體內有珠子,名字叫狪狪,它的叫聲像在喊自己的名字。環水發源于泰山,向東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晶。

竹山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①,②于江,無草木,多瑤碧③。激水④出焉,而東南流注于娶檀之水⑤,其中多茈蠃。

【注釋】

①竹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當在今山東大汶河南岸。

②(cún):同“蹲”,指蹲踞。

③瑤碧:美玉和青綠色的玉石。

④激水:水名,一說即接水,今稱大清河。

⑤娶檀之水:即娶檀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泰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竹山。這座山雄踞江邊,山上光禿禿的,寸草不生,但有很多瑤碧玉。激水就發源于這座山,從山澗流出后便向東南流去,匯入娶檀水。激水可有很多紫色螺。

東山一經總括

凡東山經之首,自樕之山以至于竹山,三千六百里。其神①狀皆人身龍首。祠②:毛用一犬祈,③用魚。

【注釋】

①神:指山神。

②祠:祭祀。

③(èr):用牲血涂器祭神。

【譯文】

總計東山經首經中的山,從樕山到竹山,距離為三千六百里。這些山的山神的形狀都是人身龍首。祭祀他們的方法是:用一只狗做祭祀用的毛物進行祈禱,并把魚血涂在祭器上。

空桑山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①,北臨食水,東望沮吳②,南望沙陵③,西望湣澤④。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⑤,其名曰車令車令⑥,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水。

【注釋】

①空桑之山:即空桑山,山名,一說在今山東曲阜市北。

②沮(jū)吳: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③沙陵:沙丘。

④湣(mǐn)澤:水名,一說當指大小汶河匯合處的水澤。

⑤欽:通“吟”,指嘆息、呻吟。

⑥車令(línɡ)車令:傳說中的一種獸。一說指鬣(liè)羚,體棕黃色,體長可達15米以上,角短而彎曲,頸有鬣毛。

【譯文】

東山第二列山系最北端的山名叫空桑山。這座山北臨食水,東可眺望沮吳山,南可眺望沙陵,西可眺望湣澤。空桑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似牛,但全身毛紋似虎斑,吼叫聲似人呻吟。這種獸名叫車令車令。它的吼叫聲似叫喊自己的名字。這種野獸一旦出現,便預示天下將發生特大水災。

曹夕山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①,其下多榖而無水,多鳥獸。

【注釋】

①曹夕之山:即曹夕山,山名,在今山東境內,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空桑山再往南六百里有座山,名叫曹夕山。山坡下有很多構樹,但沒有水,卻有很多鳥獸。

嶧皋山

又西南四百里,曰嶧皋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堊②。嶧皋之水③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④,其中多蜃⑤珧⑥。

【注釋】

①嶧皋(yì ɡāo)之山:即嶧皋山,山名,一說指今嶧山,在山東鄒城市東南。

②堊(è):可用來涂飾的有色土。

③嶧皋之水:即嶧皋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④激女之水:即激女(一作“汝”)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⑤蜃(shèn):大蛤蜊。

⑥珧(yáo):即江珧,軟體動物,殼略呈三角形,表面蒼黑色,直立插入泥沙中,終生不再移動。

【譯文】

曹夕山再往西南四百里有座山,名叫嶧皋山。這座山的山巔有很多金礦石和玉石,山坡下有很多可用來涂飾墻壁的白色土。嶧皋水就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東流去,匯入激女水。水中有很多蜃和珧。

葛山尾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①之尾,無草木,多砥礪②。

【注釋】

①葛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疑為今江蘇邳(pī)州市西南的葛嶧(yì)山。

②砥礪(dǐ lì):磨刀石。

【譯文】

嶧皋山再往南經過五百里水路、三百里流沙,就到了葛山的尾端。這里沒有草木,光禿禿的,但有很多磨刀石。

葛山首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澧水①出焉,東流注于余澤②,其中多珠蟞魚③,其狀如肺而有四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④。

【注釋】

①澧(lǐ)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②余澤:水名,一說即徐澤,在今江蘇邳(pī)州市境內,現已湮。

③珠蟞(biē)魚:傳說中的一種魚。一說即中華鱉。

④癘(lì):瘟疫;也指惡瘡。

【譯文】

葛山的尾端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就到了葛山的首端。這里光禿禿的,寸草不生。澧水就發源于這里,流出山澗后便向東流入余澤。澧水中有很多珠蟞魚,這種魚形狀似肉脯團,長有四只眼睛和六只腳,腳爪子嵌有珠子。這種魚的味道酸中帶甜,人吃了這種魚可以醫治瘟疫。

余峨山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①,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芑②。雜余之水③出焉,東流注于黃水④。有獸焉,其狀如菟⑤而鳥喙⑥,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⑦,其鳴自⑧,見則螽⑨、蝗為敗。

【注釋】

①余峨之山:即余峨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可能在今江蘇徐州附近。

②芑(qǐ):應作“杞”。

③雜余之水:即雜余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④黃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⑤菟(tù):通“兔”,指兔子。

⑥喙(huì):鳥獸的嘴。

⑦犰狳(qiú yú):哺乳動物,身體分前、中、后三段,頭頂、背部、尾部和四肢有角質鱗片,中段的鱗片有筋肉相連接,可以伸縮。趾爪銳利,善于掘土。晝伏夜出,吃昆蟲、蟻和鳥卵等。

⑧(jiào):同“叫”,大聲叫喚。

⑨螽(zhōnɡ):即螽斯,一類昆蟲,身體綠色或褐色,善跳躍,有的對農作物有害。

【譯文】

葛山首端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余峨山。這座山的山巔生長著梓樹和楠樹,山坡下生長著荊棘和枸杞。雜余水就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東流入黃水。余峨山上生長有一種野獸,體形像兔,但卻有鳥一樣的嘴殼,眼睛似鴟鳥,尾巴似蛇,一見有人便裝死,這種獸名叫犰狳。它的吼叫聲就像是在叫喊自己的名字。這種獸一旦出現在哪里,便預示那里的田間將遭受蝗災。

杜父山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①,無草木,多水。

【注釋】

① 杜父之山:即杜父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杜父山,山中不長草木,有很多水。

耿山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①,無草木,多水碧②,多大蛇。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③,其鳴自④,見則其國有恐。

【注釋】

①耿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可能在今江蘇境內。

②水碧:指水晶。

③朱獳(rú):傳說中的一種獸。一說指赤狐。

④(jiào):同“叫”,大聲叫喚。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耿山,山中不長草木,有很多水晶,還有很多大蛇。山中有一種獸,形狀像狐貍,卻長著魚一樣的鰭,名字叫朱獳,它的叫聲像在喊自己的名字。它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就會發生令人恐慌之事。

盧其山

又南三百里,曰盧其之山①,無草木,多沙石。沙水②出焉,南流注于涔水③,其中多鶘④,其狀如鴛鴦而人足,其鳴自,見則其國多土功⑤。

【注釋】

①盧其之山:即盧其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江蘇境內。

②沙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今江蘇灌云縣大沙河。

③涔(cén)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④鶘(lí hú):一說即鵜(tí)鶘,鳥名,翅膀大,嘴長,嘴下有一個可存食的皮囊,羽毛大多白色,善于游泳和捕魚。

⑤土功:土木工程。

【譯文】

耿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盧其山。這座山上光禿禿的,沒有草木,遍地都是沙石。沙水就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南流入涔水。沙水中有很多鶘鳥。這種鳥形似鴛鴦,但卻長著一對人的腳,它的鳴叫聲就像是在叫喊自己的名字。這種鳥一旦出現在哪里,就預示哪個國家的百姓將遭受繁重的徭役。

姑射山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①,無草木,多水。

【注釋】

①姑射(yè)之山:即姑射山,山名,即古石孔山,在今山西臨汾西。

【譯文】

盧其山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姑射山。這座山上光禿禿的,寸草不生,但有很多水。

北姑射山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①,無草木,多石。

【注釋】

①北姑射(yè)之山:即北姑射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姑射山再往南經三百里水路,就到了北姑射山。這座山上光禿禿的,沒有一草一木,全都是石頭。

南姑射山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①,無草木,多水。

【注釋】

①南姑射(yè)之山:即南姑射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北姑射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南姑射山。這座山寸草不生,但有很多水。

碧山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①,無草木,多大蛇,多碧②、水玉③。

【注釋】

①碧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②碧:青綠色的玉石。

③水玉:水晶。

【譯文】

南姑射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碧山。這座山上光禿禿的,沒有草木生長,有很多巨蛇,還有很多青碧色的玉石和水晶石。

湮山

又南五百里,曰湮山①,南臨湮水②,東望湖澤③。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狗獆④,其名曰峳峳⑤,見則其國多狡客⑥。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⑦,見則其國多疫。

【注釋】

①湮(yīn)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可能指今安徽宿州市西北的睢陽山。

②湮(yīn)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可能指睢水,即今濉河,在睢陽山南面。

③湖澤: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④獆(háo):同“嗥”,指野獸吼叫。

⑤峳峳:傳說中的一種獸。一說指鵝喉羚,尾短,四肢細長,背部灰黃色,腹及臀部白色。

⑥狡客:狡猾的人。

⑦絜鉤:傳說中的一種鳥。一說指啄木鳥。

【譯文】

再向南五百里是湮山,它南面臨近湮水,東面可以看見湖澤。山中有一種獸,形狀像馬,長著羊一樣的眼睛,四只角,牛一樣的尾巴,發出的聲音像狗在嗥叫。它的名字叫峳峳。它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就會出現很多狡猾的人。山中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野鴨,長著鼠一樣的尾巴,擅長爬樹。它的名字叫絜鉤。它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就會多發瘟疫。

東山二經總括

凡東次二經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湮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①狀皆獸身人面載②觡③。其祠④:毛用一雞祈,嬰⑤用一璧,瘞⑥。

【注釋】

①神:指山神。

②載:同“戴”。

③觡(ɡé):麋(mí)鹿等的角。

④祠:祭祀。

⑤嬰:頸上的飾物。

⑥瘞(yì):埋葬。

【譯文】

縱觀東山第二列山系,自空桑山到湮山,綿延六千六百四十里。這些山神,身形都似野獸,但卻長著人樣的面孔,頭上還長著糜鹿似的角。祭祀這些山神時,將一只雞,同一塊玉器壁玉,埋在地下。

尸胡山

又東次三經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羊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獸焉,其狀如麋而魚目,名曰妴胡,其鳴自詨。

【譯文】

東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尸胡山,從山上向北可以望見羊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有茂密的酸棗樹。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麋鹿卻長著魚一樣的眼睛,名稱是妴胡,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岐山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①,其木多桃李,其獸多虎。

【注釋】

①岐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今陜西岐山縣東北有岐山,山狀如柱,亦稱天柱山,與此處所指不同。

【譯文】

尸胡山再往南經八百里水路,就到了岐山。山上生長著桃樹和李樹。出沒的野獸主要是虎。

諸鉤山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諸鉤之山①,無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廣員②百里,多寐魚③。

【注釋】

①諸鉤之山:即諸鉤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②員:同“圓”。

③寐魚:即魚未(wèi)魚,也叫嘉魚,形狀與鯉魚相似,鱗細。

【譯文】

岐山再往南經五百里水路,就到了諸鉤山。這座山上光禿禿的,寸草不生,遍地是沙子和石頭。這座山方圓百里,山中有水,水中有很多寐魚。

中父山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①,無草木,多沙。

【注釋】

①中父之山:即中父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諸鉤山再往南經七百里水路,就到了中父山。這座山上光禿禿的,遍地沙石,寸草不生。

胡射山

又東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①,無草木,多沙石。

【注釋】

①胡射之山:即胡射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日本境內。

【譯文】

中父山再往東經一千里水路,就到了胡射山。這座山很荒涼,沒有一草一木,遍地都是沙子和石頭。

孟子山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①,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②蒲③,其獸多麋鹿。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陽④,其中多鳣鮪⑤。

【注釋】

①孟子之山:即孟子(一作“于”)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②菌:指真菌,一類低等生物,不開花,沒有莖和葉子,不含葉綠素,靠寄生生活。如蘑菇、香菇、木耳等。

③蒲:即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淺水或池沼中,葉長而尖。

④碧陽: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⑤鮪(wěi):魚名,白鱘(xún)的古稱,又名象魚、劍魚、琴魚。體呈棱形,無鱗,頭大,口大,眼小,長如象鼻,鰓蓋膜發達,如象耳。

【譯文】

再向南走七百里水路,就到了孟子山。山中生長的樹木多為梓樹、桐樹、桃樹和李樹,草多為菌類和香蒲,獸多為麋鹿。這座山方圓百里,有一條水流從山上流出,名字叫碧陽,水中有很多鳣魚和白鱘。

跂踵山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①,廣員二百里,無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廣員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澤②,其中多蠵龜③。有魚焉,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之魚④,其名⑤自叫。

【注釋】

①跂踵(qǐ zhǒnɡ)之山:即跂踵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日本境內。

②深澤: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③蠵(xī)龜:也叫赤蠵龜,一種海龜,長約1米,背面褐色,雜有黃色紋,腹面淡黃,四肢呈槳狀。

④(ɡè)之魚:即給給魚,傳說中的一種魚。

⑤名:一說應作“鳴”。

【譯文】

孟子山再往南經五百里水路,是一片流沙地,再走五百里,便到了跂踵山。這座山方圓二百里,山上光禿禿的,沒有一草一木,但有很多巨蛇出沒。山上還有很多玉石。這座山上有個大澤,方圓約四十里,都是從地下奔涌而出的水。這個大澤名叫深澤,澤里有很多蠵龜。水中還有種魚,形狀似鯉魚,但長有六只爪,尾似鳥尾,這種魚名叫魚。這種魚不時發出叫聲,就像叫喊自己的名字。

踇隅山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①,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②。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③,其鳴自叫。

【注釋】

①踇(mǔ)隅之山:即踇隅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日本境內。

②赭(zhě):紅土。

③精精:獸名,一說指黃羊,體毛以棕黃為主,腹面白色,臀部有顯著白斑,四肢細長,善于奔跑。

【譯文】

跂踵山再往南經九百里水路,就到了踇隅山。這座山上有很多草木,還有很多金礦石、玉石,以及紅色的土。山上還有一種獸,身形似牛,但尾巴似馬。它名叫精精,就是根據它的叫聲起的。

無皋山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無皋之山①。南望幼海②,東望榑木③,無草木,多風。是山也,廣員百里。

【注釋】

①無皋(ɡāo)之山:即無皋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日本境內;一說可能是今山東青島嶗山。

②幼海:水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嶗山西南的膠州灣。

③榑(fú)木:即扶桑,傳說中的一種樹,據說日出于扶桑之下。

【譯文】

踇隅山再往南經五百里水路、三百里流沙,就到了無皋山。站在無皋山巔,往南可遠眺幼海,往東可遠眺扶桑。無皋山上寸草不生,經常刮風,黃沙彌漫,這座山方圓達百里左右。

東山三經總括

凡東次三經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無皋之山,六千九百里。其神①狀皆人身而羊角。其祠②:用一牡羊③,米④用黍。是神也,見則風雨水為敗。

【注釋】

①神:指山神。

②祠:祭祀。

③牡羊:公羊。

④米:一說應作“糈”。

【譯文】

縱觀東山第三列山系,北自尸胡山,南到無皋山,綿延六千九百里。這九座山的山神,身形都似人,但都長有羊角。祭祀這些山神時,牲畜用一只公羊,精米用黍米。這九座山的山神,一旦什么時候出現,就會有暴風驟雨,就會有水災毀壞農作物。

北號山

又①東次四經之首,曰北號之山②,臨于北海③。有木焉,其狀如楊,赤華,其實如棗而無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瘧④。食水⑤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⑥,名曰猲狙⑦,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⑧,亦食人。

【注釋】

①又:此為衍字。

②北號之山:即北號山,山名,一說應為今小清河畔一丘阜,臨于山東北面的萊州灣。

③北海:水名,一說這里指今萊州灣。

④瘧:指瘧疾,一種周期性發冷發燒的傳染病。

⑤食水:水名,一說指小清河。

⑥豚(tún):小豬;也泛指豬。

⑦猲狙(ɡéjū):一說應作“獦狚(ɡé dàn)”,傳說中的一種獸。一說即豺狗,又名紅狼。

⑧鬿(qí)雀:傳說中的一種鳥。一說即胡兀鷲,一種大型猛禽。

【譯文】

東部第四列山系最北端的山名叫北號山,這座山瀕臨北海。山上生長有一種樹木,形狀似楊樹,花是紅色的,果實似棗,但果實里沒長核,味道酸中帶甜,吃了這種果實就可以防治瘧疾。食水就發源于北號山,從山澗流出后便向東北流入大海。北號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似狼,腦袋是紅色的,眼睛似鼠,不時發出如小豬一樣的叫聲。這種野獸名叫猲狙,是一種吃人獸。北號山上還有一種鳥,身形似雞,腦袋是白色的,腳似鼠,爪子似虎。這種鳥名叫鬿雀,這種鳥也吃人。

旄山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①,無草木。蒼體之水②出焉,而西流注于展水③,其中多魚羞魚④,其狀如鯉而大首,食者不疣。

【注釋】

①旄(máo)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河北張家口北;一說在今山東境內。

②蒼體之水:即蒼體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為今河北洋河的支流;一說可能是流經山東濰坊市區的濰坊西河。

③展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④魚羞(qiū)魚:魚名,一說指海鲇(nián),體長可達15米,頭大,略扁平,眼小,無鱗。

【譯文】

北號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旄山。這座山上連一棵草都沒有,光禿禿的。蒼體水就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西流入展水。蒼體水中有很多魚羞魚。這種魚形似鯉魚,魚頭較大。人吃了這種魚就不會長贅疣。

女烝山

又東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①,其上無草木。石膏水②出焉,而西注于鬲水③,其中多薄魚④,其狀如鳣⑤魚而一目,其音如歐⑥,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

①女烝(zhēnɡ)之山:即女蠶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山東臨朐(qú)縣的石膏山;一說在今河北大名縣一帶。

②石膏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③鬲(ɡè)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④薄魚:傳說中的一種魚。

⑤鳣(shàn):通“鱔”,指黃鱔。

⑥歐:通“嘔”,指嘔吐。

【譯文】

東始山再往東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女烝山。這座山上光禿禿的,沒生長一草一木。石膏水就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往西流去,匯入鬲水。石膏水中有很多薄魚,形狀很像黃鱔,但只長有一只眼睛,不時發出如人嘔吐的聲音。一旦發現這種魚,便預示天下將有大旱出現。

欽山

又東南二百里,曰欽山①,多金玉而無石。師水②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澤③,其中多魚羞魚,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④,其名曰當康⑤,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⑥。

【注釋】

①欽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山東境內;一說在今江蘇境內。

②師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③皋(ɡāo)澤: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④牙:這里指長牙或獠牙。

⑤當康:傳說中的一種獸。

⑥穰(ránɡ):豐收。

【譯文】

女烝山再往東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欽山。這座山上有很多金礦石和玉石。師水就發源于這座山。師水流出山澗后便向北流入皋澤。師水中有很多魚羞,還有很多帶有花紋的貝。欽山上生長有一種野獸,形似小豬,長著牙,它名叫當康,叫聲就像在叫自己的名字。這種野獸一旦出現,就預示天下將有好收成。

子桐山

又東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①。子桐之水②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澤③。其中多魚④,其狀如魚而鳥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

①子桐之山:即子桐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山東境內;一說在今山西境內。

②子桐之水:即子桐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可能是今山東的濰河;一說是今山西的瀟河。

③余如之澤:即余如澤,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④(huá)魚:傳說中的一種魚。

【譯文】

欽山再往東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子桐山。子桐水就發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西流入余如澤。子桐水中有很多骨魚魚。這種魚長有一對鳥翅膀,在水面飛上飛下,且閃閃發光,不時還發出如鴛鴦一樣的叫聲。這種魚一旦出現,便預示有嚴重的旱災出現。

剡山

又東北二百里,曰剡山①,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彘②而人面,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③,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注釋】

①剡(shàn)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山東境內。

②彘(zhì):豬。

③合窳(yǔ):傳說中的一種獸。一說是一種黃色野豬。

【譯文】

子桐山再往東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剡山。這座山上有很多金礦石和玉石。這座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似豬,但長著一副人樣的面孔,全身是黃色的,尾巴是紅色的。這種野獸名叫合窳,叫聲如嬰兒哭聲。這是一種吃人獸,也吃蟲和蛇。這種野獸一旦出現,天下將有嚴重水災危害百姓。

太山

又東二百里,曰太山①,上多金玉、楨木②。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③,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鉤水④出焉,而北流注于勞水⑤,其中多魚羞魚。

【注釋】

①太山:山名,一說指東泰山,在今山東臨朐(qú)縣東南;一說即今東岳泰山。

②楨(zhēn)木:即女貞,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葉卵形,開白色花,果實橢圓形。

③蜚(fěi):傳說中的一種獸。

④鉤水:水名,在今山東境內,具體所指待考。

⑤勞水:水名,一說可能是今堯河。

【譯文】

剡山再向東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太山。太山上有很多金礦石和玉石,還生長有很多楨樹。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似牛,腦袋是白色的,只長有一只眼睛,尾巴似蛇。它名叫蜚。這種野獸在水中行走,水便要枯竭;在草中行走,草便會枯死。它一旦出現,天下就將發生瘟疫災害。鉤水就發源于太山上,從山澗流出后便向北流去,匯入勞水。鉤水中有很多魚羞魚。

東山四經總括

凡東次四經之首,自北號之山至于太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譯文】

縱觀東部第四列山系,自北號山至太山,綿延一千七百二十里。

東山經總括

右東經之山志,萬八千八百六十里。

【譯文】

以上所述東部山系,綿延一萬八千八百六十里。

【評析】

東山經包括東山一經、東山二經、東山三經、東山四經四篇,記述了主要位于中國東部的一系列山,以及發源于這些山的河流,在這些山上生長的植物、動物及其形狀、特點,出產的礦物,掌管這些山的山神的形狀,祭祀這些山神的方法(《東次四經》除外)等。東山經中記述的山,除了極少數,絕大部分山的具體位置都難以考定,但它們大致位于今山東、安徽、江蘇、河北境內及東部海域中。

網友關注

文言文搜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昌市| 佛冈县| 红河县| 庆城县| 乌鲁木齐县| 凤阳县| 公安县| 利津县| 海城市| 秀山| 公安县| 陵川县| 尚志市| 根河市| 定边县| 剑河县| 时尚| 镶黄旗| 南江县| 成武县| 铁力市| 古浪县| 横山县| 黑山县| 大悟县| 琼海市| 洛川县| 枣阳市| 镇原县| 棋牌| 弥渡县| 潍坊市| 南郑县| 农安县| 佛学| 开封市| 略阳县| 玉屏| 诸暨市| 合山市|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