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六韜》的作者與成書時間
《六韜》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在宋代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相傳為姜太公呂望所撰。但據歷代學者考證,其書并非殷周時賜的作品,而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寫成的。那么,《六韜》究竟是什么時期的作品呢?《六韜》之名,最早見于《莊子》一書中的《雜篇·徐無鬼》,其中記載戰國初魏武侯的宰臣女商自稱:“吾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版六弢。”《莊子》一書,一般認為是莊子門人或后學所作,時間不晚于戰國后期,說明當時這部書已經存在于世。《漢書·藝文志》儒家類著錄有“周史六弢六篇”,下注:“惠、襄之間,或曰周顯王時,或曰孔子問焉。”這里提到的三個成書時間,而周顯王時正當戰國中期,唐顏師古注指出,《周史六弢》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弢字與韜字同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71 年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前期古墓中出土的漢簡中;有《六韜》等書。其中的《文韜》、《武韜》、《龍韜》等內容、與傳世本《六韜》基本相同,1973 年河北定縣漢墓出土的竹簡中,也有《六韜》的內容。這一實物資料有力地證明了此書在西漢前期己廣為流行。
再從《六韜》本身的內容看,書中比較詳細地論述了騎兵作戰的戰術、騎兵選拔的方法,以及騎兵同步兵、車兵協同作戰等問題。而騎兵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大量出現于戰場,是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后。趙武靈主生活于戰國晚期,與周顯王為同一個時代的人物。因此,具體反映和論述了騎兵戰術的《六韜》,不可能出現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而只能產生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后。《六韜》之中還提到了多種鐵制兵器。眾所周知,我國自戰國時開始進入鐵器時代,這說明《六韜》只能產生于戰國時期。另外,《六韜》中所論述的軍事訓練等問題,與戰國晚期的《尉繚子》等典籍反映的情況基本一致,說明其成書時代也是大致相同的。
由上述可知,《六韜》是戰國晚期的作品,當無疑義。作者之所以假托為“周呂望撰”,不過是想借重太公之各以廣流傳而已。
二、《六韜》各卷內容及其內在邏輯關系
《六韜》之“韜”,與“弢”字相通,原為“弓套’之意,含有深藏不露之意,引申為謀略。“六韜”,就是六種秘密謀略,即論述戰爭問題的六種韜略。全書以太公同文王、武王問答的形式寫成,分六卷,共六十篇。
第一卷為《文韜》,包括“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等十二篇。第二卷為《武韜》;包括“發啟”、“文啟”、“文伐”、“順啟”、“三疑”等五篇。第一卷和第二卷主要論述的是戰略問題。《六韜》的戰略思想包含兩個層次:一是通過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手段實現政治目的的“全勝戰略”,這是高層次的戰略。二是通過軍事斗爭贏得戰爭勝利以實現政治目的的軍事戰略,這是相對低層次的戰略。
關于“全勝戰略”,《六韜》指出:“全勝不斗,大兵無創”(《發啟》)。并進而強調,要實現這種不戰而勝的“全勝戰略”,必須以強大的政治、經濟實力作后盾,建立在國富兵強的基礎之上。為此,提出了一套實現全勝戰略的措施。在經濟上,指出要大力發展“三寶”,即“大農”、“大工”、“大商”,充實經濟實力,打好取得戰爭勝利的物質基礎。在政治上,爭取
民心,愛護民眾,取得舉國上下的支持。在外交上。提出了“文伐”十二法,列舉了分化、瓦解、離間敵人的各種方法。《六韜》認為,強大的實力只是為戰勝敵人提供了可能,當這種全勝戰略難以實現政治目的時,就要采取軍事進攻的方式。即在考慮和制定戰略時,不能僅僅依賴“兵不接刃而敵降服”的全勝戰略,還要制定立足于戰場勝負的軍事戰略。
在軍事戰略上,主張正確判斷戰略形勢,在全面準確地了解敵情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戰略決策,進行集中統一的戰略指揮,實行巧妙的戰略偽裝,隱蔽啟己的戰略企圖,適時把握戰略時機,正確選擇主要戰略方向等。
《六韜》不僅論述了全勝戰略和軍事戰略,還進一步闡明了全勝戰略和軍事戰略之間的關系,認為全勝戰略是軍事進攻的準備和前提條件,只有綜合運用全勝戰略和軍事進攻,才能達成戰勝敵人的戰略目的。在《文伐》篇中這樣寫道:“十二節備,乃成武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見,乃伐之,”這種把進行“文伐”的全勝戰略同進行“武伐”的軍事戰略緊密聯系起來的論述,使古代戰略思想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
任何戰略的實現,都離個開一定的物質基礎和主要手段。軍事戰略賴以實現的物質基礎和主要手段是武裝力量。《六韜》在第一卷和第二卷中論述了戰略的有關問題后,緊接著在第三卷中便闡明了武裝力量建設的有關問題。第三卷《尤韜》。包括“王翼”、“論將”、“選將”、“立將”、“將威”、“勵軍”、“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征”、“農器”等十三篇。在本卷中,除了論述信賞明同、以法治軍以及重視武器裝備等問題外,重點闡述了將帥問題。
將帥是軍隊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因為,將帥作為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其水平的高低,對軍隊本身的建設、戰爭的勝負,乃至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興盛衰亡,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六韜》用了大量篇幅,從各個方面論述了選拔和考察將帥的方法,將帥所應具備的品格、知識、才能等等,從而使有關將帥的理論更加詳盡、系統和全面。
軍隊建設的目的是為了作戰,而要奪取作戰的勝利、離不開一定的作戰指導原則和方法。因此,《六韜》從第四卷開始,用了三卷的篇幅,詳盡論述了各種條件下的具體戰法。
第四卷《虎韜》,包括“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道”、“略地”、“火戰”、“壘虛”等十二篇,主要論述了在一般地形條件下的作戰指導原則和戰法。
戰國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軍事領域也隨之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作戰地域擴大,戰場已從過去的平原曠野等一般地形擴展到山地、叢林、水澤等特殊地形。因此,在第四卷論述了上般地形條件下的作戰原
則和戰法之后,緊接著在第五卷《豹韜》“林戰”、“突戰”、“敵強”、“敵武”、“鳥云山兵”、“鳥云澤兵”、“少眾”、“分險”等八篇中,著重論述了各種特殊地形條件下的作戰指導原則和戰法。
戰國時期軍事領域的另一個重大變化是產生了新的兵種, 步兵和騎兵逐漸從車兵中分化出來而成為獨立的兵種。因此,如何組建步兵、騎兵、車兵以及在戰斗中如何使騎、步、車三個兵種協同配合作戰,已成為一個重大的課題。因此,在第四、第五卷分別論述了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下的作戰原則和方法后,在第六卷《犬韜》“分合”、“武鋒”、“練士”、“教戰”、
“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車”、“戰騎”、“戰步”等十篇中,論述了車、騎兵的組編以及各兵種的作戰特點和協同作戰的原則和方法。總之,《六韜》用了三卷的篇幅,廣泛論述了各種作戰形式的戰術問題,其篇幅之大,范圍之廣,分析之詳盡具體,在先秦兵書中是絕無僅有的。
由上述可見,《六韜》一書內容豐富,論述詳瞻,涉及到了當時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面,從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兵學體系,堪稱先秦軍事著作中的集大成之作,在不少問題上,具有獨創性的啟迪意義。它的問世,充實了我國軍事理論寶庫,標志著我國先秦軍事思想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在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軍事思想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六韜》的影響和流傳
《六韜》的重要價值,引起了歷代兵家的高度重視,被譽為兵家始祖,其中不少觀點,常被后世談兵者所引用。司馬遷曾說:“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謀,皆宗大公為本謀”(《史記·齊大公世家》)。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張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史記·留侯世家》)。所謂“太公兵法”,據考證就是《六韜》。三國時的劉備、諸葛亮、孫權等人,都很重視《六韜》,并把它作為向臣僚和子弟推薦的書目之一。宋神宗時設立武學,刊定《武經七書》,作為武學學員的必讀書目,其中之一就是《六韜》。
人們不僅學習和運用《六韜》,還對它展開了研究。歷史上對《六韜》進行注釋、集釋、匯解的,不乏其人。據不完全統計,這類著述自唐以后約有近百種,僅明代就達四十多種。可見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目前存世的《六韜》版本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宋元豐年間何去非校定的《武經七書》本,朱服校刊的《武經七書》本,涵芬樓《續古逸叢書》影印宋刊《武經七書》本,明嘉靖十年施德刊《校定武經七書》本,清乾隆間《四庫全書》抄本,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宋抄本,掃葉山房石印《百子全書》本,等等。
《六韜》不僅在中國,在國外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六韜》很早就傳到國外,十六世紀時開始譯成外文,僅日本對《六韜》進行翻譯、注解、評點的著作就達四十余種。此外還傳人朝鮮、越南等國,有朝文、越南文譯本多種刊行。
毛元佑
一九九四年八月于北京
網友關注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郁離子哭壞宅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戊午上高宗封事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山坡羊·驪山懷古
- 范仲淹有志天下
- 孫權喻呂蒙讀書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峽江寺飛泉亭記
- 罰人豬肉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
- 祭歐陽文忠公文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蘇秦以連橫說秦
- 兩諍臣諫魏文帝
-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齊桓公下拜受胙
- 上樞密韓太尉書
- 千秋歲·謫處州日作
- 五代史伶官傳序
- 記王忠肅公翱事
-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 王翦請求良田美宅
- 夢游天姥吟留別
-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 過小孤山大孤山
- 齊人有一妻一妾
- 晉公子重耳之亡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 螳螂捕蟬
- 養心莫善于寡欲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陳藩愿掃除天下
-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 《讀史方輿紀要》總敘
-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魏武將見匈奴使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觀于海者難為水
- 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送李愿歸盤谷序
- 始得西山宴游記
-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 九牛壩觀抵戲記
- 歧路亡羊
- 臧哀伯諫納郜鼎
- 三人行賈
- 揚州慢·淳熙丙辛日
- 葛周割愛賞功臣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 魏其武安侯列傳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新三字經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 召公諫厲王弭謗
- 石崇與王愷爭豪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精品推薦
- 臨高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4℃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宣城市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級,氣溫:27/21℃
- 曲麻萊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8/0℃
- 昌吉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1℃
- 響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16℃
- 射陽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0/18℃
- 富蘊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8/7℃
- 禮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8/15℃
- 格爾木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浮塵,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