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第二
黃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①,養正命②,娛耳目,供鼻口,焦然膚色皯黣③,昏然五情爽惑④。又十有五年,憂天下之不治,竭聰明⑤,進智力⑥,營百姓⑦,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黃帝乃喟然贊曰⑧:“朕之過淫矣⑨。養一已其患如此,治萬物其患如此。”于是放萬機⑩,舍宮寢,去直侍(11),徹鐘懸(12),減廚膳,退而間居大庭之館(13),齋心服形(14),三月不親政事。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15),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國無師長(16),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17),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18),指擿無痟癢(19)。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云霧不硋其視(20),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21),山谷不躓其步(22),神行而已。黃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23),告之曰:“朕閑居三月,齋心服形,思有以養身治物之道,弗獲其木。疲而睡,所夢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24)。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25),天下大治,幾若華胥氏之國,而帝登假(26)。百姓號之(27),二百余年不輟。
【注釋】
①喜天下戴己——王叔岷:“《路史后記》五注引‘戴’上有‘之’字,當從之。‘喜天下之戴己’與下文‘憂天下之不治’句法一律。《藝文類聚》十一引‘戴’上亦有‘之’字。”戴,擁護,尊奉。
②養正命——俞樾:“正當為生。”
③焦然肌色皯黣——焦,一本作“燋”,二字通用。焦然,枯焦的樣子,面色黃黑。皯,音 gǎn(桿),面色枯焦黝黑。黣,音 měi(每),面色晦黑。《釋文》云:“《埤蒼》作 ,同音每,謂木傷雨而生黑斑點也。皯黣亦然也。”“肌色一作顏色。”
④五情爽惑——五情,喜、怒、哀、樂、怨,亦泛指人的感情。《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五情愧赧。”劉良注:“五情,喜、怒、哀、樂、怨。”爽惑,爽然迷惑,空虛恍傷,心緒迷亂。
⑤聰明——聰,聽力。明,視力。
⑥進智力——《釋文》:“進,音盡。”智,指智力。力,指體力。
⑦營——治理。《詩·小雅·黍苗》:“召伯營之。”鄭玄箋:“營,治也。”下文“養一己其患如此,治萬物其患如此,”,“養一己”與上文“養正命”相應,“治萬物”與“營百姓”相應,知營意為治。
⑧喟然贊曰——喟然,嘆息的樣子。贊,張湛注:“贊當作嘆。”《釋文》:“贊音嘆。”
⑨朕之過淫矣——朕,古人自稱之詞,自秦始皇始,專用為皇帝自稱。過,過錯。淫,張湛注:“淫當作深。”《釋文》:“淫音深。”
⑩放——放棄。
(11)直侍——直,通“值”,當值,指值班官吏。侍,指侍從。
(12)徹鐘懸——徹,通“撤”,撤除。《左傳·宣公十二年》:“軍衛不徹。”注:“徹,去也。”鐘懸,指懸掛的鐘磐之類的樂器。(13)間——
《釋文》:“間音閑。”意亦為閑。
(14)齋心服形——齋心,清除心中雜念。服形,降服形體欲望。張湛注:“心無欲則形自服矣。”盧重玄解:“齋肅其心,退伏其體。”
(15)斯齊——張湛注:“斯,離也。齊,中也。”周克昌云:“‘齊’通‘臍’。以臍居腹之中部,故引申為‘中’或‘中央’之義。”
(16)師——一本作“帥”。當以“師”為正。
(17)惜——王重民:“‘惜’當作“憎’,字之誤也。”“《御覽》七十九引正作‘憎’。”王叔岷:“范致虛解:‘都無所愛憎,故其心無所知。’是所見本‘惜’亦作‘憎’。”
(18)斫撻——斫,音 zhuo(酌),砍。撻,打。
(19)指擿無痟癢——擿,音 zh(至),搔爬。痟,音 xiāo(消),疼
ì痛。
(20)硋——音 ài(礙),同“礙”。
(21)滑——音 gǔ(骨),擾亂。通“汩”(gǔ)。一本作“汩”。
(22)躓——音 zh(至),阻擋,妨礙。
ì
(23)天老、力牧、太山稽——張湛注:“三人,黃帝相也。”
(24)情——此處“情”字亦當訓“欲”,與《天瑞篇》“壽者人之情”的“情”字相同。參見“林類年且百歲”節注⑧。
(25)又二十有八年——《釋文》:“一本作三十有八年。”《集釋》:“《路史后記》五注引作‘四十八年’,《事文類聚后集》二一引作‘二十有九年’。”
(26)登假——同“登遐”。古代帝王死亡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孔穎達疏:“登,上也;假,已也。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
(27)號——音 háo(豪),哭。
【譯文】
黃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因天下百姓擁戴自己而十分高興,于是就保養身體,興歌舞娛悅耳目,調美味溫飽鼻口,然而卻弄得肌膚枯焦,面色霉黑,頭腦昏亂,心緒恍惚。又過了十五年,因憂慮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盡全部精力,增進智慧和體力,去治理百姓,然而同樣是肌膚枯焦,面色霉黑,頭腦昏亂,心緒恍惚。黃帝長嘆道:“我的錯誤真是太深了。保養自己的毛病是這樣,治理萬物的毛病也是這樣。”于是他放下了紛繁的日常事務,離開了宮殿寢室,取消了值班侍衛,撤掉了鐘磐樂器,削減了廚師膳食,退出來安閑地居住在宮外的大庭之館,清除心中雜念,降服形體欲望,三個月不過問政治事務。有一天,他白天睡覺時做夢,游歷到了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的西方,臺州的北方,不知離中國有幾千萬里,并不是乘船、坐車和步行所能到達的,只不過是精神游歷而已。那個國家沒有老師和官長,一切聽其自然罷了。那里的百姓沒有嗜好和欲望,一切順其自然罷了。他們不懂得以生存為快樂,也不懂得以死亡為可惡,因而沒有幼年死亡的人;不懂得私愛自身,也不懂得疏遠外物,因而沒有可愛與可憎的東西;不懂得反對與叛逆,也不懂得贊成與順從,因而沒有有利與有害的事情。沒有什么值得偏愛與吝借的,也沒有什么值得畏懼與忌諱的。他們到水中淹不死,到火里燒不壞。刀砍鞭打沒有傷痛,指甲抓搔也不覺酸癢。乘云升空就像腳踏實地,寢臥虛氣就像安睡木床。云霧不能妨礙他們的視覺,雷霆不能搗亂他們的聽覺,美丑不能干擾他們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擋他們的腳步,一切都憑精
神運行而已。黃帝醒來后,覺得十分愉快而滿足,于是把大臣天老、力牧和太山稽叫來,告訴他們說:“我安閑地在家中住了三個月,清除了心中的雜念,降服了形體的欲望,專心考慮能夠保養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卻仍然得不到這種方法。后來我因疲倦而睡覺,做了一個這樣的夢。現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觀的欲望去追求的。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卻不能用語言來告訴你們。”又過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幾乎和華胥氏之國一樣,而黃帝卻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斷過。
【原文】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①,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谷;心如淵泉②,形如處女;不偎不愛③,仙圣為之臣④;不畏不怒⑤,愿愨為之使⑥;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斂,而已無愆⑦。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四時常若⑧,風雨常均,字育常時⑨,年谷常豐;而土無札傷⑩,人無夭惡,物無疵厲(11),鬼無靈響焉(12)。
【注釋】
①列姑射之山在海河洲中——此段文字大意又見《山海經·海內北經》與《莊子·逍遙游》中。
②淵泉——深泉。《詩·邶風·燕燕》:“其心塞淵。”孔穎達疏:“其心誠實而深遠也。”
③偎——張湛注:“偎亦愛也。”
④仙圣——張湛注:“仙,壽考之跡;圣,治世之名。”
⑤畏——張湛注:“畏,威也。”
⑥愿愨——愿,謹慎老實。愨,音 què(確),誠篤忠厚。
⑦愆——音 qiān(牽),張湛注:“愆,蹇乏也。”指困難缺乏。
⑧若——張湛注:“若,順也。”
⑨字——養育。《左傳·昭公十一年》:“其僚無子,使字敬叔。”注:“字,養也。”
⑩札——因遭瘟疫而早死。本文指損傷。
(11)疵厲——疵厲,災害,疾病。
(12)靈響——妖異作怪。
【譯文】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住著神人,呼吸空氣,飲用露水,不吃五谷;心靈似深山的泉水,形貌似閨房的少女;不偏心不私愛,仙人和圣人做他的群臣;不威嚴不憤怒,誠實與忠厚的人替他辦事;不施舍不恩惠,外界的事物都自己滿足;不積聚不搜括,自己的用品一點也不缺乏。陰陽二氣永遠調和,太陽月亮永久明亮,春夏秋冬年年有序,風霜雨雪季季適當,孕育生長時時合節,五谷雜糧歲歲滿倉;而土地未被傷害,人民不會夭殤,萬物沒有殘疾,鬼魅不興風作浪。
【原文】
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月不省舍①。因間請薪其術者②,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③,列子又不命④。尹生退。數月,意不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曩章戴有請于子⑤,子不我告⑥,固有憾于子⑦。今復脫然⑧,是以又來。”列子曰:“曩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姬⑨!將
告汝所學于夫子者矣⑩。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 11,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 12。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 13,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 14。七年之后,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15。九年之后,橫心之所念 16,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 17。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 18。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干殼。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 19?今女居先生之門,曾未浹時 20,而慰憾者再三。女之片體將氣所不受,汝之一節將地所不載。履虛乘風,其可幾乎 21?”尹生甚怍 22,屏息良久,不敢復言。
【注釋】
①省——音 xǐng(醒),察看。
②間——《釋文》:“間,音閑。”意亦為閑。蘄——祈求。
③懟——音 du(隊),怨恨。
ì
④不命——《釋文》作“又不與命”。意為不表態。
⑤曩——音 nǎng,以前。章戴——張湛注:“章戴,尹生名。”
⑥子不我告——猶“子不告我”。
⑦憾——恨。
⑧脫然——疾病痊愈的樣子。本文指解除了怨恨。
⑨姬——音 jū(居)。張湛注:“姬,居也。”指坐下來。
⑩夫子——張湛注:“夫子謂老商。”
11 若人——張湛注:“若人謂伯高。”
12 眄——音 miǎn(免),斜視。
13 庚——張湛注:“庚當作更。”《集釋》:“吉府本‘庚’作‘更’,”《釋文》:“庚音更,居行切,益也,下同。”
14 夫子始一解顏而笑——張湛注:“是非利害,世間之常理;任心之所念,任口之所言,而無矜吝于胸懷,內外如一,不猶逾于匿而不顯哉?欣其一致,聊寄笑焉。”
(15)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張湛注:“夫心者何?寂然而無意想也;口者何?默然而自吐納也。若順心之極,則無是非;任口之理,則無利害。道契師友,同位比肩,故其宜耳。”
(16)橫_——音 hēng,放縱。
(17)內外進矣——張湛注:“心既無念,口既無違,故能恣其所念,縱其所言。體道窮宗,為世津粱。終日念而非我念,終日言而非我言。若以無念為念,無言為言,未造于極也。所謂無為而無不為者如斯,則彼此之異,于何而求?師資乏義,將何所施?故曰內外盡矣。”則“進”應讀為“盡”。
(18)無不同也——盧重玄解:“眼、耳、口、鼻不用其所能,各任之而無心,故云無不同也。”
(19)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張湛注:“夫眼、耳、鼻、口,各有攸司。令神凝形廢,無待于外.則視聽不恣眼、耳,臰味不賴鼻、口,故六藏七孔,四肢百節,塊然尸居,同為一物,則形奚所倚?足奚所履?我之乘風,風之乘我,孰能辨也?”
(20)浹時——浹,音 jiā(夾),周匝。浹時,一個時辰,等于現在的 2小時。
(21)幾——希望。《史記·晉世家》:“毌幾為君。”索隱:“兒,望也。”
(22)怍——音 zuò(坐),慚愧。
【譯文】
列子拜老商氏為師,以伯高子為友,把兩人的所有本領部學到了手,然后乘風而歸。尹生聽說了,便來跟列子學習,并和列子住到一起,好幾個門都下回去看望家人。他趁列子閑暇時,請求學習他的法術,往返十次,列子十次都沒有告訴他。尹生有些生氣,請求離開,列子也不表態。尹生回家了。幾個月后,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學習。列子問:“你為什么來去這么頻繁呢?”尹生說:“以前我向您請教,您不告訴我,本來有些怨恨您。現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來了。”列子說:“過去我以為你通達事理,現在你的無知竟到了如此程度嗎?坐下!我打算把我在老師那里學習的情況告訴你。自從我拜老商氏為師、以伯高子為友,三年之內,心中不敢計較是與非,嘴上不敢談論利與害,然后才得到老師斜著眼睛看我一下罷了。又在兩年之內,心中(比學道前)更多地計較是與非,嘴上更多地談論利與害,然后老師才開始放松臉面對我笑了笑。又在兩年之內,我順從心靈去計較,反而覺得沒有什么是與非;順從口舌去談論,反而覺得沒有什么利與害;老師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塊席子上。又在兩年之內,我放縱心靈去計較,放縱口舌去談論,但所計較與談論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別人的是非利害呢;并且也不知道老商氏是我的老師,伯高子是我的朋友;這時身內身外都忘得一干二凈了。從此以后,眼睛就像耳朵一樣,耳朵就像鼻子一樣,鼻子就像嘴一樣,沒有什么區別了。心靈凝聚,形體消失,骨肉全部融化了;感覺不到身體依靠著什么,兩腳踩著什么,隨風飄游四方,就像樹葉與干燥的皮殼一樣。竟然不知道是風駕馭著我呢,還是我駕馭著風啊!現在你在老師的門下,還不到一個時辰,便怨恨了好幾次。你的一片膚體也不會被元氣所接受,你的一根肢節也不會被大地所容納。腳踏虛空,駕馭風云,又怎么能辦得到呢?”尹生非常慚愧,好長時間不敢大聲出氣,也不敢再說什么。
【原文】
列子問關尹曰①:“至人潛行不空②,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請問何以至于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③。姬!魚語女④。凡有貌像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也?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⑤。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夫得是而窮之者,焉得而正焉?彼將處乎不深之度⑥,而藏乎無端之紀,游乎萬物之所終始。壹其性,養其氣,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⑦。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郤⑧,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墜于車也,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弗知也,墜亦弗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是故遌物而不慴⑨。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子天乎⑩?圣人藏于天,故物莫之能傷也。
【注釋】
①關尹——《釋文》:“關尹,關令尹喜,字公度,著書九篇。”楊伯峻:“今本《關尹子》一卷,九篇,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疑為孫定(南宋人)依讬,《四庫提要》則云‘或唐五代間方士解文章者所為也’。”
②至人——道木最高的人。空——《集釋》:“《道藏》江遹本、宋徽
宗本‘空’并作‘窒’。作‘窒’者是也。”俞樾:“《釋文》曰,‘空一本作窒’,當從之。《莊子·達生篇》正作‘不窒’。”窒,指窒息。
③列——《釋文》:“列音例。”
④魚語女——張湛注:“魚當作吾。”《釋文》云:“魚音吾。”女,即汝,你。
⑤是色而已——楊伯峻:“‘色’上脫‘形’字,當作‘是形色而已’。‘形色’承上文‘貌像聲色’而言。注引向秀曰‘同是形色之物耳’,則向所注《莊子》本有‘形’字。江南古《藏》本《莊子》正作‘是形色而已’,當據正。說本奚侗《莊子補注》。”
⑥深——張湛注:“深當作淫。”《釋文》:“深音淫。”
⑦造——到,至。《釋文》:“造,至也。”
⑧郤——音 x(隙),通“隙”,空隙。
ì
⑨遌——音 è(鄂),遇到。慴— — 即懾,音 shè,害怕。
⑩而況得全于天乎——張湛注:“向秀曰:得全于天者,自然無心,委順理也。”
【譯文】
列子問關尹說:“道術最高的人在深水中游泳不會窒息,站在火中不感到熾熱,在最高的地方行走不至于戰栗。請問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呢?”關尹說:“這是積聚了純真之氣的結果,而不是聰明、技巧和果敢所能辦到的。坐下!我給你講。凡是有相貌、形狀、聲音和顏色的,都是物。物與物為什么會差別很大呢?是什么使某些物比其它物高出一頭呢?不過是形貌與聲色罷了。而那些高級的物可以達到沒有聲色形貌的程度,以圭于達到沒有變化的程度,到了這種程度時你要想考察個透徹,又怎么能獲得完全正確的認識呢?這種物將表現出平常的的狀態,隱藏于無頭無尾的循環之中,運動在萬事萬物的始終。完善你的性,培養你的氣,深藏你的德,與最高級的物相貫通。如果能這樣,你的天賦的純真之氣就會積聚完整,你的精神就不會有空缺,那外物又怎么能侵入井影響你呢?喝醉酒的人從車上跌落下來,雖然有傷卻不會死亡。骨骼與別人相同,而損傷卻比別人輕,就是因為他的精神完整。坐車沒有知覺,跌落也沒有知覺,死亡、生存、驚恐、懼怕等觀念都侵入不到他的心中,因而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害怕。他因為醉酒而使精神完整尚且如此,又何況積聚了完整的天賦純真之氣呢?圣人把自己隱藏在天賦的純真之氣中,所以沒有任何外物能傷害他。”
【原文】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①,引之盈貫②,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鏑矢復沓③,方矢復寓④。當是時也,猶象人也⑤。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⑥。當與汝登高山⑦,履危石,臨百仞之淵⑧,若能射乎?”于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⑨,足二分垂在外⑩,揖御寇而進之(11)。御寇伏地,汗流至踵(12)。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闚青天(13),下潛黃泉(14),揮斥八極(15),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16),爾于中也殆矣夫(17)!”
【注釋】
①伯昏無人——《莊子·德充符》成玄英疏:“伯昏無人,師者之嘉號也。伯,長也。昏,暗也。德居物長,韜光若暗,洞忘物我,故曰伯昏無②
引之滿貫——引之,指引弦。貫,《莊子·田子方》釋文引司馬云:“鏑也。”即箭頭。
③鏑矢復沓——沓,音 tà(踏),重合。《楚辭 天問》:“天何所沓?”王逸注:“沓,合也。”鏑矢復沓,后一支箭的箭頭與前一支箭的箭尾幾乎重合,形容動作之敏捷。
④方矢復寓——寓,寄寓。方矢復寓,前一支箭剛射出,后一支箭又已放上弓弦,形容動作之敏捷。
⑤象人——木偶、泥俑之類,因其像人而非人,故稱象人。
⑥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莊子·田子方》成玄英疏:“言汝雖巧,仍是有心之射,非忘懷無心,不射之射也。”
⑦當——楊伯峻:“當即儻,若也,如也。《韓非子·人生篇》‘當使虎豹失其爪牙,則人必制之矣’,當即儻也,可證。”
⑧百仞——《莊子·田子方》成玄英疏:“七尺曰仞,深七百尺也。”
⑨背逡巡——逡,音 qūn。逡巡,退卻。《莊子·田子方》成玄英疏:“逡巡,猶卻行也。”背逡巡,背著深淵往后退。
⑩足二分垂在外——李鐘豫《語體莊子》云:“腳下有十分之二懸空。”林希逸《南華真經口義》云:“三分其足,一分在岸,二分垂于虛處。”今譯文取后說。
(11)揖——拱手為禮。
(12)踵——腳后跟。
(13)闚——即窺,從小孔或隱僻處偷看。
(14)黃泉——地下的泉水,亦指陰間。
(15)揮斥八極——揮斥,《莊子·田子方》郭象注:“猶縱放也。”八極,八方,是四方(東、南、西、北)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總稱。
(16)怵然——怵,音 chù(觸)。怵然,恐懼的樣子。恂,音 xún(旬),通眴(xuàn 炫),眴通眩,眼花。恂目之志,指恐懼之心。
(17)爾于中也殆矣夫——盧重玄解:“夫至道之人自得于天地之間,神氣獨主,憂樂不能入也。今汝尚恐懼之若此,豈近乎道者耶?汝于是終始初習耳,未能得其妙也。”中,奚侗:“中讀如字,謂民中也。”
【譯文】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他拉滿了弓弦,把裝滿水的杯子放在拿弓的手的肘上,然后射出箭去,一箭連著一箭,前一箭剛射出,后一箭已拉滿弦。在這個時候,他全身貫注,像木偶一樣一動也不動。伯昏無人說:“你這是有心的射箭,而不是無心的射箭。如果我和你登上高山,走在搖晃的巖石上,面臨著萬丈深淵,你還能射嗎?”于是伯昏無人便領他登上高山,走在搖晃的巖石上。當臨近萬丈深淵時,他背對著深淵往后退,雙腳已有三分之二懸空了,才拱手作揖,請列御寇上來。列御寇早已嚇得趴倒在地,汗水流到了腳后跟。伯昏無人說:“道術最高的人,朝上能看到青天,往下能潛入黃泉,他遨游八方,精神和真氣都不會改變,現在你全身發抖,心中十分恐懼,你的這種心理也太糟糕了!”
【原文】
范氏有子曰子華,善養私名①,舉國服之。有寵于晉君,不仕而居三卿
之右②。目所偏視,晉國爵之;口所偏肥③,晉國黜之。游其庭者侔于朝④。子華使其俠客以智鄙相攻,強弱相凌⑤,雖傷破于前,不用介意。終日夜以此為戲樂,國殆成俗。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經坰外,宿于田更商丘開之舍⑥。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與言子華之名勢,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貧,貧者富。商丘開先窘于饑寒⑦,潛于牖北聽之⑧。因假糧荷畚之子華之門⑨。子華之門徒皆世族也,縞衣乘軒⑩,緩步闊視(11)。顧見商丘開年老力弱,面色黎黑,衣冠不檢,莫不眲之(12)。既而狎侮欺詒(13),擋秘挨枕(14),亡所不為。商丘開常無慍容,而諸客之技單(15),憊于戲笑。遂與商丘開俱乘高臺(16),于眾中謾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賞百金。”眾皆競應。商丘開以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飛鳥,揚于地(17),骪骨無 (18)。范氏之黨以為偶然,未詎怪也(19)。因復指河曲之淫隈曰(20):“彼中有寶珠,泳可得也。”商丘開復從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眾昉同疑(21)。子華昉今豫肉食衣帛之次(22)。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華曰:“若能入火取錦者,從所得多少賞若。”商丘開往無難色,入火往還,埃不漫(23),身子焦。范氏之黨以為有道,乃共謝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涎子(24),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聾我也,子其盲我也。敢問其道。”商丘開曰:“吾亡道。雖吾之心,亦不知所以。雖然,有一于此,試與子言之。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聞譽范氏之勢,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貧,貧者富。吾誠之無二心,故不遠而來。及來,以子黨之言皆實也,唯恐誠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體之所措(25),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物亡迕者(26),如斯而已。今昉知子黨之誕我,我內藏猜慮,外矜觀聽(27),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內熱(28),惕然震悸矣(29)。水火豈復可近哉?”自此之后,范氏門徒路遇乞兒馬醫,弗敢辱也,必下車而揖之。宰我聞之(30),以告仲尼。仲尼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動天地,感鬼神,橫****(31),而無逆者,豈但履危險、入水火而已哉!商丘開信偽物猶不逆,況彼我皆誠哉?小子識之(32)!”
【注釋】
①私名——張湛注:“游俠之徒也。”許維遹:“‘名’疑為‘客’之壞字。注‘游俠之徒也’,則原文本作‘客’明矣。又下文‘子華使其俠客’。正承此而言。”
②三卿之右——三卿,又稱三公。周代有兩說:一說為司馬、司徒、司空;一說為太師、太傅、太保。右,古代崇尚右邊,故以右指較高的地位。
③肥——張湛注:“音鄙。肥,薄也。”
④侔——《釋文》:“侔音謀,齊也。”。
⑤相凌——《釋文》:“相凌,一本作相擊。”
⑥坰,音 jiōng,遙遠的郊外。田更——張湛注:“更當作叟。”
⑦窘——被因迫。
⑧牖北——牖,音 yǒu(有),窗。俞樾:“牖北,疑當作北牖。”⑨假糧荷畚——假,借。荷,擔。畚,古代用草繩做的盛器,后編竹為之,即畚箕。”
⑩縞衣乘軒——縞衣,絹綢之衣。軒,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輕便車,車箱前頂較高,用漆有畫紋或加皮飾的席子作障蔽。
(11)闊——《釋文》:“闊,遠也,廣也。”
(12)眲——音 nè(訥),輕視。
(13)狎侮欺詒——狎侮,輕慢戲弄。詒,音 dài(殆),欺騙。
(14)擋 挨抌——擋,捶打。 ,推擊。挨,音ǎi(矮),推,抌,音shèn(甚),擊背。
(15)單——《釋文》:“單音丹,盡也。”周克昌:“‘單’通‘殫’,故為‘盡’義。《漢書·韓信傳》:‘糧食單竭’。其于《杜欽傳》則作‘殫天下之財以奉淫侈。’‘單’即‘殫’也。”
(16)乘——登。任大椿:“《漢書·張湯傳》:‘乃遣山乘鄣。’師古曰:‘乘,登也。”《陳湯傳》:‘乘城呼?’師古曰:‘乘,登也。’”
(17)揚——飛起,飄起。
(18)骪骨無 ——骪,同肌。 音 huǐ,(毀),同毀。
(19)詎——《釋文》:“詎”作“巨”,云:“巨,大也。”
(20)淫隈——淫,《釋文》:“淫音深。”隈,彎曲處。
(21)昉——張湛注:“昉,始也。”
(22)豫——通“與”,參與。次——中間,行列。
(23)埃不漫——埃,塵埃,本文指煙塵。漫,沾污。
(24)誕——張湛注:“誕,欺也。”
(25)措——安放。
(26)迕——音 wǔ(午),逆。
(27)矜——顧惜。
(28)怛——音 dá(達),畏懼。
(29)惕然——恐懼貌。
(30)宰我——孔子弟子,名予,字子我。
(31)****——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32)小子——古代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的稱呼。識——音 zh(志),
ì通“志”,記住,
【譯文】
范家有個叫子華的,喜歡私自蓄養俠客,全國人都佩服他。他很得晉國國君的寵愛,雖然沒有官職,但地位卻在三位公卿之上。誰被他看中,國君就會給誰爵位;他說誰的壞話,國君就會罷免誰。在他廳堂上議事的人同朝廷上的一樣多。子華叫他的俠客中的智者與愚者互攻擊,強者與弱者互相凌辱,雖然受傷流血的人躺在眼前,他也毫不放在心上。整天整夜以此游戲取樂,幾乎成為全國的風俗。禾生和子伯兩人是范家尊貴的俠客,一次出外游玩,經過荒遠郊野,住在老農商丘開的家里。半夜,禾生與予伯兩人談論子華的名聲與勢力,能使活著的人死去,該死的人活下來;富有的人貧窮,貧窮的人富有。商丘開以前一直為饑寒所困迫,于是悄悄地躲到北邊窗下偷聽他們的談話。然后借了糧食,挑上畚箕到了子華的家門口。子華的門徒都出身于世家大族,身穿綢緞,乘坐高車,邁著四方步,眼睛只朝天看。他們瞧見商丘開年老體弱,面色黎黑,衣冠不整,沒有不小瞧他的。接著又戲弄、侮辱、欺騙他,推摔捶打,無所不為,商丘開卻沒有一點不高興的樣子。俠客們的手段用盡了,戲弄、嘲笑得也十分疲憊。于是同商丘開一起登上高臺,人群中有人隨意說:“有能從臺上跳下去的,獎賞他一百金。”大家都爭著響應。商丘開信以為真,于是首先從臺上跳了下去,形狀像一只飛鳥,飄揚到了地上,肌膚與骨骼都沒有損傷。范家的門徒以為是偶然成功,因而沒有覺得太奇怪。于是又指著河灣的深水處說:“那水里有寶珠,游下去可以摸
到。”商丘開又跳到了水里。游出水面后,果然得到了寶珠。大家這才開始覺得奇怪,子華才讓他加入食肉穿綢的行列。沒多久范家的倉庫發生大火。子華說:“你們有能鉆進火中取出綢緞的,根據取出的多少賞賜你們。”商丘開毫無難色地鉆進了大火中,來去幾次,煙塵沒有沾污臉面,身體也沒有被燒焦。范家的門徒以為他有什么道術,于是一齊向他道歉說:“我們不知道您有道術而欺哄了您,我們不知道您是神人而侮辱了您。您可以把我們看作是笨蛋,您可以把我們看作是聾子,您可以把我們看作是瞎子。我們大膽地向您請教道術。”商丘開說:“我沒有什么道術。就是我的心里,也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雖然這樣,我心中還是有一個感覺,姑且向你們說一說。過去你們中有兩位俠客住在我的家中,我聽到他們贊譽范氏的勢力,能夠使活著的人死去,該死的人活下來;富有的人貧窮,貧窮的人富有。我真誠地相信,沒有一點懷疑,所以不怕路途遙遠而趕來。我來了后,又認為你們的話都是真實可靠的,因而只怕我的誠心不夠,行動得不快,并不知道我的形體到了哪里,也不知道利害在什么地方,只是專心一意罷了。外物也不能改變我的誠心,如此而已。今天才知道你們在欺哄我,于是我心中便隱藏著猜測與疑慮,外面要注意所見所聞,回想過去僥幸沒有被燒焦、淹死,現在還害怕得心中發燒,恐懼得全身發抖。哪能再靠近水火呢?”從此以后,范氏的門徒在路上遇到乞丐和馬醫這些窮人,再不敢侮辱,一定要下車致禮。宰我聽說了這件事,告訴孔子。孔子說:“你不知道嗎?最誠心的人,是可以感動萬物的。可以感動天地,感動鬼神,橫行天下而沒有違抗的人,何止身負危險、出入水火而已呢!商丘開相信假話尚且遭不到阻礙,又何況你我都誠心誠意呢!你們要牢牢記住!”
【原文】
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鴦者①,能養野禽獸,委食于園庭之內②,雖虎狼鵰鶚之類③,無不柔馴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④;異類雜居,不相搏噬也⑤。王慮其術終于其身,令毛丘園傳之⑥。梁鴦曰:“鴦,賤役也,何術以告爾?懼王之謂隱于爾也,且一言我養虎之法。風順之則喜,逆之則怒,此有血氣者之性也。然喜怒豈妄發哉?皆逆之所犯也。夫食虎者,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⑦;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碎之之怒也⑧。時其饑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之⑨,逆也。然則吾豈敢逆之使怒哉?亦不順之使喜也。夫喜之復也必怒,怒之復也常喜,皆不中也。今吾心無逆順者也,則鳥獸之視吾,猶其儕也⑩。故游吾園者,不思高林曠澤;寢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理使然也。
【注釋】
①周宣王─(?—前 782 年)西周國王。厲王子。公元前 828—前 782年在位。牧正——負責飼養禽獸的官吏。
②食——音 s(寺),通“飼”。
ì
③鶚——音 è(厄),鳥名,亦稱“魚鷹”。
④孳尾——孳,繁殖。尾,交接。
⑤噬——咬。
⑥毛丘園——《釋文》云:“毛丘園,姓毛,名丘園也。”
⑦為其殺之之怒——張湛注:“恐因殺以致怒。”
⑧為其碎之之怒——張湛注:“恐因其用力致怒。”
⑨故其殺之——王重民:“《莊子·人間世》‘殺之’作‘殺者’,當從之。‘故’猶‘則’也,說見《經傳釋詞》。”王叔岷:“疑此文本作‘故其殺之者,逆也’。今本此文捝(脫)‘者’字,《莊子》捝‘之’字。”
⑩儕——音 chái(柴),類。
【譯文】
周宣王時負責飼養禽獸的官吏手下有個仆役梁鴦,能夠飼養野禽野獸,在園庭中喂養它們,即使是猛虎餓狼、大雕魚鷹之類,沒有不被訓養得柔順的。雌雄禽獸交配繁殖,生育的禽獸成群結隊;不同類的禽獸混雜居住在一起,也不互相打架傷害。周宣王擔心他的技術沒有傳人,便命令毛丘園向他學習。梁鴦對毛丘園說:“我不過是一個低賤的仆役,有什么技術告訴你?但怕大王說我對你隱瞞,姑且和你談談畜養老虎的方法。大概順著它就高興,逆著它就發怒,這是有血氣的動物的本性。但高興與憤怒難道是隨便發泄的嗎?都是違背它的習俗才觸犯起來的。喂養老虎,不能用活的動物喂它,怕它因殺死活物時要發怒;不能用整個動物喂它,怕它因撕碎動物時要發怒。要知道它什么時候餓了,什么時候飽了,摸透它為什么會發怒。虎與人不是一類,虎討好喂養它的人,是因為喂養的人順著它的緣故;那么它傷害人,就是因為逆著它的緣故了。我哪里敢逆著它使它發怒呢?當然也不順著它使它高興。高興以后必然是憤怒,憤怒以后常常是高興,都不是適中的態度。現在我的心是既不違逆也不順從,那么鳥獸對待我,就像對待它們的同類一樣了。所以在我的園中游玩的禽獸,不思念高大的樹林和空曠的水澤;在我的庭中睡覺的禽獸,不向往深山和幽谷,這是由事物的規律所決定的。
【原文】
顏回問乎仲尼曰①:“吾嘗濟乎觴深之淵矣②,津人操舟若神③。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能游者可教也,善游者數能④。乃若夫沒人⑤,則未嘗見舟而謖操之者也⑥。’吾問焉,而不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 ⑦!吾與若玩其文也久矣⑧,而未達其實,而固且道與⑨?能游者可教也⑩,輕水也:善游者之數能也,忘水也(11)。乃若夫沒人之未嘗見舟也而謖操之也,彼視淵若陵,視舟之覆猶其車卻也(12)。覆卻萬物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13),惡往而不暇?以瓦摳者巧(14),以鉤樞者憚(15),以黃金摳者惛(16)。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重外者拙內(17)。”
【注釋】
①顏回——字子淵,魯國人,孔子弟子。
②觴——古代盛酒器。
③津人——擺渡的船夫。
④數能——不學自能,猶天生之能。數,命數,定數。
⑤沒人——能在水下潛泳之人。
⑥謖操——謖,音 sù(速),起立。謖操,拿起舵就能掌船。
⑦ ——《釋文》云:“ 音衣,與譩同,嘆聲也。”
⑧玩——玩味,研討。
⑨而固且道與——張湛注釋為“今且為汝說之也。”陶鴻慶釋為“固不足以知道也。”“下文‘壺子曰:吾與汝貫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與’,注引向秀曰‘夫實由文顯,道以事彰’云云,正得其旨。疑此文‘且’亦當作‘得’,古文‘ ’字壞其下半,遂誤為且矣。”陶說可以。⑩能游者—
—陶鴻慶:“‘能游者’下當有‘之’字。”
(10)忘水也——張湛注:“忘水則無矜畏之心。”
(11)卻——退。
(12)方——并。
(13)陳——陳列。舍—指心。張湛:“神明所居,故謂之舍。”
(14)摳——《釋文》云:“摳,探也,以手藏物探而取之曰摳。”
(15)鉤——《釋文》云:“鉤,銀銅為之。”憚——怕,畏懼。
(16)惛——迷糊。
(17)重外者拙內——張湛注:“唯忘內外,遺輕重,則無巧拙矣。”
【譯文】
顏回問孔子說:“我曾坐船渡過像酒壺一樣陡的深淵,渡船的船夫掌船十分神妙。我問他:‘掌船可以學嗎?’他說:‘可以。能游泳的人可以教會,善于游泳的人不需要學習自己就會。至于那些能在深水中潛泳的人,即使從未見過船,拿起舵也能掌船。’我問他原因,他不告訴我。請問這怎么講呢?”孔子說:“唉!我和你在書本上討論這件事已經很久了,卻并沒有明白它的實際內容,又何況要了解道術呢?能夠游泳的人可以教會他,是因為他不怕水;善于游泳的人不需要學習自己就會,是因為他忘了那是水。至于那些能在深水中潛泳的人,即使從未見過船,拿起舵也能掌船,這是因為他把深淵看成是山陵,把翻船看成是車子從山坡上后退了。千萬件翻船、退車一類的事擺在他面前,他也不放心上,干什么事不自由自在呢?用瓦片投擲的人很有技巧,用銀鉤投擲便有些害怕,用黃金投擲就昏昏沉沉了。技巧是一樣的,而有所顧惜,是因為看重身外之物了。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心里的素質一定很拙劣。”
【原文】
孔子觀于呂梁①,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②,見一丈夫游之,以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并流而承之③。數百步而出,被發行歌,而游于棠行④。孔子從而問之,曰:“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鼉魚鱉所不能游,向吾見子道之⑤,以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了并流將承子。子出而被發行歌,吾以子為鬼也。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⑥。與赍俱入⑦,與汩偕出⑧,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此吾所以道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長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注釋】
①呂梁——一說在江蘇彭城,誤。司馬彪:“呂梁在離石縣西是也。《水經注》云:河水左合一水,出善無縣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歷于呂梁之山。而為呂梁洪。昔呂梁未辟,河出盂門之上。蓋大禹所辟以通河也。今離石縣西歷山尋河,并無過峘,至是乃為巨險,即呂梁矣。在離石北以東百有余里。”離石縣在今山西省。
②鼉——音 tuó(駝),即揚子鱷。
③并流而承之——《釋文》:“并音傍。《史記》、《漢書》傍海、傍河皆作并。承音拯。《方言》:出溺為承。”
④棠行——張湛注:“棠當作塘,行當作下。”
⑤道——張湛注:“道當為蹈。”
⑥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張湛注:“故猶素也。任其真素,則所遇而安也。順性之理,則物莫之逆也。自然之理不可以智知,知其不可知,謂之命也。”盧重玄解:“習其故,安其性,忽然神會,以成其命,得之不自知也。”“命者,契乎神道也。”
⑦赍——音 q(齊)。周克昌云:“赍通齊,又假作‘臍’,引申為中心、
í中央之義。本文特指漩渦之中心部分。”
⑧汩——音 gǔ(骨),涌出的泉水。《莊子·達生》郭象注:“回伏而涌出者,汩也。”
【譯文】
孔子在呂梁山游覽,看見瀑布有幾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濺出三十里,黿鼉魚鱉也不能游動,卻看見一個男人在那里游泳,以為他是因痛苦而想自殺的人,便叫弟子順著水流去救他。誰知這個人游了幾百步又出來了,披著頭發唱著歌,在塘埂下漫步。孔子趕上去問他說:“呂梁瀑布有幾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濺出三十里,黿鼉魚鱉也不能游動,剛才我看見你在水里面游,以為是有痛苦而想自殺的人,便叫弟子順著水流去救你。你出來后披著頭發,一面走一面唱歌,我以為你是鬼怪。但仔細看你,仍然是人。請問游泳有道術嗎?”那人說:“沒有,我沒有什么道術。我從這里的水的流勢起步,順著水有本性起伏,不知不覺就成功了。與漩渦一起進入水流的中心,與涌出的流水一起浮出水面,順從水的流動方向而不另出已見,這就是我游泳的方法。”孔子問:“什么叫從這里的條件起步,順著水的本性成長,不知不覺就成功了?”那人說:“我生在山區就安心住在山上,這就是從這里的條件起步;長在水邊就安心住在水邊,這就是順著水的本性成長;不知道我為什么會成功卻成功了,這就是不知不覺的成功。”
【原文】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痀僂者承蜩①,猶掇之也②。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墜③,則失者錙銖④;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也⑤,若橛株駒⑥;吾執臂若槁木之枝⑦。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⑧,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疑于神⑨。其痀僂丈人之謂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⑩,亦何知問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載言其上。”
【注釋】
①痀僂——駝背。《莊子·達生》成玄英疏:“痀僂,老人曲腰之貌。”承蜩——成玄英疏:“承蜩,取蟬也。”蜩,音 tiáo(條),蟬。
②掇——拾取。
③垸——音 huán(環),通“丸”。
④錙銖——錙銖,古代重量單位。按《孫子算經》卷上,十黍為一累,十累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古人常用來比喻微小的數量。
⑤吾處也——許維遹:“‘處’下捝(脫)‘身’字。‘吾處身’與下文‘吾執臂’對言。《釋文》有‘身’字,《莊子·達生篇》亦有‘身’字,可據補。”
⑥若橛株駒——橛,短木。株,露出地面的樹根。株駒,《莊子·達生》
作“株拘”,有盤根錯節之意。張湛注:“崔撰曰:橛株駒,斷樹也。”
⑦吾執臂——王叔岷:“‘執臂’下當有‘也’字,乃與上文句法一律。《莊子·達生篇》正有‘也’字。”
⑧不反不側——陳鼓應:“不反不側,形容內心凝靜,心無二念。”
⑨疑于神——疑,王叔岷:“疑猶擬也。《莊子·天地篇》‘子非夫博學以擬圣’,《淮南·俶真篇》作‘疑’,即其比。”
⑩逢衣——儒服。《釋文》:“《禮記·儒行篇》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鄭玄注云:逢猶大也,謂大掖之衣。向秀曰:儒服寬而長大者。”
【譯文】
孔子到楚國去,經過一片樹林,看見一位駝背老人在粘蟬,就像撿東西一樣容易。孔子問:“您真巧啊!有道術嗎?”那人答道:“我有道術。經過五六個月的訓練,我把二個泥丸摞在竹竿頭上而不會掉下來,粘蟬失手的次數就很少了;摞三個而不會掉下來,粘蟬失手的次數只有十分之一;摞五個而不會掉下來,粘蟬就像撿東西一樣了。我站在地上,像殘斷的樹樁;我伸出手臂,像枯槁的樹枝。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很多,而我只知道蟬的翅膀。我心無二念,不用任何事物分散我對蟬的翅膀的注意力,為什么會粘不到呢?”孔子回頭對弟子說:“心志專一而不分散,就會達到神妙境界。說的就是這位駝背老人吧!”老人說:“你這個穿長袍大褂的儒者,怎么想起來問這件事呢?好好研究你的仁義之道,然后把這些事記載下來吧。”
【原文】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①,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②。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
【注釋】
①漚——音ōu(歐),通“鷗”。《釋文》:“漚音鷗,漚鳥,水鸮也,今江湖畔形色似白鴿而群飛者是也。”
②住——張湛注:“住當作數。”王叔岷:“《藝文類聚》九二、《御覽》九二五、《爾雅翼》十七、《容齋四筆》十四、《記纂淵海》五六、《事文類聚·復集》四六、《合壁事類·別集》六九、《韻府群玉》八、《天中記》五九引皆作數。”
【譯文】
海邊有個喜歡鷗鳥的人,每天早上到海上去,跟鷗鳥玩耍,鷗鳥來玩的有成百只以上。他父親說:“我聽說鷗鳥都愛跟你游玩,你抓一只來,我玩玩。”第二天他來到海上,鷗鳥都在空中飛翔而不下來。所以說:“最好的語言是沒有語言,最高的作為是沒有作為。同別人比試智慧的想法,那是很淺陋的。
【原文】
趙襄子率徒十萬狩于中山①,藉芿燔林②,扇赫百里。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隨煙燼上下,眾謂鬼物。火過,徐行而出,若無所經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竊,人也;氣息音聲,人也。問:“奚道而處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謂石?奚物而謂火?”襄子曰:“而向之所
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聞之③,問子夏曰④:“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聞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無得傷閡者⑤,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⑥,商未之能。雖然,試語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為者也。”文侯大說⑦。
【注釋】
①趙襄子——名毋卹,一作無恤,戰國初趙國的國君,公元前 475 年至前 425 年在位。狩——張湛:“火敗曰狩。”中山——王重民:“《御覽》五十一、《類聚》八十并引‘中山’作‘山中’。”楊伯峻:“中山,春秋時為鮮虞,戰國時力中山國,在今河北保定地區定縣一帶。”
②藉芿燔林——藉,踐踏。芿,音 rěng(仍),亂草。燔,音 fán(凡),焚燒。
③魏文侯——名斯,戰國初魏國的國君,公元前 445 年至前 396 年在位。
④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⑤閡——阻礙。
⑥刳——音 kù(枯),剖開并挖空。
⑦說——音 yuè(悅),通“悅”。
【譯文】
趙襄子率領仆從十萬人在中山打獵,踐踏雜草,燒毀樹林,烈炎燒及百里之遠。有個人從石壁中走出來,跟隨著煙火忽上忽下,大家以為是鬼。火勢過去以后,他慢慢地走出來,像什么也沒有經歷過一樣。趙襄子感到奇怪,便留住他。慢慢地觀察他,看他的形貌、膚色與七竅是人,氣息聲音也是人,于是問他:“什么道術使你能住在石壁中?什么道術使你能進入火焰中?”那人說:“什么東西叫做石壁?什么東西叫做火焰?”趙襄子說:“你剛才出來的地方就是石壁,你剛才所踩過的東西就是火焰。”那人說:“我不知道。”魏文侯聽說后,問子夏說:“那是個什么樣的人?”子夏說:“以我從孔子那里聽來的話說,中和之人與萬物完金混同,因而萬物不能傷害與阻礙他,在金石中游玩,在水火中行走,都是可以的。”魏文侯又問:“你為什么不這樣做呢?”子夏說:“挖掉心肺,拋棄思慮,我不能辦到。即使這樣,姑且說一說還是有可能的。”文侯說:“孔子為什么不這樣做呢?”子夏說:“他老人家能辦得到,但是不愿意這樣做。”文侯十分高興。
【原文】
有神巫自齊來處于鄭,命曰季咸①,知人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如神。鄭人見之,皆避而走②。列子見之而心醉③,而歸以告壺丘子④,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無其文,未既其實⑤,而固得道與?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⑥?而以道與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⑦。”列子入,涕泣沾衿⑧,以告壺子。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⑨,罪乎不誫不止⑩,是殆見吾杜德幾也(11)。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12)。灰然有生矣(13),吾見杜權矣(14)。”列子入告壺子。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15),名實不入(16),而機發于踵(17),此為杜權。
是殆見吾善者幾也(18)。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坐不齋(19),吾無得而相焉。試齋,將且復相之。”列子入告壺子。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太沖莫眹(20),是殆見吾衡氣幾也(21)。鯢旋之潘為淵(22),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23),沃水之潘為淵(24),氿水之潘為淵(25),雍水之潘為淵(26),汧水之潘為淵(27),肥水之潘為淵(28),是為九淵焉(29)。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30)。壺子曰:“追之!”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不及也。”壺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31)。吾與之虛而猗移(32),不知其誰何(33)。因以為茅靡(34),因以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爂,食稀如食人(35),于事無親,雕瑑復撲(36),塊然獨以其形立, 然而封戎(37),壹以是終(38)。
【注釋】
①命曰季咸——命,通“名”。《釋文》:“季咸,姓季名咸,鄭人也。”②皆避而走——張湛注:“向秀曰:不喜自聞死日也。”
③列子見之而心醉——張湛注:“迷惑其道也。”
④壺子——壺丘子林,列子之師,鄭人。
⑤無其文——王叔岷:“上文顏回問津人操舟章作‘吾與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達其實’,‘玩’字義長。疑‘既’即‘玩’之誤,下‘既’字亦當作‘玩’。其作‘無’者,‘玩’壞為‘元’,傳寫因易為無耳。”
⑥而又奚卵焉——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引陳壽昌說:“有雌無雄,無以生卵,以喻有文無實,不得謂之道。”
⑦濕灰——陳鼓應:“喻其毫無生氣。”又引林云銘:“死灰尚有或燃之時,濕灰則不能。”
⑧衿——古代衣服的交領,引申為胸襟。
⑨地文——張湛注:“向秀曰:塊然若土也。”
⑩罪乎不誫不止——張湛注:“罪,或作萌。”王叔岷:“此當以作‘萌’為是。萌有生義,‘萌乎不誫不止’,猶云‘生于不動不止’,正對上文‘子之先生死矣’而言,意甚明白。”《釋文》:“罪本作萌。誫音振。崔譔曰:不誫不止,如動不動也。”
(11)杜德幾——幾,《莊子·應帝王》作“機”。陳鼓應:“杜德機,杜塞生機。杜,閉塞。德幾,猶生機。”
(12)廖——音 chōu(抽),恢復元氣,病情好轉。
(13)灰然——張湛注:“灰,或作全。”《莊子·應帝王》作“全”。
(14)杜權——陳鼓應:“權,變,動。謂閉塞中有變動。”引林云銘:“閉藏之中,稍露動變端倪。”
(15)天壤——指天地之際。天地交則生氣生。壤,土,地。
(16)名實不入——張湛注:“向秀曰:任自然而覆載,則名利之飾皆為棄物。”指任其自然。
(17)機發于踵——機,指生機。踵,腳后跟。
(18)善者幾——善者,指病情好轉,元氣開始恢復。幾,《莊子·應帝王》作“機”,指生機。
(19)坐不齋——張湛注:“或無坐字。”《莊子·應帝王》無“坐”字。齋,《釋文》作“齊”,《莊子》亦作“喬”。不齋,指氣色變化不定,精神恍惚,無法看相。
(20)太沖莫眹——太沖,即太虛。眹,音 zhèn(陣),通“朕”,征兆,跡象。太沖莫眹,指太虛之時,元氣混沌,無明顯跡象可征。
(21)衡氣機——衡,平。衡氣機,指太虛之時,陰陽未分,元氣的生機比較平衡時的狀態。
(22)鯢旋之潘為淵——鯢,音 n(倪),雌鯨。潘,奚侗云:“‘潘’當為‘瀋’,
í沈之叚字。”“引伸之則有深意。”“沈為淵者,尤言深為淵耳。”陳鼓應注引李勉云:“所以云深者,以喻壺子之道深沈如淵。”
(23)濫水——《釋文》引《爾雅》:“水涌出也。”
(24)沃水——《釋文》:“水泉從上溜下也。”指瀑布。
(25)氿水——氿,音 guǐ(軌)。氿水,《釋文》:“水泉從旁出也。”指決口之處。
(26)雍水——《釋文》:“河水決出復還入也。”
(27)汧水——汧,音 qiān(牽)
網友關注
- 臧哀伯諫納郜鼎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 養心莫善于寡欲
- 魏其武安侯列傳
- 《讀史方輿紀要》總敘
- 新三字經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 范仲淹有志天下
-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觀于海者難為水
- 峽江寺飛泉亭記
- 歧路亡羊
- 孫權喻呂蒙讀書
- 陳藩愿掃除天下
- 始得西山宴游記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過小孤山大孤山
-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 送李愿歸盤谷序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王翦請求良田美宅
- 九牛壩觀抵戲記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螳螂捕蟬
- 祭歐陽文忠公文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 兩諍臣諫魏文帝
- 三人行賈
- 山坡羊·驪山懷古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晉公子重耳之亡
-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
- 蘇秦以連橫說秦
- 齊人有一妻一妾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葛周割愛賞功臣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郁離子哭壞宅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石崇與王愷爭豪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 上樞密韓太尉書
- 戊午上高宗封事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千秋歲·謫處州日作
-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罰人豬肉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揚州慢·淳熙丙辛日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齊桓公下拜受胙
-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 記王忠肅公翱事
-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 召公諫厲王弭謗
- 夢游天姥吟留別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魏武將見匈奴使
- 五代史伶官傳序
精品推薦
- 臨高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4℃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宣城市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級,氣溫:27/21℃
- 曲麻萊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8/0℃
- 昌吉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1℃
- 響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16℃
- 射陽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0/18℃
- 富蘊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8/7℃
- 禮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8/15℃
- 格爾木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浮塵,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