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害篇第二
【題解】
本篇闡述才能洪大操行賢淑的知識分子,之所以受壓抑、被埋沒,并不是他們品行惡劣,才智低下,而是累遭鄉(xiāng)里、朝廷損害和災(zāi)禍的緣故。
王充指出,他們常遭“嫉妒之人”誹謗和陷害,而君主與長官又很糊涂,是非不分,玉石不分,加之世人趨炎附勢,使得善于喬裝打扮弄虛作假的人受到稱贊,得到重用,而像屈原之類的俊杰之士卻遭到群犬狂吠。由此可見,“世俗之所謂賢潔者,未必非惡;所謂邪污者,未必非善”。由于當(dāng)時(shí)官場上“公侯已下,玉石雜糅”,而知識分子中又“善惡相苞”,因而作者希望當(dāng)權(quán)之士能“破石拔玉”,“棄惡取善”。
【原文】
2·1凡人仕宦有稽留不進(jìn)(1),行節(jié)有毀傷不全,罪過有累積不除,聲名有暗昧不明(2),才非下,行非悖也(3),又知非昏(4),策非昧也(5),逢遭外禍,累害之也(6)。非唯人行(7),凡物皆然。生動之類,咸被累害(8)。累害自外,不由其內(nèi)。夫不本累害所從生起(9),而徒歸責(zé)于被累害者,智不明,暗塞于理者也(10)。物以春生,人保之;以秋成,人必不能保之。卒然牛馬踐根(11),刀鐮割莖,生者不育,至秋不成。不成之類,遇害不遂,不得生也。夫鼠涉飯中,捐而不食。捐飯之味,與彼不污者鈞(12),以鼠為害,棄而不御(13)。君子之累害,與彼不育之物,不御之飯,同一實(shí)也(14)。俱由外來,故為累害。
【注釋】
(1)稽留:停留。
(2)暗昧:昏暗。
(3)悖(b8i倍):違背。
(4)知:通“智”。昏:糊涂。
(5)策:計(jì)謀。昧:愚昧。
(6)累:毀傷,禍害。
(7)行:實(shí)行,施行。
(8)咸:全都。
(9)本:探究,推原。
(10)暗塞:愚昧不明。
(11)卒(c)促):同“猝”。卒然:突然。
(12)鈞:通“均”,同樣的。
(13)御:進(jìn)食,食用。
(14)實(shí):等。
【譯文】
一般人做官常有保持原狀不被提升的,品行節(jié)操有遭到毀謗而不完美的,罪過有累積而不能免除的,名聲有不清白的,這不是由于他們才能低下,也不是品行違反情理,更不是頭腦糊涂,主意不高明,而是碰上了外來的災(zāi)禍,接連受到損害的緣故。這種遭變累害的情況,不僅在人類中存在,但凡有萬物的地方都是如此。只要有生命能活動的東西,都全會被毀傷損害。這些毀傷損害都來自外界,并非從他們自身產(chǎn)生。人們不去追究累害從何產(chǎn)生,而只是把責(zé)任歸罪于被累害者,真是些頭腦糊涂,不明事理的人啊。使作物在春天萌芽生長,是人力可以保證的;但是到秋天一定要有好的收成,卻是人力未必能保證的。不知何時(shí)牛馬踐踏了作物的根,鐮刀割斷了作物的莖,長得好好的卻不結(jié)實(shí),到秋天沒有收成。沒有收成的作物,是遭受禍害發(fā)育不順利,未能長成的緣故。老鼠爬進(jìn)飯中,只好扔掉不吃。其實(shí)扔掉的飯的味道,跟那些沒有被弄臟的飯,味道是同樣的,只是由于老鼠的損害,只好拋棄不吃。受毀謗損害的君子,跟那些不成熟的作物,不吃的飯,是同等的。受害因素都從外界而來,所以稱為“累害”。
【原文】
2·2修身正行,不能來福;戰(zhàn)栗戒慎,不能避禍。禍福之至,幸不幸也。故曰:得非己力,故謂之福;來不由我,故謂之禍。不由我者,謂之何由?由鄉(xiāng)里與朝廷也。夫鄉(xiāng)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累生于鄉(xiāng)里,害發(fā)于朝廷,古今才洪行淑之人遇此多矣。何謂三累三害?凡人操行,不能慎擇友。友同心恩篤(1),異心疏薄,疏薄怨恨,毀傷其行,一累也。人才高下,不能鈞同。同時(shí)并進(jìn)(2),高者得榮,下者慚恚(3),毀傷其行,二累也。人之交游,不能常歡(4)。歡則相親,忿則疏遠(yuǎn),疏遠(yuǎn)怨恨,毀傷其行,三累也。位少人眾,仕者爭進(jìn),進(jìn)者爭位。見將相毀(5),增加傅致(6),將昧不明,然納其言(7),一害也。將吏異好(8),清濁殊操(9)。清吏增郁郁之白(10),舉涓涓之言(11),濁吏懷恚恨,徐求其過,因纖微之謗,被以罪罰(12),二害也。將或幸佐吏之身,納信其言。佐吏非清節(jié),必拔人越次(13),迕失其意(14),毀之過度。清正之仕(15),抗行伸志(16),遂為所憎,毀傷于將,三害也。夫未進(jìn)也,身被三累,己用也,身蒙三害,雖孔丘、墨翟不能自免(17),顏回、曾參不能全身也(18)。
【注釋】
(1)篤(d(堵):厚。恩篤:感情深厚。
(2)并進(jìn):這里指一起去做官。
(3)恚(hu@會):怨恨。
(4)歡:喜悅,快樂。這里指感情融洽。
(5)將:指東漢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太守,因?yàn)榇笫赝瑫r(shí)又兼管軍事,當(dāng)時(shí)習(xí)慣上稱“將”。
(6)傅:通“附”,附蓋,增益,過分。致:達(dá)到。
(7)然:認(rèn)為是對的。
(8)將吏:將的下級官吏。異好(h4o號):不同的愛好。
(9)清:清高,這里指品德好。濁:污濁,這里指品德壞。
(10)郁郁:茂盛的樣子,這里形容品行非常清白。
(11)涓涓:美好。這里指高明。
(12)被:加。
(13)越次:不遵照常規(guī),任意提拔。
(14)迕(w(伍):違背,抵觸。失:改變,不符合。
(15)仕:通“士”,這里指官吏。
(16)抗:通“亢”,高尚。伸:展開。
(17)墨翟(d0敵):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傳說是宋國人,長期居住在魯國,曾做過宋國大夫,是戰(zhàn)國時(shí)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又是墨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18)顏回(公元前521~前490年):字子淵,春秋末魯國人,孔子學(xué)生。孔子極稱贊他的德行,后來歷史上尊為“復(fù)圣”。曾參(sh5n身):曾子(公元前505~前436年),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武城(今山東省費(fèi)縣),孔子的學(xué)生。以孝著稱,《史記》說他“能通孝道”,作《孝經(jīng)》。后來歷史上尊為“宗圣”。
【譯文】
修養(yǎng)身心端正品行,不能得福;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謹(jǐn)慎,不能躲避禍害。禍福的到來,只是幸運(yùn)與不幸運(yùn)。所以說:得到好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所以稱它是福;災(zāi)難的到來,不是由于本身原因,所以稱它是禍。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說說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鄉(xiāng)里與朝廷。鄉(xiāng)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累產(chǎn)生在鄉(xiāng)里,害發(fā)生在朝廷,古往今來才能洪大品行賢淑的人,遇到這些情況多了。什么叫三累三害?就一般人的操行來看,不能慎重選擇朋友。朋友之間同一條心,感情就深厚,不能同一條心感情就會疏遠(yuǎn)淡薄,一疏遠(yuǎn)冷淡就產(chǎn)生怨恨,就毀謗傷害朋友的品行,這是一累。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不可能等同。同時(shí)一起去做官,才能高的得到榮升,才能低的(由于沒當(dāng)上高官)就慚愧怨恨,就毀謗傷害朋友的品行,這是二累。人之間互相來往,不可能總是感情融洽。歡喜的時(shí)候就相親相愛,忿恨的時(shí)候就疏遠(yuǎn)冷淡,一疏遠(yuǎn)怨恨,就毀謗傷害朋友的品行,這是三累。職位少而想做官的人多,當(dāng)官的都爭著要進(jìn)升,升官的又要爭地位。于是見到郡守就相互詆毀,過分夸大和捏造事實(shí),郡守糊糊涂涂還沒有弄清真相,就相信并接受了那些意見,這是一害。郡守下面的官吏愛好不二樣,操行的好壞也不一樣。操行高尚的官吏,名聲越來越清白,不斷提出高明的建議,操行惡劣的官吏,心里藏著私憤,慢慢等待時(shí)機(jī),找別人的過錯,憑著一些小誹謗,就給別人加上罪名進(jìn)行懲罰,這是二害。郡守有的寵信輔佐官吏的品節(jié),就相信并接納其意見。輔佐的官吏操作不清白,一定會任意提拔親近的人,對不順從、不符合他們心意的,就大肆詆毀。清廉端正的官吏,品行高尚,志向遠(yuǎn)大,于是被他們所憎恨,就在郡守面前詆毀傷害他們,這是三害。唉,還沒有做官,自己就遭受三累,當(dāng)了官,自己又要蒙受三害,即使是孔丘、墨翟也不可能避免,顏回、曾參也不可能保全自己。
【原文】
2·3動百行,作萬事,嫉妒之人,隨而云起(1),枳棘鉤掛容體(2),蜂蠆之黨啄螫懷操(3),豈徒六哉(4)!六者章章(5),世曾不見。夫不原士之操行有三累(6),仕宦有三害,身完全者謂之潔,被毀謗者謂之辱(7);官升進(jìn)者謂之善,位廢退者謂之惡。完全升進(jìn),幸也,而稱之;毀謗廢退,不遇也,而訾之(8)。用心若此,必為三累三害也(9)。論者既不知累害者得行賢潔也(10),以涂搏泥(11),以黑點(diǎn)繒(12),孰有知之(13)?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污,常在練素(14)。處顛者危,勢豐者虧,頹墜之類,常在懸垂。屈平潔白(15),邑犬群吠(16),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固庸能也(17)。偉士坐以俊杰之才(18),招致群吠之聲。夫如是,豈宜更勉奴下(19),循不肖哉!不肖奴下,非所勉也。豈宜更偶俗全身以弭謗哉(20)!偶俗全身,則鄉(xiāng)原也(21)。鄉(xiāng)原之人,行全無闕(22),非之無舉,刺之無刺也(23)。此又孔子之所罪(24),孟軻之所愆也(25)。
【注釋】
(1)云起:這里是大量出現(xiàn)的意思。
(2)枳(h!紙):植物名。又稱“枸橘”、“臭橘”。灌木或小喬木,有粗刺。棘(j0急):荊棘,枝多芒刺。容體:面容和身體。
(3)蠆(ch4i柴去):蝎子一類有毒的動物。黨:朋輩。啄:叮,咬。螫(sh@士):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動物。操:疑“慘”形近而誤。“喿”漢隸作“參”。本書《寒溫篇》:“變操易行”,遞修本“操”誤作“慘”,可證。慘:毒。
(4)六:這里指三累三害。
(5)章:通“新”,明顯,顯著。
(6)原:推究,考察。
(7)辱:污濁。
(8)訾(!子):詆毀。
(9)為(we@胃):助長。
(10)此句,《初學(xué)記》卷二十一引《論衡》文作:“論者既不知累害所從生,又不知被累害者行賢潔也”,可從。
(11)涂:稀泥。搏:拍。這里指抹上去。
(12)點(diǎn):污。繒(5ng增):古代絲織品的泛稱。
(13)有(y^u又):通“又”。
(14)練:潔白的熟絹。素:潔白的生絹。
(15)屈平: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年),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shí)楚國人,楚國大夫,是著名的詩人和政治家。楚懷王時(shí)主張聯(lián)齊抗秦,后遭靳尚等人誣諂,被放逐。頃襄王時(shí)再遭讒毀,流放江南。見楚國政治腐敗,無力挽救,于是投汨(m@密)羅江(在今湖南東北部)而死。
(16)邑:村。
(17)能(t4i態(tài)):通“態(tài)”。以上四句參見屈原《九章·懷沙》。
(18)坐以:正由于。
(19)奴:通“駑”,喻才能低下。
(20)弭(m!米):止,息。
(21)鄉(xiāng)原(yu4n愿):外表誠實(shí),實(shí)與流俗合污的偽善者。
(22)闕(qu5缺):通“缺”,過錯,缺點(diǎn)。
(23)刺:斥責(zé)。
(24)罪:譴責(zé)。孔子之所罪:據(jù)《論語·陽貨》:“鄉(xiāng)原,德之賊也”(鄉(xiāng)原是危害道德的人)而來。
(25)愆(qi1n千):罪過。孟柯之所愆:據(jù)《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孟子的意思是,“鄉(xiāng)原”是看風(fēng)使舵的人)而來。
【譯文】
只要你多出力,多做事,嫉妒的人,就隨之風(fēng)起云涌,像枳棘鉤掛人體一樣,像蜂蠆之類用毒刺刺人一樣,哪里僅僅是三累三害啊!三累三害是明擺著的,社會上卻看不見。不去考察讀書人的操行有三累毀傷,做官的有三害危害,見到?jīng)]有遭受毀傷的,就說他操行純潔,見到被毀謗的就說他操行污濁;見到升官的就說他操行優(yōu)良,見到被罷官降職的就說他操行惡劣。操行完美而升官的,是幸運(yùn),被贊美;操行受毀謗被罷官降職的,只是不被賞識,遭到詆毀。用心如此,必定會助長三累三害。評論者既然不知道累害從生,又不知道受累害者的操行高尚純潔,那么,是用稀泥抹在泥上,還是用黑顏色玷污了潔白的絲織品,誰又知道呢?干凈的容易遭受灰塵污染,潔白的容易招致污垢,青蠅弄臟的,常常是潔白的絲絹。居于高處的很危險(xiǎn),處于飽滿狀態(tài)的容易虧損,要倒塌墜落的,常常是高高懸掛著的東西。屈平德操高尚潔白,招來村里的狗成群地對他狂叫,群狗狂叫是可奇怪的現(xiàn)象,其實(shí),反對和懷疑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本來就有這種庸人的常態(tài)。偉大的讀書人正由于有卓越的才識,才招來群狗狂叫的聲音。既然這樣,難道還應(yīng)當(dāng)再去鼓勵那些蠢才,順從那些不賢不才的人嗎!不賢不才之輩,是不可鼓勵的。難道還應(yīng)該再去和庸俗的人同流合污,保全自身,以求停止毀謗嗎!與庸俗的人同流合污,保全自身的,則是“鄉(xiāng)原”。鄉(xiāng)原人,行為好象完美無缺,要想非議他又提不出毛病,要想譏刺他又無可指責(zé)。這又是孔子譴責(zé)的人,孟柯認(rèn)為有罪過的人。
【原文】
2·4古賢美極,無以衛(wèi)身。故循性行以俟累害者(1),果賢潔之人也。
極累害之謗,而賢潔之實(shí)見焉(2)。立賢潔之跡,毀謗之塵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3),御者愿摧王良之手。何則?欲專良善之名,惡彼之勝己也(4)。是故魏女色艷,鄭袖鼻之(5);朝吳忠貞(6),無忌逐之(7)。戚施彌妒(8),蘧除多佞(9)。是故濕堂不灑塵,卑屋不蔽風(fēng);風(fēng)沖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如是(10),牖里、陳蔡可得知(11),而沉江、蹈河也(12)。以軼才取容媚于俗(13),求全功名于將,不遭鄧析之禍(14),取子胥之誅,幸矣。孟賁之尸(15),人不刃者(16),氣絕也。死灰百斛(17),人不沃者(18),光滅也。動身章智(19),顯光氣于世(20);奮志敖黨(21),立卓異于俗,固常通人所讒嫉也。以方心偶俗之累(22),求益反損。蓋孔子所以憂心,孟軻所以惆悵也。
【注釋】
(1)俟(s@四):等待。
(2)見(xi4n現(xiàn)):同“現(xiàn)”,顯露。
(3)伯牙:春秋時(shí)楚國人,以精于琴藝著名。
(4)惡(w)務(wù)):憎恨。
(5)鄭袖:戰(zhàn)國時(shí)楚懷王的王后。鼻:疑是“劓”之誤。劓(y@義):古代一種割掉鼻子的刑罰。魏女色艷,鄭袖劓之:楚懷王得到一個魏國的美女,王后鄭袖十分嫉妒,就在懷王面前說她的壞話。懷王大怒,令人將她的鼻子割掉。事參見《戰(zhàn)國策·楚策四》、《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六微》。
(6)朝吳:春秋時(shí)蔡國大夫。
(7)無忌:費(fèi)無忌,春秋時(shí)楚國大夫。朝吳忠貞,無忌逐之:朝吳曾為楚平王效勞立功,遭無忌嫉恨,進(jìn)言讒窖,被驅(qū)逐出楚國。事參見《左傳·昭公十五年》。
(8)戚施:比喻阿諛諂媚的人。這里指心懷嫉妒的人。彌:充滿,多。
(9)蘧(q*渠)除:同“蘧篨(q*ch*渠除),善于低聲下氣討好別人的人。這里指看人臉色行事,善于奉承的人。佞(n@ng寧去):巧言諂媚。
(10)上文言“夫如是,豈宜更免奴下”,下文言“夫如是,市虎之訛”,據(jù)此文例,疑“如”前奪一“夫”字。
(11)牖(y%u有)里:牖通“美”。牖里,即美里,古地名,在今河南湯陰北,美水經(jīng)城北東流。傳說周文王曾被商紂王囚禁在這里。
(12)蹈河:傳說申徒狄向商紂王進(jìn)諫,沒有被接受,抱石投河而死。事參見《莊子·盜跖》、《淮南子·說山訓(xùn)》。上句是“牖里、陳蔡可得知”,此句為“沉江、蹈河也”,故疑“河”后有脫誤。
(13)軼(y@義)才:超群的才能。
(14)鄧析(公元前545~前501年):春秋末鄭國人,曾任鄭國大夫,為法家之先驅(qū)。編寫《竹刑》(寫在竹簡上的刑書),為鄭國采用,本人卻被處死。事參見《左傳·定公九年》。
(15)孟賁(b5n奔):戰(zhàn)國時(shí)的大力士。說他“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兕(s@寺)(古代犀牛一類的獸名),發(fā)怒吐氣,聲響動天”。與秦武王比試舉鼎,折斷膝蓋骨而死。
(16)刃:殺,砍。
(17)斛(h*胡):古容量單位,漢代十斗為一斛。
(18)沃:用水澆。
(19)動身:這里指有所行動。
(20)光:光芒。氣:云氣。光氣:這里形容才智很高。
(21)敖:通“傲”。
(22)方心:心地正直。偶:同“遇”。
【譯文】
古代賢人操行極高,也無法來保全自己。因此,那些按照自己本性和操行去做,藉以等待累害到來的人,才真是賢良、純潔的人。遭累害、毀謗到極點(diǎn),而他們操行的賢良、純潔就更加明顯。有賢良、純潔的事跡,毀謗的塵垢怎能不產(chǎn)生?彈琴的人想折斷伯牙的手指,駕車馬的人希望摧殘王良的手。為什么呢?這是因?yàn)橄氇?dú)占優(yōu)秀的名聲,憎恨那些勝過自己的人。所以,魏女長得美麗漂亮,就被鄭袖用讒言割掉了鼻子;朝吳對楚王的忠貞,就引起無忌的嫉恨而被驅(qū)逐。諂媚爭寵的人多嫉妒,討好奉承的人多巧語。因此,潮濕的堂屋不需要灑水除塵,低矮的小屋用不著去遮風(fēng);被風(fēng)襲擊過的作物不能正常生長,常被急流沖擊的堤岸不會陡峭。像這樣,周文王為什么被囚在牖里,孔夫子為什么被困在陳、蔡之間,就可以理解了;屈原為什么自投汨羅,申狄為什么抱石沉河,也就不足為怪了。以超群的才能去求得一般人的寬容和喜愛,去向郡守求得官職和名位,而不遭到鄧析的災(zāi)禍,不招致子肯的被殺,就是幸運(yùn)了。孟賁的尸體,人們不再砍殺,是因?yàn)閿嗔藲狻蟮幕覡a再多,人們不去澆水,是因?yàn)榛鸸庖呀?jīng)熄火。有所行動就顯露出智慧,就在社會上顯得光氣照人;舒展志向在同類人中顯得很高傲,在一般人中顯得才能特別優(yōu)越,這本來就常會被有學(xué)識的人所讒言嫉妒。以正直之心卻遇到俗人的三累,想求取好處反要遭受損害。這大概就是孔子所憂心,孟軻所傷感的原因。
【原文】
2·5德鴻者招謗,為士者多口(1)。以休熾之聲(2),彌口舌之患(3),求無危傾之害(4),遠(yuǎn)矣。臧倉之毀未嘗絕也(5),公伯寮之溯未嘗滅也(6)。垤成丘山(7),污為江河矣(8)。夫如是,市虎之訛(9),投杼之誤(10),不足怪,則玉變?yōu)槭榛癁榈[(11),不足詭也。何則?昧心冥冥之知使之然也(12)。文王所以為糞土,而惡來所以為金玉也(13)。非紂憎圣而好惡也,心知惑蔽(14)。蔽惑不能審(15),則微子十去(16),比干五剖(17),未足痛也。故三監(jiān)讒圣人(18),周公奔楚(19);后母毀孝子,伯奇放流(20)。當(dāng)時(shí)周世孰有不惑乎?后《鴟鸮》作而《黍離》興(21),諷詠之者,乃悲傷之。故無雷風(fēng)之變(22),周公之惡不滅;當(dāng)夏不隕霜(23),鄒行之罪不除(24)。德不能感天,誠不能動變(25),君子篤信審己也(26),安能遏累害于人(27)?圣賢不治名,害至不免辟(28),形章墨短(29),掩匿白長(30),不理身冤,不弭流言,受垢取毀,不求潔完,故惡見而善不彰,行缺而跡不顯。邪偽之人,治身以巧俗(31),修詐以偶眾。猶漆盤盂之工(32),穿墻不見(33);弄丸劍之倡(34),手指不知也。世不見短,故共稱之;將不聞惡,故顯用之。夫如是,世俗之所謂賢潔者,未必非惡;所謂邪污者,未必非善也。
【注釋】
(1)士:這里指才能學(xué)問高的人。多口:口舌多,指遭受各方面的攻擊。
(2)休:美好。熾(ch@赤):盛。
(3)彌:通“弭”,止,息。彌口:住口。
(4)危傾:這里形容禍害極嚴(yán)重。
(5)臧(1ng臟)倉:戰(zhàn)國時(shí)魯國人,魯平公寵信的近臣。魯平公要見孟子,臧倉向平公說了孟子的不是,于是平公終未見孟子。事參見《孟子·梁惠王下》。
(6)公伯寮(li2o聊):姓公伯,名寮,字子周。春秋時(shí)魯國人,孔子的學(xué)生。曾向季桓子誹謗子路,孔子很不高興。事參見《論語·憲問》。溯:疑作“愬”。本書《偶會篇》、《論語·憲問》作“愬”,可證。愬:同“訴”。
(7)垤(di6疊):小土堆。
(8)污:停積不流的水,也指池塘。
(9)訛(6俄):謠言。市虎之訛:戰(zhàn)國時(shí),魏國人龐恭問魏王:“如果有人告訴你集市上有老虎,你信不信?”魏王回答:“我不信。”“兩個說呢?”“我也不信。”“三個人說呢?”“我信。”龐恭說:“世本無虎,三人言而成虎。”事參見《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
(10)杼(h)助):織布機(jī)上的梭子。投杼之誤:有個與曾參同名者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她兒子殺了人。她不信,仍然繼續(xù)織布。接連又有兩個人來報(bào)信,她就相信了,于是扔下手中的梭子,跳墻逃跑。事參見《戰(zhàn)國策·秦策二》。
(11)礫(l@利):小石,碎石。
(12)冥(m0ng明):昏暗。冥冥:昏昧,形容無知。
(13)文王:周文王。商末周族領(lǐng)袖,姬姓,名昌,在位五十年。惡來:商紂王的大臣,力大,能裂虎兕。喜歡進(jìn)讒言。武王伐紂,惡來被殺。
(14)蔽:受蒙蔽。
(15)審:詳知,明悉。
(16)微子:商紂王庶兄,名啟,封于微(今山東梁山西北)。因數(shù)諫紂王不聽,棄官逃走。周滅商,被封于宋,為宋國之始祖。事參見《史記·殷本紀(jì)》。
(17)比干:商紂王的親屬,官至少師。傳說紂yín亂,比干犯顏強(qiáng)諫,勸紂王修善行仁,紂大怒,剖其心而死。與箕子、微子稱殷之三仁。事參見《史記·宋微子世家》。
(18)三監(jiān):周武王滅商后,將商王舊地分給他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監(jiān)管,總稱“三監(jiān)”。參見《漢書·地理志》。圣人:這里指周公旦。
(19)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一稱叔旦,因封于周,故稱周公。周公奔楚:傳說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旦執(zhí)政。管叔、蔡叔散布流言,成王懷疑其謀反,周公逃亡楚國。事參見《史記·魯周公世家》。
(20)伯奇:周宣王賢臣尹吉甫之子,因后母進(jìn)讒言,被父親放逐。事參見《太平御覽》卷五一一引《琴操》。
(21)鴟鸮(ch9xi1o吃消):《詩經(jīng)·豳(b9n賓)風(fēng)》中一首詩的篇名,傳說是周公遭讒言后為表白自己的忠誠而寫。《黍離》:“《詩經(jīng)·王風(fēng)》中一首詩的篇名,傳說是伯奇被放逐后,其弟伯封想念他而寫的。興:作。
(22)風(fēng)雷之變:傳說周武王病,周公祈禱,愿替武王死,祈畢將禱詞保存好。成王時(shí),周公懼讒言奔楚,時(shí)天降風(fēng)雷。成王發(fā)現(xiàn)周公禱詞,知其忠心,于是把他召回。事參見本書《感類篇》。
(23)隕(y(n允):降落。
(24)行:疑“衍”的壞字。十五卷本作“衍”,可證。鄒衍(約公元前305~前240年):戰(zhàn)國時(shí)齊國臨淄人,哲學(xué)家,陰陽五行家的代表人物。歷游魏、燕、趙等國。他投燕時(shí),燕昭王為表敬重,親自掃道迎接他。后來受讒入獄,仰天長嘆,感動上天,五月降霜。事參見本書《感虛篇》、《變動篇》。
(25)變:變異。指自然界的奇異現(xiàn)象。
(26)篤信:深信。這里指深信一切是“命”定的。
(27)遏(8餓):阻止,制止。
(28)辟(b@避):通“避”。
(29)形幸:顯露。墨:污點(diǎn)。
(30)白:清白。這里指優(yōu)點(diǎn)。
(31)治身:修飾自己。巧俗:善于迎合世俗。
(32)盂:盛水的器皿。工:手工藝工人。
(33)穿:洞,孔。墻:墻壁。這里指“盤盂”的邊壁。穿墻不見:指盤盂的邊壁上原來有洞,一涂上漆就看不出來了。
(34)倡:指氣人。
【譯文】
德行高尚的人容易招致誹謗,有才學(xué)的人容易遭受各方攻擊。認(rèn)為可以用非常美好的聲譽(yù),就能止住別人的毀謗,求得不遭受嚴(yán)重的禍害,難啊。臧倉的毀謗未曾停止,公伯寮的誹謗不曾消失。時(shí)間長了,小土堆會變成土丘高山,小池子也會匯成大江大河。像這樣,關(guān)于市虎的謠言,關(guān)于投杼的誤傳,就不足為怪了;那把美玉當(dāng)成頑石,把珍珠看成碎石,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什么呢?因?yàn)轭^腦糊涂,昏庸無知,才使他們這樣。周文王認(rèn)為是糞土的,而惡來卻以為是金玉。不是紂王憎恨圣人而喜歡壞人,而是他頭腦糊涂。糊涂則不能明辨是非,就是十個微子棄官出走,五個比干被剖腹挖心,也不值得痛心。“三監(jiān)”毀謗周公,周公逃奔楚國;后母誹謗伯奇,伯奇被放逐。當(dāng)時(shí)周朝的人誰又不被迷惑呢?之后才有《鴟鸮》的創(chuàng)作,《黍離》的產(chǎn)生,誦讀者于是衷憐悲痛他們。所以,如果不是降風(fēng)雪改變了成王的態(tài)度,周公的惡名不會得到消除;要是當(dāng)時(shí)夏天五月不降霜,鄒衍的罪名不會得到除去。高尚的德行不能感動上天,誠心誠意也不能感動大自然出現(xiàn)奇跡,君子又深信只能嚴(yán)格要求自己,那怎么能制止別人的累害呢?圣賢不追求名聲,禍害來了也不回避,污點(diǎn)和短處被張揚(yáng),清白和長處卻被掩藏,不在意自己的冤屈,不制止傷害自己的流言,遭到污蔑和誹謗,不力求恢復(fù)自己潔白完美的聲譽(yù),因此,丑的被顯露而美的得不到表彰,只顯出品行的缺陷,卻看不見高尚的事跡。邪惡虛偽的人,經(jīng)常喬裝打扮以迎合世俗,玩弄虛假手段以討好眾人。就同漆盤孟的工人,把盤盂邊上的洞涂上溱,使它看不見一樣;如同耍弄小球和舞劍的藝人,使他手指的動作別人看不出來一樣。社會上看不見他們的短處,因此就一齊贊美他們;郡守沒聽說他們的壞事,所以就重用他們。這樣看來,社會上一般人稱作賢良高尚的人,未必不是壞人;稱作邪惡污濁的人,未必不是好人。
【原文】
2·6或曰:“言有招患,行有召恥(1),所在常由小人(2)。”夫小人性患恥者也,含邪而生,懷偽而游,沐浴累害之中(3),何招召之有!故夫火生者不傷濕(4),水居者無溺患。火不苦熱,水不痛寒,氣性自然,焉招之(5)?君子也,以忠言招患,以高行招恥,何世不然!然而太山之惡(6),君子不得名(7);毛發(fā)之善,小人不得有也。以玷污言之(8),清受塵而白取垢;以毀謗言之,貞良見妒,高奇見噪(9);以遇罪言之,忠言招患,高行招恥;以不純言之,玉有瑕而珠有毀(10)。焦陳留君兄(11),名稱兗州(12),行完跡潔,無纖芥之毀(13),及其當(dāng)為從事(14),刺史焦康絀而不用(15)。夫未進(jìn)也被三累,已用也蒙三害,雖孔丘、墨翟示能自免,顏回、曾參不能全身也(16)。何則?眾好純譽(yù)之人,非真賢也。公侯已下(17),玉石雜糅。賢士之行,善惡相苞(18)。夫采玉者破石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夫如是,累害之人負(fù)世以行(19),指擊之者從何往哉!
【注釋】
(1)“招”、“召”:《楚辭·招魂》王注:“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故疑此二字系誤倒。下文有“高行招恥”,可證。引文可參見《荀子·勸學(xué)》。
(2)所在:存在的原因,原因所在。
(3)沐浴:洗澡,浸身。
(4)濕:據(jù)文意,疑“燥”之誤。下文“火不苦熱”,意與此同,可證。
(5)上文“何招召之有”,是分承“言有召患,行有招恥”二句。故疑此“招”前奪一“召”字,不然下文“以忠言召患”,則失去照應(yīng)。
(6)太山:即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今山東泰安北。古稱“東岳”,一稱岱山、岱宗。太山之惡:這里形容罪惡大。
(7)名:占,有。
(8)玷(di4n店):白玉上的斑點(diǎn)。玷污:使有污點(diǎn)。
(9)噪:鳥爭鳴,引申為叫罵。
(10)瑕(xi2俠):玉上的斑點(diǎn)。
(11)焦陳留君兄:據(jù)袁宏《后漢記》“陳留焦貺”疑作“陳留焦君貺”。陳留:郡名,在今河南開封東南。焦貺(ku4ng況):東漢人,做過博士和河?xùn)|太守,有門徒數(shù)百人。
(12)名稱:聲望。兗(y3n演)州:州名,在今山東西南部,河南東部。
(13)芥:小草。纖芥:細(xì)微。
(14)從事:官名,刺史的屬吏。
(15)刺史:官名。西漢武帝以后,全國分為十三部(州),每州設(shè)一名監(jiān)察官對地方進(jìn)行監(jiān)督,叫做“刺史”。官階低于郡守,絀(ch)觸):通“黜”,貶斥,廢免。
(16)“夫未進(jìn)也。。不能全身也”,上文已見,在此使上下文意不連貫,不當(dāng)重出,故疑是衍文。
(17)已:通“以”。
(18)苞:通“包”。
(19)負(fù):背棄,違背。
【譯文】
有人說:“說話會召來禍患,操行會招來恥辱,原因往往是由于他們是小人。”小人生來就具有禍患和恥辱,肚里懷著邪惡出生,心里懷著奸詐與人交往,整個身體都浸泡在累害之中,怎么談得上是惹禍招恥!因此,那些火里產(chǎn)生的東西不怕干,水里生活的東西沒有溺死的禍患。火不厭熱,水不恨寒,氣候的本性是這樣,怎么能是惹禍招恥呢?君子,因忠誠正直的話惹禍,因高尚的操行招恥,哪個朝代不是這樣!雖然這樣,泰山樣的罪惡,君子不會有;毛發(fā)樣的好事,小人不會具備。以被污染來說,干凈的容易遭受灰塵污染,潔白的容易招致污垢;以毀謗來說,品德忠貞賢良的被妒忌,才能高超出眾的遭叫罵;以遭罪來說,忠誠正直的話會招惹禍患,高尚的操行會招致恥辱;以不完美來說,美玉會被說得有斑點(diǎn),珍珠會被視為有殘缺。陳留人焦貺,在兗州很有聲望,操行完美,事跡高尚,沒有細(xì)小差錯,等到他該做從事的時(shí)候,刺史焦康卻斥退不用。為什么呢?因?yàn)楸娙苏f好有正直美名的人,并非真正的賢人。公侯以下,人品好壞混雜,賢達(dá)士子的操行,善良邪惡相互雜糅。那開采美玉的人,任務(wù)在于破開石頭取出美玉,選拔官吏的人,任務(wù)在于廢棄邪惡選擇賢良。真是這樣,遭受累害的人違反世俗堅(jiān)持自己的操行,那些指責(zé)攻擊他們的人,又向哪里去(施展自己的手段)呢!
網(wǎng)友關(guān)注
- 兩諍臣諫魏文帝
- 山坡羊·驪山懷古
- 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
-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齊人有一妻一妾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孫權(quán)喻呂蒙讀書
- 石崇與王愷爭豪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螳螂捕蟬
- 小時(shí)了了,大未必佳
- 罰人豬肉
- 九牛壩觀抵戲記
- 郁離子哭壞宅
- 歧路亡羊
- 戊午上高宗封事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三人行賈
- 觀于海者難為水
- 陳藩愿掃除天下
- 蘇秦以連橫說秦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五代史伶官傳序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夢游天姥吟留別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 晉公子重耳之亡
- 虞師晉師滅夏陽
-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讀史方輿紀(jì)要》總敘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記王忠肅公翱事
- 峽江寺飛泉亭記
-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代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 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魏其武安侯列傳
-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召公諫厲王弭謗
-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 新三字經(jīng)
- 臧哀伯諫納郜鼎
- 祭歐陽文忠公文
- 范仲淹有志天下
- 王翦請求良田美宅
- 魏武將見匈奴使
- 葛周割愛賞功臣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千秋歲·謫處州日作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 齊桓公下拜受胙
- 過小孤山大孤山
- 揚(yáng)州慢·淳熙丙辛日
- 子產(chǎn)卻楚逆女以兵
- 晉獻(xiàn)公殺世子申生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
- 送李愿歸盤谷序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代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 上樞密韓太尉書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始得西山宴游記
-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 玉戭生與三烏叢臣
- 念奴嬌·赤壁懷古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精品推薦
- 臨高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氣溫:34/24℃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fēng)向:西北風(fēng),風(fēng)力:3-4級轉(zhuǎn)4-5級,氣溫:33/28℃
- 宣城市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陰,風(fēng)向:北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7/21℃
- 曲麻萊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fēng)向:西南風(fēng),風(fēng)力:3-4級轉(zhuǎn)<3級,氣溫:18/0℃
- 昌吉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fēng)向:東北風(fēng),風(fēng)力:3-4級轉(zhuǎn)<3級,氣溫:24/11℃
- 響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fēng)向:東北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1/16℃
- 射陽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fēng)向:東北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0/18℃
- 富蘊(yùn)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zhuǎn)小雨,風(fēng)向:無持續(xù)風(fēng)向,風(fēng)力:<3級,氣溫:18/7℃
- 禮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zhuǎn)小雨,風(fēng)向:東北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8/15℃
- 格爾木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zhuǎn)浮塵,風(fēng)向:西北風(fēng),風(fēng)力:<3級,氣溫: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