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4日),省防汛辦召開全省防汛工作電視電話會,進入主汛期以來,陜北降水比往年同期大2至6倍,降水已致土壤含水量飽和,延安市已到山體滑坡集中暴發期。
延安8萬人因災撤離
省防總通報稱,進入主汛期以來陜北的降水比往年同期大2至6倍,特別是延川縣,近半個月來累計降雨量達到481毫米,而該地的年均降雨量只有460.7毫米,這半個月來下了全年的雨。陜南和關中的東、西部,降雨量也比往年同期多2至6成。
延安市副市長楊霄稱,由于大多是局部陣性大強度降水,延安市三條主要河流尚未達到警戒流量,水庫也未達到汛限水位,但前期降水已導致土壤含水量飽和,目前已到山體滑坡集中暴發期。
截至昨日中午的統計,延安市有13縣區的88個鄉鎮受災,受災群眾26萬多人,25萬畝農作物遭到水淹,3000余間房屋倒塌,2.3萬間房屋窯洞損毀,2條省道、43條縣鄉道路和84條農村道路中斷,鐵路54對列車上下行受阻,災害已造成經濟損失14.66億元。
災害已造成5縣區27人死亡(含撈柴溺亡一人),116人輕傷。全市8.15萬人因災撤離避險,3萬多人被集中安置。
“延安市區現在還在下雨嗎?”聽完楊霄的視頻匯報,參會的常務副省長江澤林立刻詢問,并在現場安排參會的相關部門,對于延安市的救災困難,盡快研究安排支持。此外,江澤林還要求各地密切關注災害給各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并切實解決問題。
江河大洪水發生風險增大
據悉,截至昨日上午統計,暴雨洪水導致延安、渭南、榆林、安康、西安、商洛、咸陽7市34縣區,62.85萬人受災,倒塌損壞房屋8500多戶、2萬多間,直接經濟損失16.32億元。
據省水利廳廳長、省防總指揮長王鋒介紹,由于強降雨主要集中在陜北黃土塬區和陜南地區,土壤含水量飽和,部分土石山體十分脆弱,再遇強降雨極易引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防御次生災害任務艱巨。
省防總會商預測,近期陜北強降雨仍將持續,關中西部和陜南南部還將出現強降雨,入汛以來我省尚未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因此后期發生江河大洪水的風險增大,江河水庫、城鎮防汛任務繁重。
延安12天下了一年的雨
昨晚,本報記者采訪了延安市副市長、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楊霄。
楊霄表示,自7月3日以來,延安市連續出現3次大的降雨過程,全市平均降雨量達212毫米,延川縣降雨量累計達到4813.1毫米,寶塔區388.8毫米,中東部幾個縣的降雨量也都達到200毫米以上,是1945年延安市有氣象記錄以來過程最長、強度最大、暴雨日最多、暴雨日間隔時間最短的一次降水過程,已超出百年一遇標準。中北部10個區縣12天來的降水量超過延安年均降水量的80%以上,幾乎下了一年的雨。
這次降雨過程,延安三條主要河流最大流量并未達到洪水警戒流量,卻造成多處山體滑坡、民房倒塌、人員傷亡。原因主要是延安上半年持續干旱、上游庫壩攔蓄和退耕還林后植被吸收了水分,導致河流水少,山體蓄水增強,雖無洪水但山體垮塌嚴重。
從1977年以來,延安幾乎沒有發生過大的汛情,多年來汛期無汛,導致干部群眾思想上對汛情重視不夠,思想麻痹。
延安市當即調整工作思路,總結前期工作的不足,再次研究部署防汛減災辦法,并于12日啟動應急預案,對全市庫壩、危窯及滑坡、低洼拉網排查。
安置
愛心企業熱飯菜送到安置點
昨日中午,在延安市寶塔區東關小學操場上,寶塔賓館經理胡有義指揮著10多名廚師、服務員把課桌擺成一排,鋪上白色桌布,10多籠熱騰騰的饅頭和6大桶燴菜及兩大桶小米綠豆稀飯一字擺開,500多名受災群眾排隊領取免費飯菜。
寶塔區東關小學是寶塔區8個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的一個,安置了700多名群眾,青壯年白天都出去工作了,只剩下500多老弱和婦女兒童。
84歲的李大娘跟著在延安打工的兒子生活,兩天前由于自己租住的窯洞有險情,被街道和社區干部疏散撤離到東關小學。李大娘一邊吃著饅頭,一邊告訴記者:“這里有吃有住,還有醫生給看病,都不要錢!”
據了解,延安共設置寶塔區東關小學等8個安置點,可容納近8000災民,被子和帳篷成為緊缺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