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
地震波分為哪兩類
一種是表面波,一種是實體波。表面波只在地表傳遞,體波能穿越地球內部。
什么是實體波:在地球內部傳遞,又分成P波和S波兩種。
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壓縮(Pressure),為一種縱波,粒子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平行,在所有地震波中,前進速度最快,也最早抵達。P波能在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遞。
S波:S意指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前進速度僅次于P波,粒子振動方向垂直于波的前進方向,是一種橫波。S波只能在固體中傳遞,無法穿過液態外地核。
利用P波和S波的傳遞速度不同,利用兩者之間的走時差,可作簡單的地震定位。
什么是表面波:淺源地震所引起的表面波最明顯。表面波有低頻率、高震幅和具頻散(Dispersion)的特性,只在近地表傳遞,是最有威力的地震波。
樂甫波(Love Wave):粒子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向垂直,但振動只發生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垂直分量,類似于S波,差別是側向震動振幅會隨深度增加而減少。
雷利波(Rayleigh wave):又稱為地滾波,粒子運動方式類似海浪,在垂直面上,粒子呈逆時針橢圓形振動,震動振幅一樣會隨深度增加而減少。
由中國學者李泰來提出的另一種地震波——扭波
其危害比橫波更大,產生的強大的扭矩能使建筑出現毀滅性的破壞 扭波只在固體中傳播,但是由于介質的不同,波長有所變化。
地震時如何自救:zhuanti/di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