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怎來了怎么辦?地震臨時怎么辦
不適合躲在桌子底下
日本是經常發生地震的國家,在她們地震手冊中,第一條就明確的寫著"要躲在堅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師堅信,最好的辦法是"藏在桌下"。這個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數十秒后結束,天花板不會落下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床等家具壓毀,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設想,如果人以低姿勢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讓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間。
開車時遇到地震,也要趕快離開車子,很多地震時在停車場喪命的人,都是在車內被活活壓死,在兩車之間的人,卻毫發未傷。強烈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正在停車場,千萬不要留在車內,以免垮下來的天花板壓扁汽車,造成傷害;應該以臥姿躲在車旁,掉落的天花壓在車上,不致直接撞擊人身,可能形成一塊『生存空間』,增加存活機會。
地怎來了怎么辦?
學校避震
1.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4.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臺上去!
5.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家庭避震
1.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2.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堅固家具附近;
內墻墻根、墻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空間小的地方。
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 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
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 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柜臺; 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墻; 女兒墻、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避震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去后再下車。
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御姿勢。
地震前兆zhuanti/di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