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發生地陷
最近出現的“天坑”熱,導致地陷最近被推到人們的眼球中,這種突發的地面下沉現象實在讓人很不安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地陷?為什么會發生地陷呢?
地陷簡介:
地球表面的海拔標高在一定時期內,不斷降低的環境地質現象叫地面沉降,是地層形變的一種形式。
城市為什么會發生地陷
采空區塌陷(多發于礦區)、流水淘空(地下水流或者下水道、自來水長期泄露)、溶洞塌陷、古老地下構筑物發生塌陷(防空洞、下水道等)、地下施工區事故塌陷(例如地鐵、隧道施工事故)。
如果是路面施工質量問題,或者地下軟弱土未適當處理,一般只會造成路面緩慢凹陷、破損,不會這樣突然塌陷。
發生地陷的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
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種是在地表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積層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松散到細密的成巖過程;另一種是由于地質構造運動、地震等引起的地面沉降。
地陷的自然因素
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地面的相對下降,如意大利威尼斯市海平面上升速度為1.27毫米/年,所引起的地面相對下沉約占該地區年平均沉降量的40%。另外全球氣候的轉暖,氣溫上升,必加速冰川消融,從而使海平面上升,地面相對下沉,而引起地面沉降。
地陷的人為因素
人為的地表沉降主要是大量抽取地下水所致。
地底下的水侵蝕地層,帶走土石,形成中空的漏斗,一旦不足以支撐地表重力,就會導致地陷。
雖然地底是空的,但是充斥著地下水,維系壓力平衡。如果地下水流失,平衡被破壞,地表就會坍塌。
兩種情況都與水息息相關,無論是暴雨侵襲,或者是過度開采地下水,都有可能引發地陷。
過量開采地下液體或氣體,致使貯存這些液、氣體的沉積層的孔隙壓力發生趨勢性的降低,有效應力相應增大,從而導致地層的壓密。
地面上的人為振動作用(大型機械、機動車輛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動)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引起土體的壓密變形。
由于在建筑工程中對地基處理不當,即地基勘探不周。
密集建筑群的工程效應:沿海軟土地區大規模開發,超密集建筑群的涌現加上地鐵越江隧道等建設使土體的工程擾動現象相當嚴重,由于工程環境效應誘發的地面沉降問題也日趨明顯。
地陷分為多少種類型
地面沉降分構造沉降、抽水沉降和采空沉降三種類型。構造沉降,由地殼沉降運動引起的地面下沉現象;
抽水沉降,由于過量抽汲地下水(或油、氣)引起水位(或油、氣壓)下降,在欠固結或半固結土層分布區,土層固結壓密而造成的大面積地面下沉現象;采空沉降,因地下大面積采空引起頂板巖(土)體下沉而造成的地面碟狀洼地現象。
中國出現的地面沉降的城市較多。按發生地面沉降的地質環境可分為三種模式:
1、現代沖積平原模式,如中國的幾大平原。
2、三角洲平原模式,尤其是在現代沖積三角洲平原地區,如長江三角洲就屬于這種類型。常州、無錫、蘇州、嘉興、肖山的地面沉降均發生在這種地質環境中。
3、斷陷盆地模式,它又可分為近海式和內陸式兩類。近海式指濱海平原,如寧波;而內陸式則為湖沖積平原,如西安市、大同市的地面沉降可作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