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發生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常發生泥石流的地區有環太平洋褶皺帶(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帶、歐亞大陸內部的一些褶皺山區。世界上有近50多個國家存在泥石流的潛在威脅。其中比較嚴重的有哥倫比亞、秘魯、瑞士、中國、日本。但是20世紀泥石流災害最嚴重的卻是在委內瑞拉。
1999年12月15~16日,委內瑞拉北部阿維拉山區加勒比海沿岸的8個州連降特大暴雨,造成山體大面積滑塌,數十條溝谷同時暴發大規模的泥石流,大量房屋被沖毀,多處公路被毀,大片農田被淹。據估計,全國有33.7萬人受災,14萬人無家可歸,死亡人數超過3萬,經濟損失高達100億美元,成為20世紀最嚴重的泥石流災害。
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危害?天氣網泥石流專題為您解答更多泥石流科普知識zhuanti/nishi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