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稱為臺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颶風的名稱使用在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使用的近義字是臺風。
那么“臺風”一詞是怎么來的呢?關于“臺風”一詞的由來:王存忠《臺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曾提到“臺風一詞的歷史沿革”,作者認為:在古代,人們把臺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飚風”(1956年,飚風簡化為臺風)這一名稱,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臺風性大風的統稱。關于“臺風”的來歷,有兩類說法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一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風臺”演變而來;三是荷蘭人占領臺灣期間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Typhoon而命名。第二類是“源地說”,也就是根據臺風的來源地賦予其名稱。由于臺灣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臺風北上的路徑要沖,很多臺風是穿過臺灣海峽進入大陸的。
“臺風”是音譯詞,英文中typhoon是根據中文粵語發音toi fong音譯至英文,再進入普通話詞匯中。
臺風,英文叫typhoon,希臘語、阿拉伯語叫tufan,發音都和中文特別相似,在阿拉伯語和英語中都是風神的意思。
臺風一詞源自希臘神話中大地之母蓋亞之子Typhon,它是一頭長著一百個龍頭的魔物,傳說這頭魔物的孩子們就是可怕的大風。后來,這個字詞傳入中國,與廣東話Toi Fung融合在一起,就成為Typhoon一詞了。
我們所說的臺風實際上是一種強熱帶氣旋。
臺風和颶風都是一種風,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臺風是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