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是我們當今面臨的、更為顯著的空氣質量問題之一。防治酸雨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不能依靠一個國家單獨解決,必須共同采取對策,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1、調整以礦物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增加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發展太陽能、核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等不產生酸雨污染的能源。1980年至1986年間,法國發電量增加了4%,二氧化硫排放量卻減少了一半,大氣質量明顯改善,主要原因是其核電比重由24%上升到了70%。
2、加強技術研究,積極開發利用煤炭的新技術,推廣煤炭的凈化技術、轉化技術,改進燃煤技術,改進污染物控制技術,采取煙氣脫硫、脫氮技術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國酸雨的禍根,國家環保總局已在全國范圍對二氧化硫超標區和酸雨污染區進行了嚴格控制(兩控區)。控制高硫煤的開采、運輸、銷售和使用,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發展脫硫技術,推廣清潔能源技術。
3、加強汽車尾氣排放監測,減少廢氣排放,加快清潔汽車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包括汽車、摩托車、農用運輸車和發動機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排放標準體系,因此,要加強汽車尾氣排放監測和控制,減少廢氣排放。同時,加快使用天燃氣、液化石油氣、電能等清潔汽車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杜絕汽車尾氣排放減少大氣污染.
4、政府職能部門應制定嚴格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調整工業布局,改造污染嚴重的企業,加強大氣污染的監測和科學研究,及時掌握大氣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遷移狀況,了解酸雨的時空變化和發展趨勢,以便及時采取對策。
5、在酸雨的防治過程中,生物防治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區可栽種一些對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樹、側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