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壓(氣旋)
低壓又稱低氣壓、氣旋,低壓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氣壓比周圍地區低的大氣渦旋。在北半球,低壓中的風是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并斜穿等壓線向低壓中心吹的。因此在低層,四周的空氣向中心輻合,形成了低壓中心附近空氣的上升運動。
由于低壓區域內有上升氣流,水汽上升冷卻,成云致雨,所以其天氣通常較壞。如果低壓中有鋒面,則天氣更惡劣,其時的低壓更確切地應該稱為鋒面氣旋或溫帶氣旋。影響我國的溫帶氣旋主要有以下幾種:
江淮氣旋 在淮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形成并發展的鋒面氣旋,春季最為多見。其路徑多沿長江、淮河一帶東移出海,然后掠過日本列島或朝鮮半島向東北移去。江淮氣旋對華東及東部海區影響很大,常會有降雨天氣甚至暴雨出現,氣旋西部有偏北大風,東部則有強東南風,對東海、黃海的海上運輸、作業和漁業危害很大。
黃河氣旋 生成于河套及黃河下游地區的鋒面氣旋,夏季出現的機率最高。其路徑大體沿黃河東移進入渤海或黃海北部,然后經朝鮮半島進入日本海。它常可造成華北、東北南部和山東等地的大雨或暴雨,入海后有的會產生強烈大風。
例如,1998年8月的一天,受一個強烈發展的黃河氣旋影響,山東半島、渤海、黃海北部及遼東半島普遍出現6~7級以上大風和暴雨、大暴雨,其影響的嚴重程度不亞于一個在該地區經過的熱帶風暴。
蒙古氣旋 源于蒙古國的鋒面低壓系統,春季和秋季最為多見。其移行路徑有兩條:一是向東進入我國內蒙古,然后經東北平原沿松花江下游繼續東移;二是東南移進入我國華北,入渤海再經朝鮮半島東去。蒙古氣旋對我國北方的天氣影響很大,主要表現為大風、揚沙和降雨,尤其以大風最為突出。我國北方的春季大風天氣多與該氣旋影響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