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
西風,字面意義是指從西向東吹的風;在毛主席筆下,西風還多了一層含義,特指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西方列強。在現代,還有同名的網絡游戲和歌曲。

西風漂流,位于南北緯40°~60°之間西風帶的海域內,因受強大的西風推動,海水自西向東連續不斷的流動而形成的洋流。在南半球,因沒有大陸的阻擋,西風漂流橫穿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形成環流性質,稱為西風環流。在北半球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
在盛行西風吹送下所形成的洋流。自西向東流動。在北半球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在南半球,各大洋西風漂流連在一起,形成橫亙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全球的洋流。
西風漂流是地球上最大的,也就是勢力最強的寒流,其實就是一種洋流(海水的大規模運動)。其范圍在南半球40度到60度之間,是全球性的,經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由于位置靠近南極大陸,所以海水溫度低。至于為什么叫西風漂流,是因為在這個緯度上常年盛行西風,西風漂流的方向也是由西向東的。
廣義的西風漂流是指在盛行西風的吹送下,海水自西向東大規模流動所形成的洋流。在北半球,西風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灣暖流的延續,分別稱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這兩股暖流的海水是從大洋西部的低緯度流來的,故屬暖流性質。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風漂流連在一起,形成了橫亙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環流,但其性質卻為寒流,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環繞南極大陸流動的,而南極大陸是一個冰雪覆蓋的大陸,氣溫極低,這必然會影響其周圍水域的溫度;二是從南極大陸延伸出來的冰舌,進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這些浮冰融化時吸收大量的熱能,從而使海水溫度降低;三是南極大陸的強勁而干冷的極地東風也加劇了海水的降溫。
按洋流的性質分類從水溫較低的洋面流向水溫較高洋面的洋流叫做寒流。它通常是從緯度較高的海區流向緯度較低的海區,而西風漂流則是在盛行西風的吹拂下在南緯40度~60度附近廣闊的洋面上自西向東作緯向流動,確具有寒流的性質,這是為什么呢?
1、南極大陸的影響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南極大陸氣候終年酷寒,地面上常年覆蓋著很厚的冰雪;在極地冰原氣候的影響下使南大洋海水溫度較同緯度北半球要低;同時,源于南極大陸的極地東風不僅使高緯度的海水南流且還夾帶著大量的冰塊。據統計,重量在10萬噸以上的冰山約有218300座,總體積17900萬立方千米;這些浮冰在南大洋大量吸收海水熱量,使海水溫度進一步降低。
2、西風漂流分布在南緯40度~60度的海域,緯度較高,太陽高度角小,年太陽輻射總量少。其次,又由于西風漂流正好在南半球溫帶多雨帶,多鋒面雨、氣旋雨,陰雨天氣較多,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總量進一步減少,據統計,僅為80-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同時,夏季(1月),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近日點附近,公轉角速度較快,夏季時間較短,即使是夏季海水溫度也不超過10℃。因此,西風漂流具有寒流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