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帶草原氣候
溫帶草原氣候是介于溫帶森林氣候與溫帶沙漠氣候之間的過渡氣候。這種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較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為200-450mm,集中在夏季,干燥程度不如沙漠氣候。

亞洲和北美的此類氣候區距海遙遠,深入內陸,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擋,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到達,終年盛行溫帶大陸氣團,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熱、干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干旱與半干旱氣候。一般而言,干旱氣候的年平均降水量為250mm以下,半干旱氣候則為250—500mm。南美的此類氣候區地處西風帶的大陸東岸,是西風帶的雨影區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脈,西風過山后下沉,絕熱增溫,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經過,空氣穩定,降水稀少。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條件下植被稀疏,植被土地類型為溫帶荒漠土;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地帶的植被土壤類型為溫帶草原栗鈣土。
溫帶草原氣候也是一種大陸性氣候,是森林到沙漠的過度地帶。氣候呈干旱半干旱狀況,土壤水分僅能供草本植物及耐旱作物生長。溫帶草原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多數地方是200~3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氣溫冬冷夏熱。我國溫帶夏季各月平均溫度都在20以上,而冬季各月平均溫度都在-5℃以下;年較差都在30以上。溫帶草原多豆科植物,是很好的放牧區溫帶草原氣候具有半干旱至干旱的大陸性氣候特征的氣候。為荒漠氣候與森林氣候之間的過渡類型。相當于柯本氣候分類中的氣侯。
不同地區的草原氣侯特征有差異。離荒漠近的干草原(或低草草原)溫度變化大,降水少,植被(草本)也稀疏矮小;離森林近的濕草原(或高草草原)氣溫變化小,降水多,植被(草本)稠密高大。低緯度荒漠外圍的熱草原,最冷月平均溫度在0℃以上。朝向赤道一側的熱草原在夏季受熱帶輻合氣流影響,降水多在夏季;朝向中緯度一側的熱草原在冬季受溫帶氣旋影響,降水多在冬季。中緯度荒漠周圍的冷草原,最冷月平均溫度在0℃以下。

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溫帶地區,南美大陸的亞熱帶地區,呈馬蹄形環繞荒漠氣候區。具體分布在從黑海沿岸往東,橫貫中亞,經蒙古的邊緣地區、中國的準葛爾盆地,內蒙古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西部,東西連成帶狀;在中美中西部為一南北向的寬帶;在南美南部東海岸也有一狹長地帶。在溫帶草原的內部,由於乾旱程度的不同,禾草的高度也有一定的變化,根據禾草高度分出所謂的高草草原和矮草草原。有時根據組成草原的層片結構分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等類型。溫帶草原在不同的地區有各自獨特的名稱,如在北美洲稱為普列利(prairie),在南美洲則叫做彭巴(pampa),而在俄國卻稱為斯第普(steppe)。


溫帶草原缺乏天然隱蔽條件,動物主要有嚙齒類、有蹄類。有蹄類,如亞洲的黃羊、北美的叉角羚羊等都具有迅速奔跑能力和敏銳的聽力、視力。嚙齒類在此尤為繁盛,專營洞穴生活。它們適量的發展可以促進草原植物生長,但由于降水年際變率很大,使產草豐欠不均。嚙齒類具有很高繁殖能力,如大量擴增種群個體而洞穴密度加大,草原便遭嚴重破壞,其結果又造成種群大批死亡和外移。草原食肉動物除狼外,鼬類最為廣泛,它們以嚙齒類和野兔為食,可起控制作用。

由于溫帶草原的土壤肥力好,地形平坦易開墾,所以這里農業利用土地較早,隨之便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放牧缺乏科學管理,毒草害草增加、植株變矮、蓋度減少),因長期發展畜牧業及農業,采用火燒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如土壤沖蝕,而隨人類活動的遷徙,一些雜草入侵,改變原有的植物結構,目前大都為耐放牧之草類存活下來,進而引期火災頻率的增加。另外因氣候變遷而加速沙漠化的擴張,此生態系的范圍正逐漸減少中。這給草原植被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美麗的烏拉蓋草原(看看內蒙古草原風光)http://6.cn/...dznkFQ
溫帶沙漠氣候 | 副極地大陸性氣候 | 地質氣候 | 寒帶氣候 |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 副熱帶地中海氣候 | 熱帶雨林氣候 | 極地氣候 |
1、http://barenbrug.cceba.net/web/barenbrug/c1444/c1764/default.asp
2、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27/2007/2007022260011_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