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帶大陸氣候
溫帶大陸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nèi)陸地區(qū)和南美南部。
溫帶大陸氣候

由于遠離海洋,濕潤氣候難以到達,因而干燥少雨,氣候呈極端大陸性,氣溫年、月差為各氣候類型之最。而且,越趨向大陸中心,就越干旱,氣溫的年、日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過渡到草原、荒漠。
溫帶大陸性氣候位于北緯40°至60--65°之間的內(nèi)陸與大陸東岸。冬季在大陸性氣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南部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熱月的平均氣溫,南部26--27℃,北部接近20℃。生長季南部約200天,北部僅50-70天。屬于這一氣候區(qū)的有:中國東北、西伯利亞大部分、阿拉斯加與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國五大湖附近。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大陸的內(nèi)陸地區(qū)。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干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候變化大。年降雨<300mm。

1. 這里全年氣溫皆高,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
2.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氣團控制下,多對流雨,再加上熱帶氣旋過境帶來 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熱帶干濕季氣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風(fēng)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過赤道多雨氣候區(qū)。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區(qū)熱帶季風(fēng)發(fā)達,有明顯的干濕季, 即在北半球冬吹東北風(fēng),形成干季;夏吹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fēng)(南半球為西北風(fēng)),富含水汽,降水集 中,形成溫季。

主要分布在40°~60°的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nèi)陸地區(qū)。由于遠離海洋,濕潤氣候難以到達,因而干燥少雨,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大。而且,越趨向大陸中心,就越干旱,氣溫的年、日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過渡到草原、荒漠。

在溫帶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夏季濕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降水量比海洋性氣候少;而且季節(jié)溫差大。19世紀(jì)末就有人發(fā)現(xiàn),隨著深入大陸,到俄羅斯歐洲部分,小麥的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9~12%,而在歐洲,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生產(chǎn)長的小麥,蛋白質(zhì)含量小,至多只有4~8%。原蘇聯(lián)科學(xué)家證明:一個地區(qū)的氣候大陸性越強,小麥的蛋白質(zhì)含量也就越高。在氣候溫涼潮濕的地方,小麥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質(zhì)含量卻降低??梢?,溫帶大陸性氣候?qū)r(nóng)業(yè)很有利。

冬季漫長嚴寒,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夏季短促溫暖,月平均氣溫在10°c以上。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由于蒸發(fā)弱,相對濕度較高。氣溫年較差大。這是因為本區(qū)為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且緯度高,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小,又有積雪覆蓋,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受不到海洋氣團的調(diào)節(jié)。它東西延伸成寬廣的帶狀,因緯度較高,故冬季漫長而嚴寒;暖季短促,氣溫年較差特別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氣溫低,蒸發(fā)弱,相對濕度卻很高。自然植被為針葉林。(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森林氣候與溫帶沙漠氣候之間的過渡氣候。這種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較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為200-450mm,集中在夏季,干燥程度不如沙漠氣候。分布范圍,從黑海沿岸往東,橫貫中亞,經(jīng)蒙古的邊緣地區(qū)、中國的準(zhǔn)葛爾盆地,內(nèi)蒙古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西部,東西連成帶狀;在中美中西部為一南北向的寬帶;在南美南部東海岸也有一狹長地帶。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森林氣候與溫帶沙漠氣候之間的過渡氣候。這種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較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為200-450mm,集中在夏季,干燥程度不如沙漠氣候。分布范圍,從黑海沿岸往東,橫貫中亞,經(jīng)蒙古的邊緣地區(qū)、中國的準(zhǔn)葛爾盆地,內(nèi)蒙古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西部,東西連成帶狀;在中美中西部為一南北向的寬帶;在南美南部東海岸也有一狹長地帶。
(溫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腹地沙漠地區(qū)的氣候。極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無雨。夏季炎熱,白晝最高氣溫可達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年較差較大,日較差也較大。云量少,相對日照長,太陽輻射強。自然景觀多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亞和中國塔里木盆地屬沙漠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 雨林氣候 | 草原氣候 | 沙漠氣候 | 極地氣候 |
高原氣候 | 森林氣候 | 湖泊氣候 | 地中海氣候 | 城市氣候 |
字典大全 http://www.zd9999.com/zrtw/detail.asp?id=1036
地理教育網(wǎng) http://www.dili.xueke.cn/2006/2006-08-21/2006082122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