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桃芝
“桃芝”是2007年第三號熱帶風暴,于2007年7月5日十六時五十分在廣西防城港市所屬東興市東興鎮竹山村沿海一帶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九級,中心氣壓九百八十六百帕。

“桃芝”是2007年第三號熱帶風暴,于2007年7月5日十六時五十分在廣西防城港市所屬東興市東興鎮竹山村沿海一帶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九級,中心氣壓九百八十六百帕。
據廣西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安寧介紹,07年第一號熱帶低壓于當天上午在北部灣海面加強為今年第三號熱帶風暴桃芝(Toraji),廣西氣象臺于下午十四時發布臺風橙色預警,并通過手機短信平臺告知民眾作好防范工作。
受該風暴影響,白天北部灣海面出現了八到九級,陣風十二級的大風,其中,潿洲島和防城港分別出現了十二級(三十四米每秒)和九級(二十二米每秒)的陣風。桂南部分地區出現了中到大雨,局部大到暴雨。
據氣象臺預報,7月5日-7月6日,受熱帶風暴“桃芝”影響,北部灣海面陰天有暴雨,偏南風九至十級,陣風十二級。北海、欽州、防城港、崇左、南寧等市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有暴雨,局部大暴雨,沿海地區有五至六級,陣風八級的大風,廣西其他地區多云,局部有陣雨或雷雨。
針對“桃芝”的影響,中國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水和海嘯災害應急預案》,于下午十六時發布三級風暴潮預報。預報稱,五日夜間到六日上午,廣東雷州半島西岸到廣西防城港一帶沿海將出現五十至一百厘米的風暴增水。
什么是臺風
(1) 指亞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旋風。例:約瑟夫.康拉德小說中描述的“臺風”。
(2) 特指熱帶海洋發生的強烈熱帶氣旋。
臺風(或颶風)是產生于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只是隨著發生地點、時間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范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臺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臺風在歐洲、北美一帶稱“颶風”,在東亞、東南亞一帶稱為“臺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作“氣旋性風暴”;在南半球則稱“氣旋”。
臺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風向在北半球地區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為順時針方向)。在氣象圖上,臺風的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臺風中心為低壓中心,以氣流的垂直運動為主,風平浪靜,天氣晴朗;臺風眼附近為漩渦風雨區,風大雨大。
有史以來強度最高、中心附近氣壓值最低的臺風,是超強臺風泰培(英語:Typhoon Tip,臺灣譯名:狄普),日本1979年的大范圍洪災就是由這個臺風造成。
typhoon在美語中指發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熱帶暴風。若追溯其語源,也許很少有單詞能像typhoon 一樣表明漢語、阿拉伯語、東印度語和希臘語的多國語言背景。 希臘單詞typhon 既是風神的姓名又是意為“旋風,臺風”的普通名詞,被借入到阿拉伯語(就象在中世紀時許多希臘語單詞進入阿拉伯語一樣,那時,阿拉伯人的學問保存了古典的風格,同時在把它傳向歐洲時又有所擴充)。 Tufan,希臘語的阿拉伯語形式,傳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語言,11世紀時講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來。這樣,阿拉伯語單詞的衍生,從印度語言進入英語(最早記載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現于英語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風暴。在中國,給了熱帶風暴的另一個單詞-臺風。漢語單詞的廣東語形式toi fung 同我們的阿拉伯語借用詞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載入英語。各種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變成了typhoon。
臺風的命名
人們對臺風的命名始于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臺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借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臺風命名始于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后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臺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并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表,然后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復使用。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 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O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具體而言,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如有任何一成員反對,這個名稱就不能用作臺風命名。
瀏覽臺風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動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還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詞或美麗的傳說,如玉兔、悟空等。“杜鵑”這個名字是中國提供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杜鵑花:前一段在我國登陸的“科羅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種樹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國提供的,意為綠寶石:“伊布都”是菲律賓提供的名字,意為煙囪或將雨水從屋頂排至水溝的水管。
臺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即根據列表給予名稱,并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后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 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如0704號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其英文名均為“Man-Yi”,中文名為“萬宜”。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臺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復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命名表也會做一些調整,如當某個臺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臺風后.為了防止它與其它的臺風同名,臺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使用的名稱從命名表中刪去,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當某個臺風的名稱被從命名表中刪除后,臺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
從2000年1月1日起,我國中央氣象臺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我國一直采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